回首頁 心善寺臉書 妙覺佛教空中大學

2017妙覺心善寺峨嵋山朝聖聯合參訪(第七日之一—成都寶光寺)

2017-10-13

寶光寺的由來是--寺中有一寶塔是當年禮拜悟達國師為國師的唐懿宗,來到這個寶光寺,結果看到寶光寺的佛塔大放光明,以此得名取名為寶光寺!

後來歷經歷朝整修,這個塔在近代重新用千斤頂移往他處,整修寺院後再放回原處結果自然頃斜,故稱為中國的比薩斜塔;這個寺院有一個特色就是--寺中有一個五百羅漢殿內有供奉五百羅漢!

 

你走進以後找出自已看起來最順眼的羅漢以後,再針對自己的年齡,順時針方向計算加入現有的年齡就可找到流年相應的羅漢;非常怪的是我們團員中,結果按這個方法去找,結果找到跟自己臉孔很像的羅漢

以下是 這次我們參訪的影片:

 

 

另外這座寺院裡面有佛的髮舍利,一般不對外開放的!

 

但是因為我們有師父的因緣,使得我們有這個榮幸的因緣,可以參禮拜到舍利並與舍利合影;此寺另外還有一處文物展示中心可以參觀!

 

所以今天參訪這個寺院算是蠻滿載而歸的一座寺院!

說起這個寶光,一般人都只知看到外面的神奇超自然感應的光,以為這是佛光,卻不知道,真正的佛光,不是從外面得的,而應從自己的心中而覓,心中的這個光明就是人人本具的這個智慧,智慧的光明可以照耀整個世間,而不是只是偶爾所遇的外面的暫時性的或是只在某個地方某個處所,所發出來的局部的小光而已!

在當年達摩祖師碰到他的師父 般若多羅的一段故事:

達摩祖師是家喻戶曉的一位得道祖師,達摩祖師是天竺國的王子,自幼拜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訶迦葉之後的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羅為師。

有一天,他的父王香至王邀請當時在印度十分有名的禪師般若多羅尊者來王宮講解佛法。般若多羅尊者是印度佛教禪宗的第二十七代祖師, 香至王為了表示對佛法的恭敬和護持,將大量的珠寶供養給般若多羅尊者,護持他弘揚佛法,利益眾生。般若多羅尊者並沒有將這些珍寶收藏起來,而是將它放在几案上,以此來考驗 香至王三位王子的智慧,他問:「 世間還有什麼物品比這些珠寶更珍貴呢?」 香至王的大兒子和第二兒子都異口同聲地說:「 這些珠寶是世間最珍貴的物品了」 。

但是第三個兒子, 亦即後來的菩提達摩卻有其獨特的看法。他並不認為他家裡的珠寶是世間最珍貴的物品,而說世間最珍貴的寶物應是佛法之寶。 因為眼前這些珠寶所閃耀的光明,只是世間的光,而最珍貴的應以智慧之光為上。世明則應以心明為上,而這些珠寶的光明,不能自照,世人必須假著智光的明辨,才能夠知道是珍貴的明 珠;知道這是明珠以後,才能知道這是可貴的東西。還有,世間最好的珠寶也經不起火災、水災、風災以及地震天災的摧毀,唯有心中有佛法智慧之光,才能伴隨自己,生生世世受用無窮。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other/v9j8aea.html

 達摩祖師是家喻戶曉的一位得道祖師,達摩祖師是天竺國的王子,自幼拜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訶迦葉之後的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羅為師。

有一天,他的父王香至王邀請當時在印度十分有名的禪師般若多羅尊者來王宮講解佛法。

般若多羅尊者是印度佛教禪宗的第二十七代祖師, 香至王為了表示對佛法的恭敬和護持,將大量的珠寶供養給般若多羅尊者,護持他弘揚佛法,利益眾生。

般若多羅尊者並沒有將這些珍寶收藏起來,而是將它放在几案上,以此來考驗 香至王的三位王子的智慧

他問:「 世間還有什麼物品比這些珠寶更珍貴呢?」

香至王的大兒子和第二兒子都異口同聲地說:「 這些珠寶是世間最珍貴的物品了」 。

但是第三個兒子, 亦即後來的菩提達摩卻有其獨特的看法。

他並不認為他家裡的珠寶是世間最珍貴的物品,而說世間最珍貴的寶物應是佛法之寶。

因為眼前這些珠寶所閃耀的光明,只是世間的光,而最珍貴的應以智慧之光為上。

世明則應以心明為上,而這些珠寶的光明,不能自照,世人必須假著智光的明辨,才能夠知道,這才是真正最珍貴的明珠

 

從這個故事可以得知:

如果人人都知道自己身中有這樣一顆明珠以後,才能知道這才是可貴的東西。

只可惜 我們天天都用他,但是不知道他是一個寶貝!就好像有人不知道手上拿的是金子打造的刀子,結果天天拿這把刀去殺豬宰羊,這把刀就這樣被濫用了,等到有一天人家告訴你---你怎麼拿這麼貴重的刀子去做這些事情,才恍然大悟,可惜這把金刀已經磨耗掉不少的金子,更可笑的是--自己有這把金刀已經富賈一方,不愁吃穿,結果不知道享受,還去勞累的去做這些勞苦的事情!

所以世間最好的明珠經不起火災、水災、風災以及地震天災的摧毀,唯有心中有佛法智慧之光,才能伴隨自己,讓你生生世世都受用無窮。

所以 世間外面的明珠的光明,不足為奇,要照顧話頭,就要照顧自己心念的話頭,這裡面有無量的光明智慧的寶藏!

 

來到寶光寺,要找到自己心中最大的寶光,也就是人人本具的自性之光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在寶光寺看到念佛人的虔誠,這些雖然是外境,但是亦不離於心,宛如在夢境中,不知這場夢中的所有境界,也無非都是自心所演出的!

 

 

 

 

 

 

來到寶光寺的五百羅漢殿,想要找到跟自己最相應的羅漢,卻不知道,真正最相應的羅漢就是自己的心,正所謂日日與佛行,夜夜抱佛眠!

 

 

 

我們同修跟師父到五百羅漢殿,繞了一圈,還算年齡,結果到費了一番的功夫,到頭來找的羅漢,末學幫他們拍照,但是告訴他們--他們找到的羅漢,結果羅漢的臉孔跟自己很像!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因為是旁觀者,有很多時候,我們要靠第三者,才能跳出來看清楚很多的事情!

 

 

 

結果還問末學說--你找到了你的羅漢了嗎?!

 

 

 

DSC_7667

 

 DSC_9452

 

末學看到兩個人找到的羅漢,其實都是碰巧的跟自己的臉孔相像,那我還要找什麼羅漢?! 

 

因為結果是--自己在自己的夢中找自己的羅漢,結果自己的心--演出來的最後的結果的羅漢還是自己的樣子,自己的臉孔!

 

因為人生這場大夢的主角是自己的心在演這場夢,你找到這個罪魁禍首也好,找到這個可以具造一切的魔法本能也罷,人生的一切都是他所變罷了!

 

所以最大的羅漢,不用往外去找,就在自己的心中!

 

你想找流年如何?! 

 

就看你的心中的這個本心--這個最大的大羅金仙,正所謂找來找去不如找到這個本心,心地本地的風光,他才是一切的根源! 

 

正所謂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不但是學法無益,就算看到任何神誕奇特的神光,也是無益!

 

其實 末學也不是不在這兒找羅漢,而是在接近三十年前就已經找到了!

