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寺又稱 虎溪精舍,跟寺前的虎嘯溪 與寺連名 稱虎溪精舍;伏虎寺的特色有以下這些種:
1.伏虎寺寺前有一條溪稱為虎嘯溪,就是當大水來的時候,
2.以前峨眉山有很多虎患,當時此寺興建時還沒取名,
3.此寺的鎮寺之寶,就是 華嚴寶塔,我們剛好修學華嚴,見到此塔格外的親切
4.此寺最有名的還有五百羅漢殿,殿中供有一尊 孔雀菩薩坐於孔雀之上 那隻孔雀尾很長 我有拍攝,殿中有一觀音像是殿中的主柱 像上牌匾寫 頭頭是道,這個道 就是禪宗的話頭 有稱本來面目 也是般若心經 的 觀自在 的義理
5.大雄寶殿前有兩邊的獅子 很可愛,一個是ㄧ母二小獅子,一邊是公獅
伏虎寺,又稱伏虎禪院、神龍堂、虎溪精舍,位於四川峨眉山山麓,與報國寺相鄰
在晉代時原本是為一小廟,唐代雲安禪師重建!
旁有龍神堂、藥師殿;宋朝時為“神龍堂”
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有虎為患,士性和尚擴建時,特建"尊勝幢"(形制如塔,上刻梵咒)於無量佛殿前溪邊以鎮之,虎患乃絕。
明代胡世安撰《峨眉山道理紀》雲:"再上古柏森森,飾徑高峙,隔虎溪即伏虎寺。"說明由唐至宋、至明代中葉,寺名均未更改。明代末葉,更名藥師殿,為金頂楞嚴閣下院。
明末清初,毀於戰亂。清順治八年(1651年),貫之和尚率徒可聞禪師與其弟子寂玩,相繼募化竭力重修舊址面積一萬平方米,歷二十年始落成。寺宇宏敞,橋亭一新,並更名"虎溪精舍"。
後因附近虎患,寺僧建尊勝幢以鎮壓,更名“伏虎寺”
康熙皇帝曾為伏虎寺題寫的“離垢園”
該寺為典型漢傳佛教建築風格,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彌勒殿、菩提殿、大雄寶殿、五百羅漢堂、御書樓以及禪房、僧舍等。
清順治年間,貫之和尚重建,歷時二十載,為全山最大寺廟之一。進入寺門便是彌勒殿,殿內供金身泥塑彌勒坐像,兩側分塑四大天王坐像。彌勒殿後系韋陀殿,內有韋陀像。
當年,為昭示入山最大寺宇勝境,清康熙太史蔣超虎臣定居羅峰庵,撰書《峨眉山志》十八卷之際,特意在虎溪河畔豎一座簡樸高大、飛角重簷的牌坊,並親書"伏虎寺"三個行楷大字。今之坊為清代遺物,上額伏虎寺(行楷書)為近代書法家童詠樵所書。
寺內建築有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客堂、齋堂等。 1983年,洗像池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涉及寺院離垢環境的中國唯一的一座"布金林",為當年寂頑和尚以《大乘經》字數為據,特在寺周廣植楨楠杉柏十萬九千餘株,綠蔭蔽日。
至今的"布金林"行書牌坊,前後為當代書法家沈鵬、李長路書寫,如意拱木結構,掩映在蒼楠翠柏叢中,雅逸宜人,納涼勝境。
伏虎寺整座寺院掩映在密林之中,因而有"密林藏伏虎"之稱。然而神奇的是,寺院的屋頂上終年無敗葉堆積。
伏虎寺距報國寺1公里,位於瑜伽河與虎溪匯流處,海拔630米,為峨眉山最大的比丘尼寺院。
在這裡還可以看到峨眉山三大園林之一"布金林"、中國銅塔之最"華嚴塔"和全山最大的"羅漢堂"。
以下開始我們這次參訪的內容:
看看上面的地圖 就知道 這次參訪的路線:首先是 左上方是 我們一來到的 伏虎寺的山門寫著 虎嘯精舍,我們在這裡下雨拍了一張合影,接下來往下來到了離垢園,離垢園中是普賢殿,普賢殿後塑造有一個阿彌陀佛像,再往下就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前 有可以提供大家 供燈的地方;然後大雄寶殿 往右走 就可以看到華嚴經寶塔區,過了華嚴寶塔 往下就可以到達 五百羅漢殿,裡面供奉了五百羅漢,非常莊嚴,再回頭 不走回頭路,從放生池的路線走回山門,可以欣賞到這座寺院的園林禪意造景的風格,然後最後參訪完就回到山門!
