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藍毗尼園景區的大門口,上方有佛像!
進入後有整個藍毗尼園的景區圖 分
走進藍毘尼園的景區 還有很長的成佛之道 要走!
道旁起霧,當年 佛母沐浴於藍毘尼園池水的浪漫的感覺都在一旁的一景一物當中,充滿了幸福,有福之人,必享幸福的景物,表示倚杖佛陀的功德圓滿,才有此殊勝的福景跟享用:
來到藍毘尼園的換鞋區,裡面有招牌介紹 摩耶夫人廟跟周邊的介紹,在這裡換菩提邦發給大家一人一雙的軟布鞋套,接近用腳踏上感受藍毘尼園地上一景一物的深刻聖地的感覺:
過了成佛之道 要進去還要安檢跟檢票:
往前走 先走到 摩耶夫人廟 正門拍照留念:
大家先走進摩耶夫人廟中 看佛陀誕生剛踏下地的 佛足石跟阿育王為了紀念佛陀在此石誕生的經過風雨侵蝕後的摩耶夫人跟佛陀誕生像的佛像 紀念,都放在摩耶夫人廟當中保存 避免再經歷風雨的侵蝕:
因為裡面禁止照相跟錄影 所以 我們只能根據 資料看裡面的內容,我們在裡面跟著和尚靜坐念佛 繞佛跟聽講佛陀誕生的典故:
藍毘尼園:
藍毘尼園 分成三部分區域:
這是1978年尼泊爾政府批准的藍毘尼園的規劃,將藍毘尼園規劃1x3平方英里
分成1.聖園區,2.僧院區,3.新藍毘尼村,從左至右 象徵通往開悟之路的概念
3.新藍毘尼村 規劃商店區,住宅生活區,等生活村
2.僧院區 上方現在是南傳佛教寺院集中區 下方是 漢傳/藏傳佛教僧院寺院集中區
1.聖園區:
裡面有上述的各種區域,跟著指標進去參觀!
在入園前 有一個 太子沐浴像:
我們引經據論 來看 悉達多太子出生的情景:
我們來到 藍毗尼園第一個要參觀的是 摩耶夫人廟 也就是上面的白色建築,下面有解說摩耶夫人廟 早期剛挖掘時第一期 建築的風貌 跟 第二期紅磚建築的樣貌,現在的白色建築是1999年修建後第三期建築樣貌:
摩耶夫人廟現有的建築 是為了保護裡面 是保留當初 遺址原始的樣貌:
摩耶夫人廟內的兩件有歷史的遺跡寶物,一個是 釋迦誕生像 在最後的上方,
原始右邊的佛像已經收錄到博物館中,現在的藍毘尼園是1956年模仿原始的石雕後用大理石仿雕的大理石像
下方是足印石據說是佛陀真實誕生的地方(跟佛典的說法有些出入,佛典是說誕生在 藍毘尼園的無憂樹的菩提樹下!
末學猜測是 在無憂樹下感覺到要 出生佛陀,畢竟在樹下生產並不安穩,後來走到這個遺跡的生產比較安穩的地方才誕生佛陀!但是僅是猜測!
走出摩耶夫人廟以後,從摩耶夫人廟眺望 佛母摩耶夫人有感於即將誕生佛陀分娩的無憂樹跟沐浴的水池的周邊風景:
導遊帶我們去 阿育王石柱 跟大家解說 裡面的典故跟石柱上的文獻:
摩耶夫人廟上方屋頂有 密宗的寓意頭像 代表 松果體第三眼 就是佛的智慧之眼的圖騰:
摩耶夫人廟旁 有一柱 阿育王石柱,上面刻有阿育王建立此柱的聖旨文:
上方的雕像,根據 玄狀大師的<<大唐西域記>>描述 本來上面有馬的雕像 被雷霹掉了!
我們看看法顯大師 的<<佛國記>>對於藍毘尼園的描述:
其他藍毘尼園 的僧院跟建塔遺跡:
下面是佛陀誕生的無憂樹跟旁邊的摩耶夫人及出生的悉達多的沐浴池,後來這個池 作為僧院的飲水池,在 藍毘尼園 挖掘前 水池已經濃縮成井,現在看到的沐浴池 是後來改建時 將井水抽起改建的!
佛陀出生時,有兩種說法,一種是 走七步,一種是 玄狀大師說法的東西南北各走七步共28步,到底是哪種已經不可考!
摩耶夫人廟外圍很多 塔景 跟供養 都是很美的畫面:
和尚跟藍毘尼園的住持在阿育王石柱 合影留念:
我們沿著 沐浴池 走向 無憂樹:
我們到無憂樹區 對著摩耶夫人廟跟沐浴池拍團體照合影留念:
我們來到 無憂樹下 由和尚跟藍毘尼園住持 一起帶領 大家先誦經跟浴佛唱誦浴佛偈:
大家在樹下誦經共修情景,我們恭誦<<佛說浴相功德經>>:
大家出來 浴佛的情景:
無憂樹的供養壇:
浴佛後空檔 休息時間 大家在浴佛台旁跟 摩耶夫人廟還有沐浴池合影留念:
自由時間 同行的大眾在樹下打坐 感受藍毗尼園的浮生半日閒的清淨,正所謂:若人靜坐一須迂,勝造無量諸佛塔,恆沙佛塔終有盡,一念靜心成正覺:
準備回程離開藍毗尼園了,離開無憂樹區:
依依不捨聖地之情 從臉的表情上 一覽無遺:
離開藍毗尼園,中午用餐還是來到 昨晚住宿的尼泊爾飯店,剛好裡面的佛像 跟 外面尼泊爾風格的婚禮風土民情 大家盛裝迎親的場景剛好遇見,感受一下尼泊爾的風情:
我們要離境 尼泊爾,這是過海關 在尼泊爾端的邊境門,門上有佛陀的智慧眼的圖騰,準備回到印度境內,下午要去印度端的佛陀成長的迦毘羅衛城(據說 迦毗羅衛城有兩處,尼泊爾跟印度各執自己境內的迦毗羅衛城才是佛陀成長的王城,下午去的是印度端) :
印度的海關:
向下文長,請到下一階段看 印度端的佛陀成長地方的迦毗羅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