 

其實這種 找到自己回家的路的感覺:

 

在西元1992年的結夏安居期間,末學有一次休假日,到新北市土城的承天禪寺是用虔誠心得三步一拜拜山上去的

 

當末學禮拜到 山上的大雄寶殿起身的當下,馬上整個人很震撼! 

 

 

 

 

936108492_m

 

 

 

 

因為 我發覺 大殿中的三尊佛像的臉孔都長得跟我的臉孔很像,剎那間就得到突然的契悟---- 

不是 大殿中的佛長得很像我的臉孔,也不是我的臉孔長得很像大殿中的佛像,而是 我們每個人的佛性 心性的相貌 本來就是跟諸佛無二無別的! 

等於是 我們是諸佛的孩子,哪有孩子的長相不像父母的道理?!  

末學 當時還是剛學佛,用很虔誠的心 大熱天 朝山,佛菩薩也用加持力,兩者間就這樣突然間相應了,末學也明白了一切,對於佛法有更深的信心,回到佛門就好像找到自己的家,就好像子女在外面流浪很久,終於找到自己的父母回到自己的家的感覺! 

 

當時承天禪寺的師父,都覺得---這個傢伙,99%得可能會出家,因為太相應了!  

後來就....,出家並不是佛道上唯一的一道,但是是最後一定要走的路! 

 

因為菩薩很多都現在家相,但是最後要成佛還是要現出家!  

這種找到臉孔,找到自心,找到歸宿的體會,這才是 要在五百羅漢殿中找羅漢所要思考的事情!

 

其實也不能說是思考---而是要觀,要去叁!

 

 

 

 

 

其實有很多的祖師跟大德,他們的臉孔也有很多都是這樣的--他長期在自己的佛堂寺院當中,看佛像 讀佛經 學佛行,久而久之,臉孔也就自然就跟大殿中的佛像很像,這就是 相由心生,等於就是 顯宗的 本尊法 上師相應法 跟密宗是一模一樣的!

 

 

 我們現在的人,大都只重視「結果」導向,很少會享受這當中的過程!

 什麼都講究要看到結果!講究要馬上看見 成效,要看到成果,就會養成 急功近利 的心,這個心 跟 無為的道 是走顛倒的倒頭路!絕對不會跟 佛的無為心相應的! 

舉例來說,每個人都很急著想要趕快成佛,但是整部大方廣佛華嚴經要告訴我們的不是結果--成佛! 

而是平等因果--也就是要享受整個從初發心到成佛的這整個過程!

 

你看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 佛說過 他來娑婆國土 從初發心到成佛,已經成了八百次那麼多,你看觀音/文殊菩薩都已經成佛了,為什麼還要回來 做菩薩?! 

做佛不是最好嗎?! 

那就是一般人以為的學佛 就是要快快成佛,有一種急著想要成就,不想這當中的過程,其實成佛就在當中成就了! 

也就是菩提道的路上,每一點的過程中都有跟佛無二無別的快樂,沒有這些過程的享受,你也不會有後面的佛果! 

太急著成佛,急著開悟,反而是容易著魔的原因! 

你看佛陀三大僧祇劫修苦行,心裏想的都是成就別人,想的都是割肉餵鷹,捨身餵虎,成就自己的慈悲心/菩提心,所以 他才能成佛;如果 覺得成佛的時間太長了,想要急著開悟,急著成佛,馬上 你的心就落入了時間的枷鎖,也就是 著了金剛經上所講的 壽者相;壽者相 就是時間的相! 

著相就會著魔!招感魔業!所以魔最喜歡,快速想要成佛的人,也最喜歡 跳過所有的基本功,要學就直接可以學最上乘修法的這種人! 

因為 那種招感魔業是最快的,就好像 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有一段:

虛竹回到他的逍遙宮,看到逍遙宮牆上有很多的武功招數,他練一練 非常輕鬆容易,而且武功大進!

於是 就問 他的侍女們:你們學會了沒有?! 

侍女們說:上面的招數,他們都不能練,一練就會走火入魔,不死也會殘廢! 

後來他才悟到一個道理--因為他身上有 逍遙宮主人傳給他的百年的內功,所以他練可以,別人練就是不行! 

這告訴我們什麼?!

成佛的這條路,急不得!你越急著想要成佛,越成不了佛!

你看 釋迦牟尼佛 過去生當中,因為在 佛的面前 單腳獨立 合掌讚佛 七天七夜,給佛授記他比彌勒菩薩早一步成佛,人家彌勒菩薩都不會這樣的念頭--你比我不行,但是卻比我早成佛! 

因為你一起心動念 就失去了佛給你的授記了!

因為你有金剛經講的:

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只要你還起我要成佛的心,馬上 你的心 就現出我慢了!而且 四相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跑出來了!

以金剛經的標準--只要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連稱為菩薩的資格都沒有的!(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因為 真正的菩薩 是活在--諸法 都是在[如」的真如境界當中,沒有人我的分別,沒有想要怎樣的分別心!也就是 他不會有十二因緣當中的--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然後因為[有]業,而招感三世的生的因緣果報!

所以才說:活在當下的每個過程的真如中,這當下就有佛境,就在享受佛境,當下就是成佛,成佛不是未來的事情,就在當下的因心當中,本身就有佛果,這個就是頓悟成佛!而不是 漸修才能成佛 想象中的那種佛!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找自己當下的那一念的佛心,當下就是佛的境界,就可以找到人生光明的大路,找到自己的自心的心光,人人在這個自性的道理中去因地中去做,去享受當中的法喜跟與佛心相應的快樂!你就找到了這個寶光--自性之光,這個身體 這個心,當下就是真正的寶光寺了!

正所謂: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

點燃自己的自性之光,照亮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當下你就是菩薩就是佛!

 

因為境界就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就會呈現眼前的境界,就跟是夢心 造境?!還是境 是夢心所要呈現的一種相?!這兩者之間 有何差別?!

 

如果你明白這個境界,就不會到處亂找心,亂認賊作父,而會老實地在當下的境界中,去了解 當下自己是什麼樣的心的境界,從當中去改變,去努力,就是在改變自己那顆不可思議的不可知的心!

 

所以 覺林菩薩偈說: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然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當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我們這次來 峨嵋山朝禮普賢菩薩,普賢菩薩 不是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動的,他是積極的就在當下,努力的行菩薩道,積極的在生活中圓滿每個生活都是普賢十大願王的願行的境界當中,所以他每一刻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心,享受自己的心的法界的改善跟快樂!

 

 你只要努力的在因當中去努力,只問播種,不問收穫,等到有一日水到渠成的那一天,自然一切果報都現前了!就好像畫師 不用去了解他的心是什麼?怎樣運作他的心才能讓他作畫!因為這樣做只是妄想而已,只要好好的用心,結果自然就會成! 

那個找心的只是頭上安頭的方法,古德參話頭是為了對治妄想,得智慧!因為找到最後,還是找不著! 

但是只要會用心,就可以菩薩道上水到渠成! 

所以六祖慧能大師說: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你只要用心去體會當下,去做當下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菩薩的事業,不要拐彎抹角,菩提五葉,他就會自然成就!所以五祖弘忍大師給六祖講的就是--努力播種,努力度眾生,最後的結果就是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就了!

說完 寶光寺的這個[理],我們要進入 下面的「事」,理跟事都能圓融,都能互融無礙,才是真正的佛道!