以下再仔細的看一下 山門的情景!並在此處拍張合影留念!
伏虎寺字境內,擁有三橋(虎浴、虎溪、虎嘯)流水潺潺,二坊(伏虎寺、布金林)林木蔥籠,背倚海拔630米的伏虎嶺,斜面有飛鳳山為綠色屏障,寺宅地基又處於狹窄的盤谷之中,四季氣流動勢湧勁,致使寺宇屋頂終年沒有枯枝殘葉塵積,康熙贈書"離垢園",為精闢立論。
走上 伏虎寺的梯階上 剛好一場大雨,讓人體會禪林雨中的意境,正所謂:唐朝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整首詩的意境都表現在 寺院 與 雨中 莊嚴的造景想像的意寓當中,菩薩 雨大法雨 普降甘霖,萬物都可以得以滋長,這讓人想起法華經中的<<藥草諭品>>:
如來佛 無分別的降下大雨,所有大地中,平等無二的都受到佛法的甘霖的滋潤,但是有的吸收得多,有的吸收得少!
經文:
迦葉,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叢林、及諸藥草,種類若干,名色各異。密雲彌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時等澍,其澤普洽。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小根小莖、小枝小葉,中根中莖、中枝中葉,大根大莖、大枝大葉,諸樹大小,隨上中下、各有所受,一雲所雨,稱其種性而得生長,華果敷實。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迦葉,當知如來亦復如是、出現於世,如大雲起,以大音聲、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羅,如彼大雲遍覆三千大千國土。
於大眾中、而唱是言:
『我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今世後世、如實知之。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汝等天、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為聽法故。』」
「爾時無數千萬億種眾生,來至佛所、而聽法。如來於時,觀是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其所堪、而為說法,種種無量,皆令歡喜、快得善利。」
「是諸眾生、聞是法已,現世安隱,後生善處,以道受樂,亦得聞法。既聞法已,離諸障礙,於諸法中,任力所能,漸得入道。如彼大雲、雨於一切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如其種性,具足蒙潤,各得生長。」
「如來說法,一相一味,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至於一切種智。
其有眾生、聞如來法,若持讀誦,如說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覺知。
所以者何。唯有如來、知此眾生種相體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眾生住於種種之地,唯有如來、如實見之,明了無礙。
如彼卉木叢林、諸藥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佛知是已,觀眾生心欲、而將護之,是故不即為說一切種智。汝等迦葉、甚為稀有,能知如來隨宜說法,能信能受。所以者何。諸佛世尊、隨宜說法,難解難知。」
這一段告訴大家,我們很多時候 都以為 真正的佛法應該是如何?!其實,真正的佛法,只有如來是全知全懂,其他的人只能知其少分!
舉例來說:有人求觀音菩薩 消災祈福,菩薩也很開心的施予無量的救護方便;但是這些人還是沒有回頭,一樣跟過去一樣的無知,你就很難想像菩薩以種種方便這當中的智慧跟道理的細微跟原因是什麼?!又好像 地藏經中,很多眾生要掉入地獄險道,都被地藏菩薩 救回,不久之後 還是沒有悔悟,又再掉下來,菩薩還是悲心的救護他,沒有分別心;你很難想像 明明是不可救藥的,只因為他在地藏菩薩所 或是 三寶間種下一點點的善根,都還勞地藏菩薩這樣不斷地給他機會跟救護他!
這就是佛的大智,不是一般小智小果的人可以了解的!
所以 如來普降法雨,如同 密雲彌布,給所有大地的作物潤澤滋養的機會,這當中的大樹 就是法身大士的菩薩,小樹就是已經發了大心的菩薩,大草 就是初發意菩薩,他要想從大草轉成 小樹 有一定的過程;中草就是 辟支佛,小草就是聲聞;這些通通都歸於一佛乘,都受如來平等的給予!
同樣的我們參訪的同修道友們都跟著這一團由師父帶領的朝聖團,來到這裡也因為每個人的根機因緣的不同,都各自獲得朝聖不同的利益,雖然 同樣是朝聖,但是因果不失,就好像 在西方極樂世界 都是同樣聽到 鳥 在說法 五根 五力 七菩提分 八正道,但是每個人都獲益不同,但是 鳥兒 是平等不揀擇的同一說法,如同大雨 無揀擇,但是 大地 草樹獲得的利益各有不同!
