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吠舍離,這裡是佛陀在世時最喜歡的國家!因為這個國家是世界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政治型態的國家!
吠舍離又稱毗舍離、吠舍釐國,意為廣嚴(也就是藥師經中講的廣嚴城樹下宣講藥師經的地方),為釋迦牟尼時代著名的大城市,位於今天印度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的北邊。
曾經是跋耆國首都。
大乘佛教中著名的維摩詰居士就居住在這個地方。
佛陀在 此城預言自己即將入滅。 是佛教八大聖地之一。
離開迦毗羅衛城後,最初在此與阿蘭迦蘭仙 人,研究許多的教理以及超越慾望的方法。
佛陀成道後,也時常到此說法,著名的 《寶積經》、《維摩詰經》即時在此宣說。
佛陀在世時,有一年,毘舍離地區乾旱, 傳染病大流行,於是國王便向駐錫於王舍城的佛陀求救。
佛陀帶著阿難,一走進耆國 後,天空便開始大雷,不久後便降下大雨。
接著佛陀便在此宣說《寶積經》,並且遊 行七日,傳授藥師法門,以缽中的淨水灑淨,滅除了該地的傳染病。
當佛陀即將入滅時,便在毘舍離,預示自己將會在拘尸那羅涅 圓寂也是在這裡宣告。 第一個去點是重閣講堂!
吠舍離的重閣講堂有幾個重要的佛教景點地標如下:
以下是重閣講堂的過去僧團僧房的講堂區:
重閣講堂:
在中印度毘舍離國獼猴池邊大林中。
五分律一曰:「後之毘舍離住獼猴河邊重閣講堂。」
雜阿含經三曰:「一時佛住毗耶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大涅槃經上曰:「一時佛住毗耶離大林中重閣講堂。」
佛陀時代毗舍離城附近,有一片廣大的林木,無人種植,自然天成,林區從迦毗羅衛國連到雪山,十分遼闊,因此被稱為「大林」。
大林之內有一座精舍,就叫作大林精舍,也稱作高閣講堂、重閣講堂、重閣精舍。 精舍內有一間為佛陀所建的講堂,堂形如雁子,設備完善,佛陀曾住此說法。
根據《大唐西域記》卷七所載,重閣講堂鄰接獼猴池岸精舍,佛陀昔日遊化該地時,有一隻獼猴趨前奪走佛缽,爬到樹上取蜜供養佛陀,並且為佛陀穿鑿一池,供養泉水,因此稱為獼猴池。
值得一提的是佛陀成道後,就在此重閣講堂正式允准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妃子耶輸陀羅、難陀的妹妹孫陀利等眾釋迦族女出家為比丘尼。
摩訶波闍波提出家後,稱為大愛道尼,是佛教史上第一位比丘尼,從此佛教教團開始有了比丘尼制度。
《大般涅槃經》卷上載,佛陀在進入涅槃以前的三個月間,曾與阿難來到重閣講堂,並召集毗舍離城附近的比丘眾聚集在這裡。
佛陀鄭重地對弟子們再度宣說人天利益的安樂教法,及開示出家修道的實踐法門,告誡弟子說:「從今而後三個月,如來即將入滅。」
對所有佛弟子而言,這一番訓誡成了佛陀最後一次的教導。
第二次經典結集大會,就是在毗舍離城重閣講堂召開的,稱為毗舍離結集; 當時參加討論、誦出戒律的僧眾,有七百人之多,因此也稱七百結集。
高齡80的佛陀,在知道自己生命將盡,阿難又對佛說出自己的恐慌無措心情時,決定召集吠舍離附近的比丘僧眾, 齊聚於此的重閣講堂,做了生命中最後一次的說法開示:
「諸因緣合和法皆有壞時,當精勤取證!如來的圓寂甚近,三月後如來即將入滅。」
讓後世的人們在沒有世尊的引導下,仍舊能依循內覺自省的實踐修行,得見法的光明。
接下來去看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石柱:
重閣講堂中旁,有一尊完整的阿育王石柱,上面有一頭「哀傷的獅子」,這頭獅子所看的方向就是佛陀入滅的拘尸那羅,阿育王建造這個石柱時,或許感受到當地吠舍離人民的哀傷!
阿育王當初就是為了紀念佛陀最後說法之地,而建造了這根石柱。 石柱狀況良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阿育王石柱中保存最完整的,粉紅的花崗岩柱體上方,是裝飾簡潔的覆蓮,頂上置蹲獅一座,尾巴下垂。
這是阿育王所建造的石柱中,唯一不曾遭受雷擊和戰爭,順利地保存下來 下一個行程是吠舍離城池遺跡!