 寶光寺位於成都北郊18公里處新都縣城。從成都出發,沿川陝路前行十六公里,約半小時的路程,便可見一座紅牆環繞,佛塔凌空,竹樹掩映的高大古廟,這就是遠近聞名的新都寶光寺。寶光寺佔地面積120多畝,建築面積2萬餘平方米,殿宇深幽,古木蔥蘢,五殿十六院層層遞進。它規模宏大,藏經豐富,僧徒眾多,是清朝以來中國南方“四大佛教叢林”之一,四川著名禪寺

 寶光寺相傳始建於東漢,但無信史可考。隋代名“大石寺”,寺中的塔叫“福感塔”。

公元880年,唐代黃巢起義軍攻破了長安。次年,唐僖宗逃到四川,在寺內修建行宮,並命悟達國師重修廟宇,唐僖宗晚上看見寺中福感塔下發出寶光,便改寺名為“寶光寺”。

但從這里至今保存了中國早期佛寺“寺塔一體、塔踞中心”的典型佈局看來,這座寺院最遲建於隋代,當時是否叫寶光寺尚無法稽考。但從1996年5月在寺內出土的唐代《施衣功德碑》最新資料表明,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這裡已經叫寶光寺了。

寺中的佛塔,名稱寶光塔 

四川省新都是鑲嵌在成都平原上的一顆明珠,距成都市區18公里,為古蜀國三都之一。

寶光寺坐落於新都縣內,是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南方“四大佛教叢林”之一,是公認的成都地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收藏文物最豐富的一座佛教寺廟,每年前往遊覽、朝拜者在百萬人次以上。

寶光寺始建於東漢,歷經戰火,幾度重修,終成今日之規模。相傳唐僖宗因黃巢起義逃亡到四川,在夜間看見寺內福感塔下放出祥光,隨後挖出一內藏13顆舍利子的石匣,遂改寺名為"寶光寺",將舍利子置於塔下,改塔名為"無垢淨觀舍利寶塔",又稱寶光塔。

寶光塔微向西斜,素有"東方斜塔"之稱。相傳古時地震,寶塔搖搖欲墜,佛教徒冒生命危險前來保護,感動了天帝,派來四位與塔同高的天神在四周扶持。其中一個用力過猛,塔就從此向西傾斜了。

 根據終南山道定量律師撰《集神漩塔寺三寶感通錄》記:

隋代,蜀王楊秀在此掘地,得大石,知詵禪師遂於石上建九級森林塔。

是時,每有旱澇,官民於此禮拜祈雨,軋有靈應,故寺名"在石",塔名"福感"。

唐末黃巢起義時,僖宗奔蜀,於寺建行宮駐蹲。

僖宗夜見霞光出地,召隨駕高僧知玄問法。(知玄 就是 我們前面參訪的三昧禪林的悟達國師,他又稱為 知玄)

玄謂地下必有捨利。

帝命掘之,果得一石函,內藏舍利十三粒,晶瑩明澈。

僖宗遂敕玄監修磚塔十三級,取"無垢舍利塔",賜寺名"寶光"。

寶光塔微向西斜,素有"東方斜塔"之稱。相傳古時地震,寶塔搖搖欲墜,佛教徒冒生命危險前來保護,感動了天帝,派來四位與塔同高的天神在四周扶持。其中一個用力過猛,塔就從此向西傾斜了。

寺內寶物:寶光寺舍利銅鼎千佛碑陶塔、龍虎瓶均窯瓶鸚鵡圖五馬圖徐悲鴻《奔馬》圖等珍貴文物。

悟達國師為寶光寺的唐代開山祖師的經過:

唐熹宗後來,他覺得這裡環境很好,又距成都不遠,便在寺後修建行宮(行宮露台的兩個柱礎現存於七佛殿前廊柱下)。

唐僖宗平生崇信佛教,到了成都,他立即派郭尊泰捧著皇帝的“璽書”,迎請隱居在彭州九隴山的高僧知玄(即悟達國師)到僖宗駕前隨行 

唐中和三年(883)三月初八日,僖宗幸蜀已近三年。

據說這天晚上,他在行宮悶悶不樂,夜不成眠,便到寺中散步。

忽然,他見寶光塔廢墟上霞光迸射,便驚惶失措地問悟達國師是怎麼回事?

悟達回答說:“此乃舍利放光,為祥瑞之兆,今黃巢已平,陛下可回長安了”。

僖宗大喜,叫人挖掘,果然在塔宮內發現石函,函內有佛舍利十三粒,晶明瑩徹,光彩照人。於是,僖宗命悟達國師重修寶塔,擴建佛寺。寶塔取名為無垢淨光寶塔,佛寺仍名寶光寺。當時寺內有僧眾一千餘人,“蜀中之梵宮佛院未有盛於此者”。因此,悟達國師被尊為寶光寺唐代的開山祖師。

 宋代,中國佛教禪宗臨濟宗第十一代祖師佛果克勤(宋高宗賜號圓悟國師)開法於成都昭覺寺

大觀三年(1109)又住持寶光寺,並拓展寺廟規模,請宋徽宗敕賜寶光寺名大覺寺

據清道光碑刻《寶光禪院創建重修端末記》稱:“宋圓悟禪師修持說法,接眾數千”。使此寺進入了宋代的極盛時期

元代,寺廟一度殘破。明初,石子美等人捐資培修,復名寶光寺。永樂十一年(1413),心空和尚在寺內建造尊勝陀羅尼咒石經幢,後來寺廟毀於火災。

明正德年間(1506棗1521),寶光寺經當朝首輔大學士楊廷和與翰林院修撰、新都狀元楊昇庵父子二人捐修,殿宇備極宏麗

寶光寺在明末清初的戰亂中遭到毀損。清康熙九年(1670),四川梁山縣雙桂堂破山和尚派他的弟子笑宗印密禪師來到寶光寺,新都縣知縣畢成英及地方縉紳的支持下,剪荊伐棘,重興道場,被稱為清代寶光寺中興第一代老和尚。

從康熙到光緒的兩百多年間,由於不斷培修擴建,寶光寺一躍而起,與成都文殊院、昭覺寺、草堂寺並列為成都附近的“四大精藍”。

與成都文殊院,鎮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並列為長江流域的“四大叢林”,即所謂“上有文殊、寶光,下有金山、高旻”是也
 

寶光寺的建築為木石結構,施用石柱400多根其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組成,四面經牆環護,綠樹縈繞。

 

中軸線上,福字照壁、山門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經樓、紫霞山依次而立;

兩旁有鐘樓、鼓樓,客堂、雲水堂、齋堂、戒堂、羅漢堂、禪堂,東方丈、西方丈相對稱,展現了中國佛教禪院的整體風貌寶光寺是中國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寺塔一體、塔踞中心”的典型佈局的寺廟。

今天人們所見到的寶光寺,就是清代風格的原樣。

介紹完大略的這所寺院的歷史跟介紹,我們開始今天的參訪:

 來到這麼有歷史意義的寺院,不能免的是合影留念:

 DSC_9346DSC_9347

山門向外 有一面屏風牆,很多大陸的寺院都有這樣的設計!宛如禪堂,要禁外緣,好能讓 禪堂中的修行人可以安單修行的心理效果!

這個在屏風牆 又稱為 福字照壁 ,就因為 這面牆 中間有一個福字,所以稱為 福字照壁;其實 我們在佛門中修行,最需要一個福,沒有福 就好像沒有資糧,修任何法門都會有很多的障礙,好像 你要買一個東西,沒有錢就是沒有錢,你想買 也無法買;福報也是如此!即使你想要證一個阿羅漢,也要福足夠讓你達到那個門檻不可!

