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心善寺臉書 妙覺佛教空中大學

2024年10月心善寺暨妙覺佛教空中大學國外印度朝聖參訪總篇

2024-12-17

 印度朝聖總篇混合圖

心善寺因為疫情三年以及去年的工程事務繁忙,中斷了接近五年的每年國外朝聖參訪活動!

因此去年年底,住持和尚發願 今年要辦一次 印度14天的朝聖團做為今年的國外參訪朝聖活動!

以下是此次的心善寺2024年10月1~15日印度朝聖之旅網頁連結如下:

2024年心善寺101日~14日印度朝聖前篇: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open=&title=活動網頁資料&SearchColumn=&SearchValue=&event_type_id=4&action=search&save=&page=1&event_id=244&event_title=2024年心善寺10114日印度朝聖前篇

2024年10月心善寺暨妙覺佛教空中大學國外印度朝聖參訪總篇: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event_id=260&title=2024年10月心善寺暨妙覺佛教空中大學國外印度朝聖參訪總篇&submenu=國外參訪活動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1)-2024-10-01~02第一~二日前往印度: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open=&title=活動網頁資料&SearchColumn=&SearchValue=&event_type_id=4&action=search&save=&page=1&event_id=245&event_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1)-2024-10-01~02第一~二日前往印度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2)-2024-10-02第二日五比丘迎佛塔及斯里蘭卡廟: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open=&title=活動網頁資料&SearchColumn=&SearchValue=&event_type_id=4&action=search&save=&page=1&event_id=246&event_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2)-2024-10-02第二日五比丘迎佛塔及斯里蘭卡廟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3)-2024-10-03第三日晨曦恆河河畔的感悟: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open=&title=活動網頁資料&SearchColumn=&SearchValue=&event_type_id=4&action=search&save=&page=1&event_id=247&event_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3)-2024-10-03第三日晨曦恆河河畔的感悟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4)-2024-10-03第三日鹿野苑博物館: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open=&title=活動網頁資料&SearchColumn=&SearchValue=&event_type_id=4&action=search&save=&page=1&event_id=248&event_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4)-2024-10-03第三日鹿野苑博物館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5)-2024-10-03第三日鹿野苑遺跡公園: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open=&title=活動網頁資料&SearchColumn=&SearchValue=&event_type_id=4&action=search&save=&page=1&event_id=249&event_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5)-2024-10-03第三日鹿野苑遺跡公園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6)-2024-10-04第四日初訪菩提迦耶正覺大塔: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open=&title=活動網頁資料&SearchColumn=&SearchValue=&event_type_id=4&action=search&save=&page=1&event_id=250&event_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6)-2024-10-04第四日初訪菩提迦耶正覺大塔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7)-2024-10-05第五日次訪正覺大塔與苦行林龍洞: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open=&title=活動網頁資料&SearchColumn=&SearchValue=&event_type_id=4&action=search&save=&page=1&event_id=251&event_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7)-2024-10-05第五日次訪正覺大塔與苦行林龍洞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8)-2024-10-05第五日蘇嘉塔故居與最初供佛乳麋處: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open=&title=活動網頁資料&SearchColumn=&SearchValue=&event_type_id=4&action=search&save=&page=1&event_id=252&event_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8)-2024-10-05第五日蘇嘉塔故居與最初供佛乳麋處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9)-2024-10-05第五日菩提迦耶正覺大塔之夜: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open=&title=活動網頁資料&SearchColumn=&SearchValue=&event_type_id=4&action=search&save=&page=1&event_id=254&event_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9)-2024-10-05第五日菩提迦耶正覺大塔之夜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0)-2024-10-06第六日晨爬雞足山之行: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open=&title=活動網頁資料&SearchColumn=&SearchValue=&event_type_id=4&action=search&save=&page=1&event_id=253&event_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0)-2024-10-06第六日晨爬雞足山之行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1)-2024-10-06第六日菩提迦耶寺院巡禮: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open=&title=活動網頁資料&SearchColumn=&SearchValue=&event_type_id=4&action=search&save=&page=1&event_id=255&event_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1)-2024-10-06第六日菩提迦耶寺院巡禮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2)-2024-10-07第七日舍利弗的故鄉那爛陀大學: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open=&title=活動網頁資料&SearchColumn=&SearchValue=&event_type_id=4&action=search&save=&page=1&event_id=256&event_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2)-2024-10-07第七日舍利弗的故鄉那爛陀大學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3)-2024-10-07第七日第一次集結經典處的七葉窟: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open=&title=活動網頁資料&SearchColumn=&SearchValue=&event_type_id=4&action=search&save=&page=1&event_id=257&event_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3)-2024-10-07第七日第一次集結經典處的七葉窟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4)-2024-10-07第七日佛陀第一個精舍竹林精舍: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open=&title=活動網頁資料&SearchColumn=&SearchValue=&event_type_id=4&action=search&save=&page=1&event_id=258&event_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4)-2024-10-07第七日佛陀第一個精舍竹林精舍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5)-2024-10-08第八日比哈爾邦王舍城靈鷲山: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open=&title=活動網頁資料&SearchColumn=&SearchValue=&event_type_id=4&action=search&save=&page=1&event_id=259&event_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5)-2024-10-08第八日比哈爾邦王舍城靈鷲山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6)-2024-10-08第八日吠舍離的重閣講堂及阿難舍利塔: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event_id=261&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6)-2024-10-08第八日吠舍離的重閣講堂及阿難舍利塔&submenu=國外參訪活動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7)-2024-10-08第八日吠舍離佛陀舍利紀念塔舊址: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event_id=262&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7)-2024-10-08第八日吠舍離佛陀舍利紀念塔舊址&submenu=國外參訪活動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8)-2024-10-08第八日凱薩里亞大佛塔: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event_id=263&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8)-2024-10-08第八日凱薩里亞大佛塔&submenu=國外參訪活動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9)-2024-10-09第九日拘尸那羅佛陀荼毘紀念塔: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event_id=264&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19)-2024-10-09第九日拘尸那羅佛陀荼毘紀念塔&submenu=國外參訪活動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20)-2024-10-09第九日拘尸那羅佛陀最後喝水紀念處: https://temple.mebou.org/event_detail.php?event_id=265&title=心善印度朝聖之旅(20)-2024-10-09第九日拘尸那羅佛陀最後喝水紀念處&submenu=國外參訪活動