這就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當中,所講的 平等因果 跟 差別因果的甚深義理!
山門有一簡介 大家看一下,由山門 往下看有一亭! 由於我們搭乘小車上來,不然要爬這麼多的梯階上來!
走入伏虎寺,可以看到彌勒殿!
彌勒殿是伏虎寺的第一個大殿,裡面供奉的是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塑像。
彌勒殿左右兩廂為四大天王的塑像,左邊手抱琵琶為東方持國天王,旁邊手持寶劍為南方增長天王.在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四大天王持四物,象徵風調雨順。
在伏虎寺彌勒殿右邊是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左邊手握紅傘的是廣目天王,右邊多聞天王則是手捏青龍。
韋陀菩薩
伏虎寺還供奉著韋陀菩薩,韋陀菩薩是佛的護法神,所在說釋迦牟尼佛入涅時,邪魔把佛的遺骨搶走,韋陀及時追趕,奮力奪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為驅除邪魔,保護佛法的天神。
再往上爬 馬上就到了 無垢園前的廣場!
離垢園
伏虎寺離垢園牌匾上的三個大字,是清朝康熙皇帝來此時,親筆所題寫的.從離垢園看庭院四周的屋頂上,一年四季都沒有枯枝敗葉,整個寺院無塵無垢,被世人視為奇蹟,所以稱為"離垢園"。
古剎殿宇重疊,巧奪天工地構成一個個四合大院的特大天井,四周綠山秀水盤抱,四季氣流反復回旋,形似"龍捲風"風捲殘雲,就是動物鳥蟲也難有在屋頂立腳之地,何況林木枝葉也難留跡。
康熙玄燁得知這一神奇怪事,贈書千年古剎"離垢園"封號,是對峨眉山佛教聖地的敬仰之筆。
從地理學氣象學分析,該寺地處山窪,座西南面向東北,而東北風勢強勁遠勝於西南風勢。
寺院森林密布,山環水繞,建築物造型特異環境構成了一幅幅"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畫面。信佛的康熙帝賜書"離垢園",恰到好處。
寺院地形、環山臨水,百畝建築均係縱橫交錯與散點佈局構成的四合院,軸線上從低到高,序列殿宇三重佈局,隱沒於十萬株密林森森之中。
這是當年建寺設計者按佛家意境,"清淨無為"的構造意圖構建的古剎禪林。 "離垢園"佛學玄奧
進了離垢園的殿門,裡面供奉的是 普賢殿 主尊是普賢菩薩聖像!
普賢殿內塑有普賢金身塑像,背龕供奉阿彌陀佛像。
殿內左龕塑文殊像,右龕塑普賢像,左右兩側塑十八羅漢像
後龕塑觀音渡海像。
大家在這裡做早課! 以下為早課中 精彩片段影片:
早課的照片:
這尊普賢跟象的眼神都是看起來非常的慈悲安祥,好像打坐中 禪定中 雙目下垂 露出禪定的眼神,但是眼神中 又透露出慈眼視眾生的那種表情跟眼神!
真的懂得禪定跟慈悲心遍滿法界的人,一看到聖像 馬上就能相應那種的禪心的境界!
為什麼呢?!末學有試著 念佛入定的時候 對著鏡子 看自己的臉的表情 還有眼睛透露著什麼樣的眼神,或是 修七週緣慈悲觀相應起坐時 去照鏡子 看過那是什麼眼神跟表情!這樣做,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了解 身跟心的表現是一體的狀態是什麼樣子!方便於將來在菩薩道上 度眾時可以善知一切人的真實狀態!最起碼眼神往往都是騙不了人的!
從前有一個祖師在打坐中,突然出現 兩尊佛 出現在他面前,一尊是佛所現的,一尊是魔所扮的,魔跟他說:我是佛,他才是魔!
佛跟他說:不是!我慈悲來教化你,要小心魔!
於是這個祖師就說:我知道哪位是佛,那位是魔!
佛在說法的時候,眼神無比的禪定鎮定,但是魔的眼神閃爍飄搖不定!
我們在 共修中,禪修中,師父說過:你們每個人 一打坐下去,每個人的情況,都一目瞭然,因為你們打妄想,還是昏沈,還是散漫,還是緊張,所有的心的狀態 都已經表現在表情上了,一看就知道 禪坐的情景!