在佛門中修行,是最耗福報的,所以修福也容易,消耗福也很快!

就好像 你到 消費很高的國家或都市,你要在那裡賺錢可以賺最多,但是花起錢來也最貴最多!

所以祖師大德們 在佛門中很惜福,連一粒米都要小心!

禪宗高僧 虛雲老和尚說過:修福 要先從惜福修起;修慧 要先從 明理開始修起! 

 DSC_9350

過了 福字照壁,就是下面的山門殿

DSC_9348 

過了山門殿 就是下圖的這一張  第一殿的廣場前 對外有掛著 一代禪宗的牌匾! 

“一代禪宗”大匾,為民國時期四川省政府主席、二級陸軍上將鄧錫侯(1888-1964,號晉康,1949年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副省長)所書。

一代禪宗的牌匾 後方的殿內 供奉了彌勒佛,兩旁是 四大天王! 

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佛德和堂建,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月和堂建,中供彌勒佛,兩側供四大天王,殿簷懸"一代禪宗"匾額。殿後因有明代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石刻《尊勝陀羅尼咒》經幢,故此殿又名尊勝殿 

DSC_9351

走過四大天王的尊勝殿後,可以看到妙覺圓明的牌匾下 供奉了一柱的 尊勝陀羅尼經幢塔:

 DSC_9352

 尊勝陀羅尼咒的經幢石塔 的細部樣貌如下: 

 DSC_9492

 DSC_9491

 DSC_9490

再下去應該是舍利塔,但是實際上 是要進入七佛殿! 

 DSC_9357

 七佛殿

寬五間,深四間,單簷歇山式,殿前檐柱下有兩個浮雕盤龍石礎,是寺內唯一的唐僖宗時的遺物。
明代狀元楊昇庵曾以此礎題詩曰:
唐帝行宮有露台,礎蓮幾度換春苔,軍容再向業狩,王氣遙從駱谷來。
萬里山川神駿老,五更風雨杜鵑哀,始知蜀道蒙駕,不及胡僧渡海杯。
殿內三龕高五十公分的須彌座上,供世間慶大威德自在光明如來、多寶如來、寶勝如來、妙色身如來、廣博身如來、離怖畏如來、阿彌陀如來等七佛立像,分別高4.4米和3.1米,神態莊嚴,造型宏偉,有較高藝術價值。
這七佛當中 有六尊 (多寶如來、寶勝如來、妙色身如來、廣博身如來、離怖畏如來、阿彌陀如來)是我們晚課 施食時最常念的佛祖的佛號!
佛龕前供1.36米漢白玉臥佛,系1991年緬甸佛教徒捐贈。此殿為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真印和尚募建

 其中三尊佛 被列為中央 上方有牌匾 寫著 大雄佛寶 

 DSC_9362

在右手邊的兩尊 上面有牌匾寫著 天人師,表示 佛是天跟人的老師!

 

 DSC_9364

靠左的兩尊 被稱為護國佛!

 

 DSC_9365

在七佛殿中 藏有下面珍藏的一幅 般若心經跟一部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書法,寫得很好! 

 DSC_9363

 DSC_9366

過了七佛殿的後面 是第四殿 又稱為大雄殿,大門深鎖 平常列為管制!無法進入! 

 DSC_9367

 高五丈,廣五楹,面積七百平方米,清笑宗印密初建,乾隆年間恢章和尚改建,道光年間妙勝和尚重建。

全殿用四十二根石柱支撐,雄偉壯嚴。殿中供奉釋迦牟尼佛 

 末學拍了部分局部的畫面,看看這些字跟建築的特色:

 DSC_9371DSC_9372DSC_9373

DSC_9374

 

從大雄寶殿 往 七佛殿的後門看去,情況如下圖:

DSC_9370

過了大雄殿的下一殿是  藏經閣: 

 DSC_9377

 藏經閣的牌匾上寫著 宸經寶樓,裡面有一屏風 繪製一隻獅子,上方寫著 正法久住,教契真乘

表示 要以宗來印心,才能妙契宗乘;但是 你怎麼知道 你所契悟的宗乘是真正的正乘?!還是要以經教來做一個驗證!

所以 有人說:禪宗一字不立,教外別傳;卻不知道,我 達摩祖師 傳了禪法,同時還傳了 楞伽經 五卷;到了六祖惠能大師 還是以金剛經來印證心地!

但是 妙契是妙契,但是 要想達到佛的知見,還需向佛祖進修 大方廣佛華嚴經,依 五十三位階的層次來達到究竟,乃至到最後要入八地還要佛祖教導以面落入聲聞空定;到最後要破最後一絲生相無明 還需 尊重法的加持 跟 十方諸佛加持 而頓入佛位!

有大方廣佛華嚴經離世間品為證:

佛子!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有十種事。何等為十?所謂:

坐道場時,種種震動一切世界;

坐道場時,平等照耀一切世界;

坐道場時,除滅一切諸惡趣苦;

坐道場時,令一切世界金剛所成;

坐道場時,普觀一切諸佛如來師子之座;

坐道場時,心如虛空,無所分別;

坐道場時,隨其所應,現身威儀;

坐道場時,隨順安住金剛三昧;

坐道場時,受一切如來神力所持清淨妙處;

坐道場時,自善根力悉能加被一切眾生。是為十。

「佛子!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有十種奇特未曾有事。何等為十?佛子!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十方世界一切如來皆現其前,咸舉右手而稱讚言:『善哉善哉!無上導師!』是為第一未曾有事。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一切如來皆悉護念,與其威力,是為第二未曾有事。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宿世同行諸菩薩眾悉來圍遶,以種種莊嚴具恭敬供養,是為第三未曾有事。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一切世界草木、叢林諸無情物,皆曲身低影,歸向道場,是為第四未曾有事。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入三昧,名:觀察法界,此三昧力能令菩薩一切諸行悉得圓滿,是為第五未曾有事。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得陀羅尼,名:最上離垢妙光海藏,能受一切諸佛如來大雲法雨,是為第六未曾有事。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以威德力興上妙供具,遍一切世界供養諸佛,是為第七未曾有事。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住最勝智,悉現了知一切眾生諸根意行,是為第八未曾有事。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入三昧,名:善覺,此三昧力能令其身充滿三世盡虛空界一切世界,是為第九未曾有事。

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得離垢光明無礙大智,令其身業普入三世,是為第十未曾有事。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十種奇特未曾有事

 上面經文 變色的地方,都說明 菩薩坐道場要成等正覺時 仍須十方如來之力!

藏經閣是全寺最大的一座殿堂,高17米,寬40米,深18米,全是石柱支撐,為該寺傑出建築之一,清道光年間妙勝和尚修建。

上為藏經樓,貯有敦煌藏經四十三冊,房山石經二十二冊,北藏經和頻伽藏經各一部,共七百二十八函,七千二百八十卷。

殿中供千手觀世音菩薩像。

四壁有諸天畫像,畫工精細,充分體現了清代藝術風格。藏經樓樓下為說法堂,乃歷代方丈說法處。

 DSC_9381

藏經樓兩側,各有雙扇拱門一道。右側拱門上榜書“獅窟”,通東方丈,即現任方丈大和尚的居室、客廳和花園。聯雲:

“獅窟常出獅兒,吼天吼地;

紫山接來紫氣,亙古亙今。

(紫山指藏樓後的紫霞山。)

左側拱門上榜“龍潭”,通西方丈,即退院方丈的居室、客廳和花園。聯雲:

“退隱得清修,念幾聲佛,極樂淨土中事;

逃禪隨入定,明一片心,法門宗教上人。

東、西方丈無論在建築格調和環境佈局上,都堪稱寶光寺十六座四合庭園中的典型代表。

 

就在我們還在參觀 藏經閣的樓下管制區 不能進去的時候,突然領隊 喊住我們,說已經跟寺院講好 可以帶我們去參觀參禮佛的舍利!

