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心善寺臉書 妙覺佛教空中大學
國外參訪活動
首頁 國外參訪活動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29)-2024-10-12第十二日佛陀升天說法下降處 僧伽施

2025-08-17

 DSC_2037

從舍衛城 坐車,要坐7.5小時的車程要到 勒克瑙!住一晚後從勒克瑙坐車3小時 來到 佛陀升天說法下降處 僧伽施!

 僧伽施:

僧伽施佛陀升天為母說法下降處

這裡不但是佛教八大聖地很重要的地方,也是印度教很重要的地方!
因為當年佛陀在祈樹給孤獨園時,很多外道都想跟佛陀比試神通,佛陀不亂顯神通,除了在為母說法升天上升處,演了一顆芒果樹種子放下去馬上長出一顆芒果樹的神通外,他為了降伏那些印度教為難他想用神通比試的外道,特地通知那些印度教的信眾婆羅門 說他哪一天要為母說法下降時,他們信仰的梵天會持著佛的鉢下來,四大天王的持國天王會持著傘蓋,迎佛一起下來人間,以顯諸天都已皈依了佛法僧三寶,做佛的弟子,所以自此以後印度教的人都相信佛是人天的導師
因爲在場很多人看到他們信仰的神,所以來看的人很多!從此這裡也算印度教的聖地!
今天到這裡朝聖,也看到很多婆羅門種姓的印度人來這裡朝禮他們的信仰神明-大梵天王(也就是號稱創造人類的創造者)
在這裡,下方有一個 梵天 佛陀 持國天王的雕像廟,旁邊有一個已經殘破的阿育王石柱,蓮花上有一隻大象,表示紀念佛陀誕生時六牙白象投生的紀念,以紀念佛陀報答母恩的紀念跟緬懷!
這裡又是佛陀下降處,故有佛陀的機場之稱
從勒克瑙坐車3小時 來到 佛陀升天說法下降處 僧伽施!
僧伽施:
世尊同時於此期間在忉利天上,也說了有名的《地藏菩薩本願經》。
過了人間時間三月後始下來,下來時是從僧伽施(Sājkāśya)而下。
佛陀前往天界為她講述佛法。當時三道寶階就是在僧 伽施降下,所以這裡留有一個巨大地佛腳印。僧伽施也曾經挖掘出阿育王時代建造的像頭石柱。
在佛陀歸臨時,最先觸及這 個世界的右足所踏到的桑咖沙的地面位點上,建有一個禮敬聖壇。
1000多年後,來自 中國的朝聖信徒玄奘和法顯到訪此地的時候,發現了3個梯子,這些梯子是古人用磚塊 和石頭築成的,以紀念佛陀的歸臨。
僧伽施 在佛陀時代還發生過一個小插曲:
蓮華色苾芻尼欲先見佛,化作轉輪王處。
如來自天宮還贍部洲也,時蘇部底(唐言善現。舊曰須扶提,或曰 提,譯曰善吉,皆訛也)宴坐石室,竊自思曰:
「今佛還降,人、天導從,如我今者,何所宜行?甞聞佛說,知諸法空,體諸法性 則以慧眼觀法身也。」
時蓮華色苾芻尼欲初見佛,化為轉輪王,七寶導從,四兵警衛,至世尊所,復苾芻尼。
如來告曰:「汝非初 夫善現者,觀諸法空,是見法身。聖迹垣內,靈異相繼。其大窣堵波東南有一池龍,恒護聖迹。既有冥衛,難以輕犯,歲久自壞, 能毀。
《高僧法顯傳》云:
「自度新頭 (sindu)河至南天竺,迄于南海四五萬里,海平坦無大山川,正有河水耳。從此東南行十八由延(yojana有說四十里或六十里者),有國名僧迦施,
佛上忉利天三月為母說法來下處,…,此處僧及尼可有千人,皆同眾食,雜大小乘學。」
玄奘為我們重述僧伽施的傳說:佛陀昇天為母說法結束後欲下降人間,「天帝釋乃縱其神力建立寶階……如來……履中階而下,大梵王執白拂,履銀階而右侍,天帝釋持寶蓋,蹈水精階而左侍,(梵)天眾凌虛,散花讚德」。�  玄奘參訪三寶階的時候,所看到的是後代諸王「疊以磚石,飾以珍寶」所重建的,高約七十尺,階上建有精舍,寺中有佛陀石像,天帝釋和大梵王分立兩側。時至今日,除三寶階窣堵波遺跡和一根石象盤頂的阿育王石柱之外,已經所剩無幾了。
說起 佛陀三個月升天為母說法,歷史上造成這段歷史的原因,都是因為僧團分裂,僧團因為意見不合起了衝突,雙方都不願意退讓,佛陀希望調解彼此,但是怒火蒙蔽了,造成佛陀最後只好選擇離開!