同樣的在共修繞佛 念佛,從走路的姿態 ,是否左顧右盼, 心中飄搖不定, 是專注誠心,還是按耐不住應付了事,都在身口意三業的表現中表現無遺!
做完早課,師父將妙覺空大的校刊跟伏虎寺的僧眾結緣!
走到離垢園普賢殿的後方 是阿彌陀佛聖像!
離垢園在下一殿就是大雄寶殿,正要上殿前廣場 可以看到 有趣的石像獅子 ,母獅帶有兩隻小獅 怡然自得 享受天倫的情景,一旁是工獅踩著繡球!
這個殿前 的廣場 有功德處,你可以在這裡發心 供養各種大小不同的光明平安燈 在大殿前的燈區,行吉祥供養!
願燈具 成為等同三千大千世界, 願燈炷 僅成須彌山王, 願燈油 僅成汪洋, 此燈之數,億盞得現於每尊佛前, 願此光明,消除三有頂以下, 無間地獄以上,所有無明之黑暗, 願十方諸佛菩薩之淨土,皆得顯明親見
燃起佛前燈,滅除心頭火,願得大智慧,照破諸無明
一般的蓮花燈區
走上臺階進入 大雄寶殿 禮拜 三身佛殿,說起這個伏虎寺的三身佛殿,跟一般的大殿有些不同,他都用同樣的化身佛姿態來表現 法報化三身!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重修的,在殿前有很多長明燈,也叫做佛前海燈,寺宇建築構成若干個四合院,隨意性很強,但有一點很具有代表性的,完全帶有川西民居特色的烙印。峨眉山地處盆地西南,受地域文化的影響很大,工匠來自民間,民間建築與寺廟建築手法相融,重簷,單簷,歇山,懸山,硬山並用.小青瓦,木皮屋面,素脊,幾近院落,一般以主殿"大雄寶殿"為主。
大雄寶殿在伏虎寺的中軸線上,而縱軸線上的建築也是各有千秋。
從明代以後,叢林規制已趨定型,大殿設像已有成法,大雄寶殿的佛像可分為幾部份,一是大殿正中的主尊佛像。一是大殿正中的主尊佛像一般或設釋迦牟尼佛,或設三身佛,或設三世佛。
三身為法身,報身,應身;法身是本來之身;報身是通過修持得到的圓滿果報之身;應身為適應某種場合,應化成某種身份。
而在大殿內,還會供奉有十八羅漢,一般是分別供奉在大殿兩側,共十八尊,一側分別為九尊。
伏虎寺大雄寶殿整個殿宇氣勢雄偉,雕樑畫棟,其實一般佛寺內很多殿堂都是以所供之佛或菩薩命名,但是所有寺廟供奉的釋迦牟尼佛的殿宇稱作"大雄寶殿",這是取大雄無畏之意。
接著從 大雄寶殿的偏殿之門 可以通往大雄寶殿右側後院內有華嚴塔亭,中置明代鑄造的紫銅華嚴塔一座,塔高5.8米,共14層,塔身鑄有4700餘尊小佛像,塔體鐫刻《華嚴經》全文——華嚴銅塔以其時代久遠、體形高大和鑄造精良而居中國銅塔之最
上面這是 華嚴經銅塔的介紹石碑,下面是華嚴塔 ,上面刻有七處九會的華嚴經 說法會的經變圖圖騰 刻在塔上!
華嚴寶塔
華嚴寶塔是在伏虎寺大雄寶殿的左上方,這個塔鑄造於明朝萬曆十三年,華嚴寶塔是伏虎寺的鎮寺之寶.這樣一座精美而巨大的銅塔鑄造於將近八百年前,而且是一次鑄造完成,整座塔高度有5.8米,塔身沒有任何拼接的痕跡。
"華嚴塔"塔身呈八方形,通高5.8米,為十三級樓閣式鋼塔。
塔基為須彌座,上置瘦長覆缽式塔身,高96厘米,正面設塔門,額鑄正書陽文"南無阿彌陀佛華嚴寶塔",兩側聯文:"皇圖鞏固,帝道遐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佛日增輝,法界有情,同生淨土。"聯旁鑄守門神像各一。其餘七面均鑄神像6排。
上接十三級八角形重槽樓閣,各級均勞佛像,共4700餘尊,像間鑄《華嚴經》。塔剎為葫蘆形。此塔鑄造精美,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為了保護這個塔的古蹟,建有遮風擋雨的涼亭,在這裡我們拍幾張紀念照:
師父說:我們對於華嚴寶塔 有特殊的感情,因為大家都很努力的研究大方廣佛華嚴經,說法者跟聽經 弘揚者都很用心努力了很多年,而且對於學習華嚴經都有很多的心得跟進步!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在這裡拍照留念!