於是 大家 就跟著進入 供奉舍利塔 去參觀舍利,並且禮拜舍利,並且合影留念!

 

 

 

 

DSC_9406DSC_9386

 DSC_9387

 DSC_9389

 DSC_9402

下為舍利塔 跟 照片放大後看見的舍利的情景: 

 DSC_9405

 DSC_9405-1

寶光寺有“寺中三寶”,即舍利子、優曇花和貝葉經。

這裡的舍利子,不是指十三級寶塔中的捨利子,而是安放於透明的水晶球中的兩粒舍利子。

該水晶球置於一銅質鍍金的小塔中,塔為四方單層亭閣式,高約二十厘米,塔基為蓮花座,塔身鑄有龍柱、花卉,額上題有“釋迦如來身舍利”。

這二粒舍利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寶光寺方丈自信長老的弟子真修和尚到印度、斯里蘭卡朝拜佛祖遺跡,從斯里蘭卡楞伽山頂的捨利塔請回的。 

也就是 上圖 所看到的 一顆是白的 一顆是黃的舍利!

然後 寶光寺有一個文物收藏館,裡面有很多 歷朝的文物都收藏在這裡展示,其中有一幅是最有名的書法--趙孟頫 奉中峰禪師 的指示 寫下的 般若心經,這一幅的書法寫得 爐火純青,寫得很棒!將在最後一張照片拍攝出來給大家觀賞!我們前往去參觀:

 

寶光寺收藏的文物很多,有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所雕刻的“千佛碑”;創建
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的“尊勝幢”(在前面寺院一進門的尊勝殿上);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泰國國王所贈的貝葉經和同年從斯里蘭卡求回的藏於石塔中的4粒舍利子;
還有唐伯虎祝枝山、竹禪和尚、張大千等名家的書畫珍品。
2001年06月25日,寶光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DSC_9437

首先 寺方介紹這裡的文物的特色 如上圖! 

 DSC_9438

 千佛碑 證明了這座寺院的古老!跟存在的淵源已久!從魏晉南北朝的 南朝 梁大同六年就已經存在了!

 DSC_9410DSC_9411DSC_9412DSC_9413DSC_9414DSC_9415DSC_9416DSC_9417

這應該是當年修建寶光寺的磚塊!

 

 DSC_9418DSC_9420DSC_9421

 這應該就是寶光寺的鎮寺之寶的貝葉經吧!

 

寶光寺有“寺中三寶”,即舍利子、優曇花和貝葉經。

這裡的舍利子,我們上面看過了!

優曇花,梵語意譯為祥瑞花,佛教把它作為聖花,極其稀有,每三千年才開一次。寶光寺的優曇花為銅質合金鑄造,高一百五十五厘米,葉互生,為箭簇形,脈絡清楚;花共六組,每組聚生著數朵小花,隱於壺狀凹隱的花託中。造型別緻,十分罕見。它還可作編鐘使用,若用筷子擊打葉片,就能發出“優曇缽羅”的音響。據說它是印度使臣贈送給中國皇帝的,原藏於清朝宮廷之中。道光十二年(1832),妙勝方丈自籌銀兩,赴京購請《大藏經》,道光帝十分嘉許,御賜此花,現陳列於藏經樓左側的殿堂中。

貝葉經為梵文《法華經》,長48.5厘米,寬、厚均為6厘米,共一百三十一頁,四周邊沿塗以金粉,中有兩孔,以絲絛穿結,置於一精美的檀香匣裡。它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十月十五日,真修和尚(法號清福,1862-1940年,成都人)遊歷泰國曼谷,國王召見他時所贈。真修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5月回國後,將其帶回寶光寺,為稀世法寶,十分珍貴!

 

DSC_9431DSC_9432DSC_9422

DSC_9436DSC_9423DSC_9424DSC_9428DSC_9429DSC_9430

還有很多的文物,不再一一仔細的拍攝了!

DSC_9425

再下面是書畫區:

DSC_9426DSC_9427

DSC_9439DSC_9440

DSC_9441

最後就是上圖這幅 弟子 趙孟頫 奉為 本師 中峰和尚 書,這個書法寫得好!

中峰禪師在歷史上 赫赫有名,主要是受到 了凡四訓 的影響,另外他還有一部 三時繫念 的儀規,影響後世頗鉅!

接下來 我們要去參觀 五百羅漢殿,也是 這座寺院最大的特色!

DSC_9376

要去羅漢堂,先需經過 大雄寶殿 到 藏經閣 中間的廣場旁有一條偏堂 旁邊有一通道 通往羅漢堂,這條通道 展示很多的法語跟照片,所以這條長廊,又稱為佛化格言長廊:

DSC_9442

DSC_9444

其中末學 最有意思的是這一幅,上等人是不著戒,但是 要注意的是--

1.你要自己 評量一下自己的身份 跟 程度,自己夠不夠格,當這個上人?!如果有 濟公活佛這樣的程度,證到阿羅漢,這才夠得上最起碼的上人,否則別替自己的臉上貼金!

人家 阿羅漢 有經文證可以夠得上,<<四十二章經>>說:

佛言: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自己是否真正的證到 應真阿羅漢,自己知道!

2.上人 不著戒,不是不守戒,而是 隨心所欲,而不越矩,他自己知道 自在在幹什麼的分寸!

有的菩薩 為了眾生的事業,不得已超過了戒的行為,人家心裡想的是眾生沒有我,這個沒有我得境界,不是普通人的境界!

例如:翻譯經書的 鳩摩羅什大師,他接納了國王皇帝的女侍,受到 他的出家弟子的質疑,於是他就當場 拿鐵針吃給他的弟子們看,他說:

如果你們有人能跟我一樣,吃下這些鐵針都沒事,就可以學我!

DSC_9445

跨過這個 聖遊居山 以後 就到達 羅漢堂了!

DSC_9446

羅漢堂前 有座 無量壽佛殿 是供奉阿彌陀佛!

DSC_9447

再進去就是真正的羅漢堂了!