 

 截圖 2024-09-26 下午7.57.00截圖 2024-09-26 下午7.56.29截圖 2024-09-26 下午7.56.14

 世尊同時於此期間在忉利天上,也說了有名的《地藏菩薩本願經》。

過了人間時間三月後始下來,下來時是從僧伽施(Sājkāśya)而下。

 佛陀前往天界為她講述佛法。當時三道寶階就是在僧 伽施降下,所以這裡留有一個巨大地佛腳印。僧伽施也曾經挖掘出阿育王時代建造的像頭石柱。

在佛陀歸臨時,最先觸及這 個世界的右足所踏到的桑咖沙的地面位點上,建有一個禮敬聖壇。

1000多年後,來自 中國的朝聖信徒玄奘和法顯到訪此地的時候,發現了3個梯子,這些梯子是古人用磚塊 和石頭築成的,以紀念佛陀的歸臨。

僧伽施 在佛陀時代還發生過一個小插曲:

蓮華色苾芻尼欲先見佛,化作轉輪王處。

如來自天宮還贍部洲也,時蘇部底(唐言善現。舊曰須扶提,或曰 提,譯曰善吉,皆訛也)宴坐石室,竊自思曰:

「今佛還降,人、天導從,如我今者,何所宜行?甞聞佛說,知諸法空,體諸法性 則以慧眼觀法身也。」

時蓮華色苾芻尼欲初見佛,化為轉輪王,七寶導從,四兵警衛,至世尊所,復苾芻尼。

如來告曰:「汝非初 夫善現者,觀諸法空,是見法身。聖迹垣內,靈異相繼。其大窣堵波東南有一池龍,恒護聖迹。既有冥衛,難以輕犯,歲久自壞, 能毀。

《高僧法顯傳》云:

「自度新頭 (sindu)河至南天竺,迄于南海四五萬里,海平坦無大山川,正有河水耳。從此東南行十八由延(yojana有說四十里或六十里者),有國名僧迦施,

佛上忉利天三月為母說法來下處,…,此處僧及尼可有千人,皆同眾食,雜大小乘學。」

玄奘為我們重述僧伽施的傳說:佛陀昇天為母說法結束後欲下降人間,「天帝釋乃縱其神力建立寶階……如來……履中階而下,大梵王執白拂,履銀階而右侍,天帝釋持寶蓋,蹈水精階而左侍,(梵)天眾凌虛,散花讚德」。
  玄奘參訪三寶階的時候,所看到的是後代諸王「疊以磚石,飾以珍寶」所重建的,高約七十尺,階上建有精舍,寺中有佛陀石像,天帝釋和大梵王分立兩側。時至今日,除三寶階窣堵波遺跡和一根石象盤頂的阿育王石柱之外,已經所剩無幾了。​

說起 佛陀三個月升天為母說法,歷史上造成這段歷史的原因,都是因為僧團分裂,僧團因為意見不合起了衝突,雙方都不願意退讓,佛陀希望調解彼此,但是怒火蒙蔽了,造成佛陀最後只好選擇離開!

下午前往阿拉格!約三小時車程!進入第十三天!

僧伽施佛陀升天為母說法下降處

這裡不但是佛教八大聖地很重要的地方,也是印度教很重要的地方!
 來到八大聖地之一的佛陀下降處 也是印度教神明迎接佛陀回到人間的地方的門口,因為當時的人看到 神明下降在此處,所以也是印度教很重要的聖地:

 IMG_7952IMG_7953

 進門後 裡面有塔 塔內供奉著 當時梵天天主跟帝釋天 兩位印度教的天主 迎佛的情景的神像在裡面:

 IMG_7956IMG_7954IMG_7955IMG_7962IMG_7965IMG_7966IMG_7967IMG_7968IMG_7969

 大家在這裡拍合影:

 DSC_1990DSC_2034DSC_2035DSC_2036DSC_2037

 因為這裡是聖地,所以有阿育王石柱在這裡紀念,這裡的石柱上有大象, 因為年久失修 倒塌了 現在把部分的遺跡欄杆圍籬放在這裡保存:

 IMG_7970IMG_7971IMG_7973IMG_7974IMG_7957IMG_7958IMG_7959IMG_7961IMG_7963

世尊同時於此期間在忉利天上,也說了有名的《地藏菩薩本願經》。

過了人間時間三月後始下來,下來時是從僧伽施(Sājkāśya)而下。 佛陀前往天界為她講述佛法。

當時三道寶階就是在僧 伽施降下,所以這裡留有一個巨大地佛腳印。僧伽施也曾經挖掘出阿育王時代建造的像頭石柱。

 

在佛陀歸臨時,最先觸及這 個世界的右足所踏到的桑咖沙的地面位點上,建有一個禮敬聖壇。

1000多年後,來自 中國的朝聖信徒玄奘和法顯到訪此地的時候,發現了3個梯子,這些梯子是古人用磚塊 和石頭築成的,以紀念佛陀的歸臨。

 