離開了華嚴寶塔,往後走 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後面有一個五百羅漢殿!
羅漢堂
羅漢堂地處伏虎寺的最高處,最早修建於清朝,裡面供奉著五百羅漢。
伏虎寺五百羅漢堂裡實際有九百九十九尊羅漢,為什麼叫做五百羅漢堂呢?在門前羅漢堂的香爐,每天都是香煙繚繞,煙火不斷的.據說當初塑羅漢的大師也是一位羅漢,所以大家說的五百羅漢實際上只有九百九十九尊,而還有一尊就是這位大師。
在羅漢堂的中間有一尊面佛,他是觀音的化身.在四面佛的周圍就是羅漢堂的五百羅漢,這些羅漢的神態都不相同;有的慈眉善目,有的愁眉苦臉,有的凶神惡煞.但有一點卻是相同,那就是每一尊羅漢都是栩栩如生。
在五百羅漢中間有一位長相跟大肚彌勒佛長相很相似的羅漢,叫做"布袋羅漢"。
羅漢是梵語譯間阿羅漢略稱,關於羅漢的說法有很多,有的說是追隨佛陀左右的五百真傳弟子;還有的說是五百個被佛祖度化而修成正果的盲人;但比較普遍的說法卻是最初參與整理經,律,論大型集結的比丘。
翻查資料可知,佛滅後,其在世時的教義,由弟子加以整理,舉行了六次大型的三藏續集會,第一次在佛入滅之年,於摩羯陀國之都城"王舍城",共有五百比丘出席,稱為"五百集法"。
羅漢堂於1995年峨眉山佛教協會撥款200多萬元重建。羅漢堂高大雄偉,恢弘莊嚴。殿內供奉的500阿羅漢均按照佛教傳統塑造,造像生動,流金異彩,佛教氛圍十分濃郁
進入羅漢堂中,第一個最顯目的就是一進門看到的 孔雀明王像!菩薩坐在孔雀之上,孔雀的尾巴拖得長長的!
五百羅漢堂的正中央 以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的造像 作為整個羅漢堂的主樑跟造景的特色!千手觀音菩薩四面渠道 各從一方來看這尊菩薩像的表現跟面向各有不同,是很特殊的景象!
這個頭頭是道 有幾個意思:
1.觀音聖像的每一面頭景 都有一條通道通往,表示八面玲瓏 面面具到的意思!一方面也表示 法法條條通往 自性反聞的大道!
2.這個道 就是禪宗的話頭 有稱本來面目 也是般若心經 的 觀自在 的義理,般若心經 說:無苦集滅道,乃至無十二因緣,乃至無智亦無得,這表示 萬法歸宗,都是同歸這念心的不二法門,也就是一真法界性的法門
菩薩的頭頂 層層無盡,表示 佛果無盡的莊嚴不可思議!也是這個羅漢堂 最美的屋頂的特色!
羅漢堂的四周 各有供奉悲智願行 四尊菩薩的聖像 來表法:
大願地藏菩薩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大行普賢菩薩
因為中間的主柱是觀音菩薩 所以沒有特別的觀音菩薩的彩繪佛像!
五百羅漢的表情 唯妙唯肖 神情自若 各個現出得煩惱滅除 三界中得自在的表情!
走出 五百羅漢堂 高處俯視,煙霧茫然飄渺,有一種霧裡看三千世界的樣子,三千大千世界的事,似有實無,看得太清就太計較,羅漢各個脫塵了俗,不如難得糊塗世間事,遊戲人間大自在!
不走回頭路,直接從寺院的園林區步道走出,這些寺院中的園林都透露出一些禪意!宛如人間仙境 ,世外桃源!
離開了伏虎寺,我們來到峨眉山市此次參訪的最後一座寺院---報國寺!
向下文長,請點選下列連結,繼續參訪的行程:
2017妙覺心善寺峨嵋山朝聖聯合參訪(第四日之二—峨嵋報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