這座羅漢堂是有很大的名堂的:

羅漢堂建於清咸豐元年(1851年),內塑佛、菩薩、祖師59尊,羅漢518尊,每尊高約2米,其中還有康熙、乾隆塑像分別一尊。

造型優美,彩繪貼金,千姿百態,妙趣橫生。

它是中國羅漢堂中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泥塑羅漢堂。

寶光寺文物眾多,著名的有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1540年)的千佛碑;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的施衣功德碑,唐僖宗行宮遺礎,元代金銀粉書《華嚴經》、明永樂年間的“尊勝陀羅尼”石幢,清代《大藏經》、玉佛和石刻舍利塔,以及被稱為“鎮寺三寶”的舍利、貝葉經和銅優曇花等。

各殿堂掛金匾176塊,嵌碑刻24通,石柱刻楹聯76副,陳列古代工藝品和名人字畫400餘件,烘託了寶光寺的歷史文化氛圍。

 

寶光寺羅漢堂是中國現存四大羅漢堂(另三處在北京碧雲寺、蘇州西園寺、武漢歸元寺)中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泥塑羅漢堂。它以塑像奇巧多姿而揚名天下。每天都有許多中外遊人和佛教徒到羅漢堂參觀、朝拜、探尋佳趣。
寶光羅漢知多少有人說,寶光寺的羅漢是數不清的。因羅漢堂建築結構奇特,塑像縱橫交錯,道路四通八達,宛若一座迷宮。前來數羅漢的人往往又為千奇百怪的塑像所吸引,邊數邊看,數來數去,結果總不一樣。若要數清羅漢堂共有多少塑像,必須知道它的建築結構。
羅漢堂為抬樑式木石構架的正方形建築,九進九楹,佔地一千六百平方米。因內有四個天井,故其平面呈“田”字形。羅漢堂中央,屋面作穹窿狀升起,寬闊的空間矗立著一尊高約六米,有二十八個頭、五十六隻手、一百九十六隻眼的觀音塑像。其他塑像圍繞“田”字,內外四層,中以“十”字相連,使得通道回環曲折,更覺堂內氣象宏深、變化莫測。但是,塑像的安排很有規律。它以進門的孔雀明王、中央的觀音菩薩,裡壁的三身佛為中軸線,左右對稱,前後呼應,內外協調,每層每排均有定數。
羅漢堂內塑像到底有多少?按照常人習慣,都說是五百尊。但是,當以三身佛左側的“第一阿若橋陳如尊者”數起,由外層到內層,一直數到“第五百願事眾尊者”後,還剩下居於“十”字上的三佛、六菩薩、十八羅漢、五十祖師。故塑像共計為五百七十七尊
寶光寺的羅漢堂的五百羅漢是何處來的呢?
相傳,唐代眉州青神縣出了一位高僧羅詎那,俗名羅堯運,他說法的道場在青神中岩。
後來他帶了五百弟子從四川到浙江天台山。
據說,這五百弟子就是五百羅漢顯化人間的。
因此,寶光寺羅漢堂的對聯說:“即此是天台,像顯阿​​羅五百。”
千姿百態妙趣橫生
羅漢堂塑像,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它首先給人的印像是形態表情富於變化,姿勢動作各不相同。其形態有胖有瘦,有老有幼,有高有矮,有美有醜……其表情或喜笑顏開,或愁容滿面,或慈祥和善,或橫眉瞪眼,或文靜端莊,或勇武剽悍,或憨厚滑稽,或狡黠老練……其姿勢有正襟危坐,合掌參禪者;有翹腿抱膝,怡然自得者;有張口振臂,談笑風生者;有閉目托腮,若有所思者……其動作或持物,或不持物,而所持物件又各有區別:有持數珠、木魚、寶杵、禪杖等法器者,有持缽盂、書卷、拐杖、拂塵等用品者,有玩蝙蝠、蟾蜍、仙鶴、麒麟等靈物者,有捧靈芝、仙桃、佛手、石榴等瑞果者……同時,其衣著的款式、色調、紋飾也各有差別,這些都與人物性格和所處環境巧妙配合,從而使五百多尊塑像造型千姿百態,各有旨趣。
許多塑像,是運用浪漫主義手法通過大膽的誇張和豐富的想像創造出來的。其中,有乘孔雀的,有駕虯龍的,有長三個腦袋的,有生五隻眼睛的,有掰開穎殼現臉面的,有扒破肚腹露胎兒的……那引人注目的三位長臂羅漢,更是各有其“特異功能”:妙臂尊者會捉飛鳥,羅喉羅多能摘太陽,法上尊者可撈月亮。這些具有豐富想像力的佛教神話傳說,表現出古代人民無窮的智慧和征服自然的美好願望,也顯露了雕甥家高深的藝術造詣。
人物形象真實細膩
羅漢堂塑像,更多的是運用了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其線條明快自然,造型準確優美,形象真實細膩。塑像比真人略為高大,除一些面部形像作了藝術誇張外,頭、軀幹、四肢(長臂羅漢除外)都符合人體比例,衣紋、肌肉、骨骼也符合解剖結構,看起來自然貼切,給人以美感。塑像中,由於五十位歷代祖師都實有其人,特別是禪宗初祖,南北朝的菩提達摩以後的祖師,他們去時不遠,容貌神情大多栩栩如生,少有佛像的神秘感。有的像,還是按照祖師們生前的真容畫像塑成的,而且毫無避諱地保留了他們的生理缺陷。例如,禪宗臨濟正宗第三十代祖師、明朝的密雲定慧禪師(1565~1641年),晚年面容清癯,鬚髮盡白,但因過去生癩瘡而毛髮脫落,成為禿子,故頂上只有短而稀的幾根頭髮,與那長而密的鬍鬚相映成趣。又如禪宗臨濟正宗第三十七代祖師、清朝寶光寺的第六位方丈月容老和尚(?~1784年),身材矮小,面目浮腫,右眼小而下拉,這樣的相貌在現實生活中是可見到的。由於人物造型真實,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更增加了塑像的藝術效果。
五百羅漢塑像與佛、菩薩塑像相比又是迥然不同的。按小乘佛教的說法,羅漢是人通過修行可以得到的果位,故羅漢像仍然沒有離開人類社會,其面貌形態體現了佛教所流行的廣大區域內的各色人種、各個民族的特點。易見的,有皮膚黝黑、鬚髮捲曲的印度人,有身材高大、廣頤深目的西域人,而更多的是和中國人民的面孔相同或相近的人以及東南亞各國人。1973年,著名英籍女作家韓素音和她的丈夫、印度工程師陸文星來此參觀時,曾指著幾尊羅漢說:“他們真像地道的印度人。”
生活氣息濃郁芬芳羅漢堂塑像,取材於現實生活的生動形象,再現了古代社會的人物風貌,見之似曾相識,倍感親切。現略舉數例:十八羅漢中的半託迦尊者,是位印度高僧。他正與心愛的幼獅玩耍,突然,幼獅好奇地咬住他的左耳環直往下拖。這位慈悲的佛子,雙手托著心愛的小靈獸,痛得嘴歪眼斜,埋下頭來,不知所措。見此情狀,怎不令人失聲發笑!
五百羅漢中的第九十八位法王菩提,光頭赤腳,放蕩懶散。他僧衣半脫,裸露出肩頭、胸乳和肚臍,右手肘託在踞坐的右膝關節上,正拿著挖耳子掏耳朵。那斂眉瞇眼、咧嘴露齒的神態,表現了他那既感疼痛又覺舒服的內心感受。
第一百二十位境界尊者,是位鬚髯濃密的西域胡僧他遠離鄉邦,修行獨處,僧衣殘破,無人代勞,只好穿針引線,自己縫補。
第二百零七位無邊身尊者,是位皺紋滿面、生活清苦的老和尚。他將僧衣脫至腰間,露出瘦削的肋骨,右手執搔耙(俗稱“孝順子”),反手摳背。此刻他的面部表情上,正流露出搔癢的快感。
第三百八十八位颯拖怒尊者,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是一位喜愛兒童的長者。六個天真爛漫的小孩,或爬肩頭,或踩腳背,或坐手心,甚至乾出了挖他肚臍、掏他耳朵的惡作劇,而這位長者毫不動怒,任他們嬉戲玩耍……
南北塑師各顯神通
技藝精湛的羅漢堂塑像,是中國南、北兩種流派的民間塑師匯聚一堂、分工合作、各顯神通的產物,可謂達到了當時雕塑藝術的高峰。
清道光末年,寶光寺妙勝禪師共聘請了三批塑師:屬於北派的陝西幫、屬於南派的川西幫和川東幫。陝西幫塑的羅漢頭部肥大,肌肉豐滿,造型奇特,別有情趣。川西幫和川東幫風格相近,塑的羅漢頭部適中,表情自然,造型不同於一般的菩薩像,而更多地體現了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性格。川西幫領頭的姓周,他技藝高超,憨厚朴實,將畢生精力都放在塑菩薩和教徒弟上,到了中年尚無子息。
如今,寺內老僧還津津有味地講述他塑完羅漢得貴子的有趣傳說。這裡更值得一提的是川東幫的黎廣修。廣修原名德生,傳說是合州(今重慶市合川縣)人,據今考證是四川德陽市綿竹縣人,少時曾讀詩書,後隨父輩以塑像為業。由於聰明好學,他青壯年時在寶光寺塑羅漢中即大顯身手,成為四川的泥塑名家。他將近六十歲時,應昆明筇竹寺住持、四川僧人夢佛之請,率徒五人前往塑五百羅漢,歷時七年乃成。黎廣修不僅積累了塑羅漢的豐富經驗,而且擅長書法、繪畫,精通詩文、佛理,故塑像得心應手,不落俗套,以生活氣息濃郁而聞名全國。
寶光寺羅漢堂的五百多尊塑像,出自三批塑師之手,觀察其風格,比較其優劣,現今尚能辨別出各家的作品。但總的說來,皆各有所長,達到了異曲同工之妙,不愧是中國清代精美的塑像群之一,一直受到後世的高度評價。