僧伽施 在佛陀時代還發生過一個小插曲: 蓮華色苾芻尼欲先見佛,化作轉輪王處。

如來自天宮還贍部洲也,時蘇部底(唐言善現。舊曰須扶提,或曰 提,譯曰善吉,皆訛也)宴坐石室,竊自思曰:

「今佛還降,人、天導從,如我今者,何所宜行?甞聞佛說,知諸法空,體諸法性 則以慧眼觀法身也。」

時蓮華色苾芻尼欲初見佛,化為轉輪王,七寶導從,四兵警衛,至世尊所,復苾芻尼。

如來告曰:「汝非初 夫善現者,觀諸法空,是見法身。聖迹垣內,靈異相繼。其大窣堵波東南有一池龍,恒護聖迹。既有冥衛,難以輕犯,歲久自壞, 能毀。

《高僧法顯傳》云: 「自度新頭 (sindu)河至南天竺,迄于南海四五萬里,海平坦無大山川,正有河水耳。

從此東南行十八由延(yojana有說四十里或六十里者),有國名僧迦施, 佛上忉利天三月為母說法來下處,…,此處僧及尼可有千人,皆同眾食,雜大小乘學。」

玄奘為我們重述僧伽施的傳說:

佛陀昇天為母說法結束後欲下降人間,「天帝釋乃縱其神力建立寶階……如來……履中階而下,大梵王執白拂,履銀階而右侍,天帝釋持寶蓋,蹈水精階而左侍,(梵)天眾凌虛,散花讚德」。   

玄奘參訪三寶階的時候,所看到的是後代諸王「疊以磚石,飾以珍寶」所重建的,高約七十尺,階上建有精舍,寺中有佛陀石像,天帝釋和大梵王分立兩側。

 IMG_7965IMG_7966

時至今日,除三寶階窣堵波遺跡和一根石象盤頂的阿育王石柱之外,已經所剩無幾了。​ 說起 佛陀三個月升天為母說法,歷史上造成這段歷史的原因,都是因為僧團分裂,僧團因為意見不合起了衝突,雙方都不願意退讓,佛陀希望調解彼此,但是怒火蒙蔽了,造成佛陀最後只好選擇離開!

 佛陀下降處 是在山頂,沿路有塔有樹 有出家師父靜坐修行:

 DSC_2030IMG_7975IMG_7964IMG_7976

 從這個山道 可以爬上 佛陀下降處的高坡:

 IMG_7977IMG_7978IMG_7979IMG_7980IMG_7981

 爬上山頂 師父跟大家開示:

 DSC_2008DSC_2010-全景IMG_7982IMG_7984IMG_7985

 然後念佛繞佛:

 DSC_1992DSC_1993DSC_2001DSC_2004-全景DSC_2006-全景

 這裡也是印度教聖地,據說在這裡看到 梵天 跟 帝釋天 所以兩處都有印度教的塔 跟 落腳祈福石的地方:

 IMG_7987DSC_2019DSC_2020DSC_2025IMG_7986DSC_2007DSC_2015DSC_2016-全景DSC_2018IMG_7990IMG_7991

 這次的朝聖 到這裡算是功德圓滿了,師父帶領大家總回向:

 DSC_2008DSC_2010-全景

 大家自由時間 自由拍照看看:

 DSC_2011-全景DSC_2021DSC_2022-全景DSC_2026-全景IMG_7992IMG_7997IMG_7998IMG_7999

 下山準備離開了!

 IMG_7993IMG_8001DSC_2031DSC_2040-全景

 趕路了,因為要趕到印度首都新德里博物館,有很長的路程,坐了很久的車,晚上很晚才來到 新德里的飯店用餐!

 

DSC_2041IMG_8018

向下文長 點選本次印度朝聖最後在新德里博物館參訪的最後單元網頁!

 

 

 

 

 

 

 

 

 

 

 

 

 

 

 

 

 

 

 

 

 

 

 

 

 

 

 

 

 

 

 

 

 

 

 

 

 

 

 

 

 

 

 

 

 

 

 

 

回上一頁
  • 886-3-487-1028
  • 886-3-497-0466
  • simjbou@gmail.com
  •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里埔頂路416號
  • 周一至周日:05:00 - 21:00
歡迎大家捐款護持正法道場
郵政劃撥
戶名:心善寺 劃撥帳號:50261384
銀行轉帳
台灣企銀新屋分行(050)
戶名:心善寺 匯款帳號:31512015576

此網站內容為心善寺所有,非許可禁止改作、抄襲,並用於商業用途。
轉載需註明為本站所有之出處,正法內容為佛教弟子所擁有共同追尋,正法資源請小心呵護使用,如護眼目。
Copyright © 心善寺 2025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