吠舍離城池遺跡:
這裡也是佛陀舍利紀念塔,佛陀入滅火化後,舍利分為八分,離車族也分得其中一份,便在此處設立了佛塔供奉。只是目前佛塔幾乎已經全毀,只剩部分殘存的基座,以圓形的鐵欄杆圍籬保護著遺蹟。
吠舍離另一個有名的佛教故事則是度化庵摩波利(Amrapali), 她是位麗質天生,歌舞伎樂非凡的名妓。
在聽過世尊說法後,禮請佛陀第二天至家中接受供養,佛陀答應了。 消息傳至離車王族的耳中,他們提出以十萬金錢換取這次供養機會,但被庵摩波利拒絕。
第二天佛陀依約前來,並開示正法。也順利度化了庵摩波利成為一位比傑出的丘尼,並奉獻出芒果園精舍。
除了兩性平權外,這又是佛陀打破社會成見,展現人無分貴賤,眾生平等的教化胸懷。
這裡的遺跡,是吠舍離的離車族 依依不捨佛陀,在這裡佛陀跟他們告別紀念的地方!
接下來去 阿難舍利塔!
阿難舍利塔:
阿難舍利塔遺跡也是猴子供養佛陀蜂蜜的地方,猴子供養佛陀蜂蜜的故事是這樣:
佛陀某一天到吠舍離的林間遊化,突然出現一隻獼猴拿走佛缽,引來根據《未曾有法經》的記載,佛陀某天到吠舍離的林間遊化,休息時隨手將缽置於地上,時突然出現一隻獼猴拿走佛缽,引來隨行比丘的叱喝,但佛陀不以為意。
不久後,獼猴帶著裝滿新鮮蜂蜜的缽回到佛陀座前,佛陀慈心地接受獼猴的供養,獼猴雀躍萬分,手舞足蹈地離去。
阿難舍利塔的故事如下:
傳說阿難在佛陀入滅後繼續弘法,在他120歲高齡時聽到一位小沙彌錯誤百出的背誦經文,阿難糾正小沙彌,卻反倒被小沙彌諷刺說:我師父正值壯年博學強記,他教我的經文怎麼可能會出錯,反倒是您年老昏花,腦袋不清記錯了吧?
阿難聽後心裡很難過,他想:
眾生難調伏,昔日同修一一入滅,僅剩我一人在人間,既無法教化新進,又無力維繫佛法純正,不如及早入滅吧, 於是尊者便離開摩揭陀國,想度過恆河回到吠舍離自行入滅,沒想到引起兩國人馬在恆河兩側對峙互不退讓,最後阿難便在河中以神通力自行火化身體,並在空中將舍利子分成兩半給這兩國, 兩國軍隊都悲傷嚎哭,各自帶著所分得的一半舍利,回國建塔供養,我們所看到吠舍離的舍利塔便是其中之一。
以下是阿難在兩國當中的恆河上方 以三昧真火火化成舍利子飛向兩岸的恆河處:
來到重閣講堂前,先把遊覽車停下,走過一段的吠舍離的國小跟街道區:
進入了重閣講堂區的入口中央步道:
馬上眼前映簾阿難舍利塔跟著名的有哀傷的獅子之稱的阿育王石柱:
我們先在這裡聆聽導遊的導覽,順便拍一些照片留影一下:
隨後拍合影留念:
菩提邦旅行社已經幫我們 在附近的樹下舖好布簾,方便大家在這裡誦一部藥師經,感受一下佛陀在這裡宣講過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的加持跟聖地氣氛:
結束以後大家去參觀 重閣講堂 附近殘垣的僧舍跟講堂的舊巖牆垣:
再拍一張合影留念:
看看最著名的哀傷的獅子的阿育王石柱,獅子所看的方向就是佛陀入滅的拘尸那羅,阿育王建造這個石柱時,或許感受到當地吠舍離人民的哀傷!
隨後繞阿難的舍利塔念佛繞塔:
讓人想起 阿難在當時為了悲憫兩個國家都能得到舍利子,避免軍事衝突生靈塗炭的慈悲心,以及 悲憫 佛姨母跟女眾求佛出家的事蹟,都造福了後世的女眾有一個出家的因緣的功德!
迴向後 大家依依不捨的離開這個很有意思的重閣講堂聖地:
向下文長 請點選下方連結 觀看下一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