 

 DSC_9463

 一進門的第一尊羅漢就是佛陀 駕著孔雀,非常的特別!

DSC_9449-1

這裡的 五百羅漢殿的格局,跟我們 前面幾集 在峨嵋山市的伏虎寺的五百羅漢殿格局 很像,中間也是供奉 千手觀音! 

我們這次的旅程中 一共 經歷參觀了兩座 五百羅漢殿,非常的精彩!

末學 現在才知道,為什麼 中台禪寺要蓋一個五百羅漢堂了!原來 老和尚是 四川人,回到家鄉 看過 這五百羅漢堂!

上面寫的牌匾 更有意思!

要我們 微密觀照,然後另一個牌匾寫著 千佛一心!

這個心 人人皆同,都是同一個 如來藏心,大乘止觀法門釋要 有一段 智者大師的師父 南嶽 慧思大師 的法語:

23722673_1950353651649213_2159172610028630540_n23844701_1950353654982546_3343838327184451990_n

凡夫與諸佛 都是共用同一的如來之藏!

你想要妙契這種如來之藏,就要 深密的觀照思察,正所謂:

阿陀那識甚深細,我於凡愚不開演,一切種子如瀑流,恐彼分別執為我

 

你想要 深入 甚深細微的心性,這個 微密觀照 是有必要的! 

般若心經也說: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你想要 除去 世間一切的苦,除非照見 五蘊的身心 都是如同幻化,看破放下,否則是無期的!

 DSC_9452

 DSC_9453

 DSC_9454

 看來看去,末學看這一尊最可愛了!應該也很受很多人的喜愛!

DSC_9455

 這裡的羅漢像 有很多表情 跟 面貌,非常的奇特!

 DSC_9456

 連地藏王菩薩 也以 羅漢的相貌出現!

 DSC_9457DSC_9458DSC_9460

師父也有找到他的羅漢像,但是對於其他的羅漢 都念佛經行 表示恭敬!

 DSC_9459

 最後從 四邊的街道 看中間的觀音像!觀音菩薩的底下有鬼趣 就是有時以焦面大士的惡鬼相現身;有的底下是龍,這也常見;有的底下是朝天吼的很像獅子相出現;

DSC_9465

 DSC_9466

 DSC_9467

 DSC_9468

 DSC_9469

 

 DSC_9470

最後 一看 佛陀乘著如孔雀般鮮豔的鳥離去的樣子! 

 寶光寺的羅漢堂,是國內現存最精美,最完整的清代塑像群之一,建成於咸豐元年(1851)。

是當年妙勝方丈不辭萬里風塵,北走燕趙,南游吳越,觀摩了各地的羅漢堂,最後薈萃浙江杭州淨慈寺、靈隱寺和常州天寧寺的羅漢堂圖像仿建的。

堂構、泥塑取三寺之長,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當時妙勝文丈聘請了三批民間塑師,即屬於北派的陝西幫、屬於南派的川西幫和川東幫。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川東幫的著名塑像大師黎廣修(約1815-?),他原名黎德生,清末合州(今重慶市合川縣)人,其祖輩世代都從事佛像泥塑。

黎廣修少時曾讀詩書,後隨父親以塑像為業。

他聰慧好學,能詩善畫,擅長書法,有高度的藝術修養。

後來又皈依佛教,成為正信居士,懂得不少佛學哲理,故塑起佛像來得心應手,不落俗套,以生活氣息濃郁而聞名海內外。他塑像總是先打草稿,然後細細琢磨,反復修改,力求技藝上的精益求精。

黎廣修三十餘歲時便在寶光寺塑羅漢中大顯身手,一鳴驚人,成為四川泥塑名家。

 

羅漢堂內有佛、菩薩、羅漢、祖師塑像共五百七十七尊。每尊羅漢像高約兩米,全身彩繪貼金。

這些羅漢形態表情富於變化,姿態動作各不相同。有胖有瘦,有老有幼,有高有矮,有美有醜……,或喜笑顏開,或愁容滿面,或慈祥和善,或橫眉瞪眼,或文靜端莊,或勇武驃悍,或憨厚滑稽,或狡黠老練……。

有的正襟危坐,合掌參禪;有的翹腿抱膝,怡然自得;有的張口振臂,談笑風生;有的閉目托腮,若有所思;有的結跏趺坐,默默誦經;有的怒目圓睜,握拳揚威;有的騰雲駕霧,神采飄逸;有的回首凝神,秘而不露;有的仙風道骨,有的癩頭跣足……。

手中或持念珠、木魚、寶杵、禪杖,或持經卷、缽盂、拐杖、拂塵,或捧靈芝、仙桃、佛手、石榴,或玩麒麟、仙鶴、蟾蜍、蝙蝠……。

其衣著、款式、色調、紋飾也各有不同,與人物性格和所處環境巧妙相配。如此,五百多尊塑像造型千姿百態,各有旨趣,成為雕塑界的藝術瑰寶。

DSC_9449

我們離開了五百羅漢堂,來到外圍的中庭,很有禪意的古亭,還看到有一處的靜處,念佛的共修者在裡面 念佛共修!

 

DSC_9448

上圖這裡就是 寶光寺 最有名的念佛堂!

《梁高僧傳·慧遠傳》記載:東晉時,淨土宗初祖慧遠(334-416年)與劉遺民、雷次宗、宗炳等一百二十三人在廬山東林寺阿彌陀佛像前,“建齋立誓,共期西方”,並鑿池種蓮,結白蓮社。

當時的著名詩人陶淵明、謝靈運亦時來游玩酬唱,極一時之盛。

寶光寺自清朝以來的歷代方丈,多是禪淨雙修。道光十八年(1838),妙勝方丈(1794-1858年)效法慧遠故事,在寺內紫霞山西側鑿池種蓮,建白蓮社。

咸豐元年(1851)初夏,以詩詞書法名冠西南的新繁龍藏寺方丈雪堂含澈(1824-1900年)來此,賦一七絕,詩云:

“白雲一塢屋之間,拜佛逃禪傍紫山。

又在遠公蓮社外,招他陶謝喜歡顏。

白蓮社在極樂堂後,其主體建築為念佛堂,堂前的蓮花池內,長滿了名貴的子午蓮,此花呈白色,午後開放,傍晚閉合。“廬山遺跡”牌坊有聯雲: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人天路上作福為先。”

念佛堂聯雲:

“極樂慈尊垂法手,接引眾生,同皈極樂;

裟婆教主廣長舌,開示群蒙,早出娑婆。

(娑婆世界即現實世界,娑婆教主即釋迦牟尼。廣長舌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舌廣而長,柔軟紅薄,能履面至髮際,不作妄語。)

念佛堂內的石鑿舍利塔,高5.5米,直徑2米,由三塊青石雕鏤而成。塔心中空,呈六方宮殿形,每邊都刻有龍抱柱,頂部刻有各種佛經故事人物,基腳四周刻有浮雕。是清光緒年間(1875-1908)凝聚著三代石工三年心血的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

嘯宗印密祖師曾作一七絕,詠舍利寶塔,詩云:

“寶塔凌空利似槍,幾經鏖戰輔週唐。

清平天下無能及,留與蠶叢作棟樑。

(週唐:周代和唐代。傳說寶光寺塔系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時期所建的八萬四千塔之一,相當於中國的周代,再建於唐僖宗時。蠶叢:指四川。

DSC_9476

 末學跟著念佛一會兒,看著他們結束離去!

 DSC_9474

 DSC_9472

 原來這個 涼亭稱為太子亭!

 DSC_9475DSC_9478

 這裡有很多看板展示 這座寺院的活動跟佛化的活動跟法語!

 DSC_9479DSC_9480

最後來到這座 舍利塔 來繞塔 念佛!

寺中舍利塔建於唐代,迭經培修,是一座高30米的13級密檐式方形磚塔。

 

塔為密檐實心塔,外觀與西安小雁塔(始建於唐中宗李顯景龍年間,即公元708年左右)形狀相似,但不能登臨,頂端冠以鎏金的飛形銅寶頂,在陽光照耀下閃爍金光。

塔身塗以丹砂和白堊。每層的四面,皆嵌銅佛像;每層的四角,均掛有玲瓏精巧的小銅鈴,謂之“朱雀銜鈴”,風吹鈴響,其聲清遠。

底層龕內,置釋迦牟尼鍍金銅坐像,兩側有金字聯語“寺鎮牟尼青色寶,山飛舍利紫霞光”。

塔基為古樸莊重的須彌座,護以八角形磚石勾欄,整座塔給人以莊嚴肅穆的印象,更奇妙的是,一千多年來,塔身一直不長苔蘚,不長野草,也沒有雀鳥糞便和蛛網蟲窩(這可能與塔身塗有硃砂等因素有關),故又名無垢塔。

現在,這座高聳入雲的古塔已經向西傾斜,略呈弓形,又被人們譽為“四川斜塔”。配襯著後面的花樹飛簷,實為攝影留念的絕佳去處。

舍利寶塔兩旁,分別矗立著鐘樓、鼓樓。兩樓均為卷拱屋頂,青色筒瓦,飛簷翹角,蔚為壯觀。鐘樓上懸大銅鐘一口,其聲悠遠,有匾曰“鐘敲鶴起”。鼓樓上架巨鼓一面,其鳴如雷,有匾曰“鼓擊龍飛”。

根據終南山道定量律師撰《集神漩塔寺三寶感通錄》記:

隋代,蜀王楊秀在此掘地,得大石,知詵禪師遂於石上建九級森林塔。

是時,每有旱澇,官民於此禮拜祈雨,軋有靈應,故寺名"在石",塔名"福感"。

唐末黃巢起義時,僖宗奔蜀,於寺建行宮駐蹲。

僖宗夜見霞光出地,召隨駕高僧知玄問法。(知玄 就是 我們前面參訪的三昧禪林的悟達國師,他又稱為 知玄)

玄謂地下必有捨利。

帝命掘之,果得一石函,內藏舍利十三粒,晶瑩明澈。

僖宗遂敕玄監修磚塔十三級,取"無垢舍利塔",賜寺名"寶光"。

DSC_9481

 DSC_9482

 DSC_9483

 這座寶光塔微向西斜,素有"東方斜塔"之稱。

相傳古時地震,寶塔搖搖欲墜,佛教徒冒生命危險前來保護,感動了天帝,派來四位與塔同高的天神在四周扶持。

其中一個用力過猛,塔就從此向西傾斜了。

 我們不注意看,還不覺得!注意看還真的有點斜!

 DSC_9484

 在我們即將離開時,在 福照牆有一群喇嘛在 朝聖後 誦經迴向,師父跟帶頭的金剛上師 說話,要跟他結緣 妙覺校刊跟合影留念!

所以我們在廣場上待了一會兒!共結法緣!

 DSC_9496DSC_9508

 DSC_9509

 DSC_9510DSC_9511IMG_7001

 DSC_9512

DSC_9513

DSC_9518

接下來我們要中午用齋,來到這個 棗子樹,台灣人開的連鎖店,四川只有成都這一家,新竹有一家,其他很多家都開在高雄!

DSC_9519

 DSC_9519-01

 棗子樹 素食因為 位於大樓賣場的五樓,所以要到賣場裡 搭電梯上去!

 DSC_9519-02

 DSC_9519-04

 到達二樓中庭的樓上 再搭電梯!從二樓看下的中庭!

 DSC_9519-05

 搭到四樓!才能到中午用齋的地方!

 DSC_9519-08DSC_9519-06

 DSC_9519-07

終於要到達 棗子樹了! 

 DSC_9519-09-00

 一進門 就可以看到 原來 棗子樹 原來不叫做棗子樹,他以前在高雄是開早餐小吃的,所以原來叫做 早吃素,要人 早點吃素,後來因為 越開越大家,名稱要換 素雅一點的,又要不失原意跟原來早期奮鬥的關係,所以演進名稱變成 今天的棗子樹!

 DSC_9519-09-01

 因為我們是 團體客戶,所以不在外面吃,要到包廂裡去用餐!

 IMG_7026-01

 包廂的情景,大家都吃得精光!

 IMG_7026-03

 IMG_7026-02

 下面這是 這家棗子樹的介紹manu

IMG_7025

IMG_7026

下面是這一餐的餐菜,都很養生的食材,而且菜色都很像台灣的素食特色的菜色:

IMG_7013

IMG_7014

IMG_7015

IMG_7016

IMG_7017

IMG_7018

IMG_7019

IMG_7020

 

 

 用完餐 ,我們將到 附近的文殊院 參訪 文殊院及他們的佛學院交流!

向下文長,請點選下方的連結,繼續參訪:

2017妙覺心善寺峨嵋山朝聖聯合參訪(第七日之二—成都文殊院)

 

 

回上一頁
  • 886-3-487-1028
  • 886-3-497-0466
  • simjbou@gmail.com
  •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里埔頂路416號
  • 周一至周日:05:00 - 21:00
歡迎大家捐款護持正法道場
郵政劃撥
戶名:心善寺 劃撥帳號:50261384
銀行轉帳
台灣企銀新屋分行(050)
戶名:心善寺 匯款帳號:31512015576

此網站內容為心善寺所有,非許可禁止改作、抄襲,並用於商業用途。
轉載需註明為本站所有之出處,正法內容為佛教弟子所擁有共同追尋,正法資源請小心呵護使用,如護眼目。
Copyright © 心善寺 2024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