這個願望如火如荼,在今年年初就開始設計公告進行了!

今年的印度朝聖 由於參訪語言文字不通的印度,所以找到國內最有名的專門針對佛教徒設計印度朝聖之旅的 菩提邦旅行社,幫我們規劃朝聖行程!

但是 畢竟朝聖十四天不是簡單的事情,印度朝聖又是每位佛教徒一生必定要至少去朝聖一次的地方!

事前的功課一定要做足,畢竟很多朝聖的佛友 要開銷龐大的朝聖旅行開支,還要請假不容易的半個月的假期,一定要把金錢還有時間花在刀口上!

因此感謝 菩提邦旅行社在事前,替大家規劃 希望大家出發前做足的一些功課!

終於來到101,為期14天的朝聖之旅,14天顛覆了很多學佛幾十年我們對於印度佛陀的生平跟印度佛教史的認識,也為今後研讀佛經背後的環境背景跟佛法背後所隱藏的時代背景跟人文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因為篇幅有限的緣故,我們挑選這14天最重要也最讓人省思的一些聖地的感想跟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們先認識印度佛陀的八大聖地有哪八大聖地?

也就是四大聖地的:佛陀出生地 藍毘尼園、佛陀成道處 菩提迦耶、佛陀初轉法輪處(成立僧團) 鹿野苑、佛陀滅度處 拘尸那羅;加上佛陀四個生平弘法重要的地方:佛陀第一個精舍處王舍城、成立比丘尼處的吠捨離、結夏最久的地方佛說經典最多的舍衛城祈樹給孤獨園、跟佛陀下降處僧伽施 或是 佛陀成長的地方 迦毘羅衛城!

我們這次分享心得 除了八大聖地以外,會再介紹印度瓦拉納西的恆河(幫助佛陀啟蒙看破生老病死的印度背景的印度教文化)跟佛在第一次受供牧養女蘇嘉塔的乳糜粥(佛制托缽文化的印度教文化的背景)!

 DSC_1649

佛陀誕生的藍毗尼園

DSC_1745

佛陀成長的迦毘羅衛城

 

               蘊育強敵環伺的四聖諦第一諦苦諦的溫床處

     佛陀的出生地-藍毘尼園 與競爭環伺的悉達多成長的迦毘羅衛城)

 

我們傳統的佛教徒,經常會有一種錯覺,以為就是佛陀的出生因為過去的宿因,福慧圓滿,所以從佛陀的出生一直到出家,都是身處於印度高種姓剎帝利王子的順風順水的環境中長大!

經過這次的參訪,從表象 省思到 為什麼佛陀在成長的過程中,反而是看到聖地的本質產生追求解決 四聖諦當中苦聖諦體悟的溫床 的聖地?

有以下幾點:

.那就四聖締中,佛說的認識到「此是苦,逼迫性」 啟蒙的溫床處!

其實,佛陀出生的釋迦族 他的王子地位,佛陀雖然是釋迦族族長淨飯王內定的王位繼承人,但是身邊有很多堂兄弟跟旁系王子都有生活的環伺的競爭關係!換句話說:在成年以前,這個王位都有可能地位不保的可能!這麼多的王族大臣都盯著這個繼承人的行為舉止跟表現在看他的表現,所以成長的環境壓力是很大的,產生了對於苦聖諦省思 很重要的溫床!

.釋迦國 的釋迦族在印度當時雖然是種性尊貴的種族,但是在當時的印度也類似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國土強敵環伺的時期,釋迦國也不是當時最強的國家也不是國土最富裕最強的國家!

.佛陀在出生時,佛陀就失去了母親的陪伴,雖然有佛的姨母摩訶婆闍波提的關愛跟陪伴,但是心中還是有一種落失親生母親的遺憾跟心結!

.佛陀出生後,阿私陀仙人的預言,佛陀將來不會是王位繼承的轉輪聖王,而會出家成為佛陀,所以佛陀出生後的行動自由跟規劃,受到淨飯王的桎梏跟枷鎖,在自由度上雖然有很多的五欲之樂跟春、夏、冬三幢宮殿豪華的環境,但是並不會因為失去自由並不會這些福報而能快樂,反而鬱鬱寡歡,更容易陷入對於苦的心境跟思索!

.佛陀後面六年苦行,修行成道的基礎,都是在剎帝利種姓的優勢, 可以研讀印度教三大聖典分別是《吠陀經》、《奧義書》及《薄伽梵歌》為邏輯思考的基礎理論依據,雜有他成長當中的老師傳授的各種當時印度思潮的學說,加上當時的印度平民語言之外,只有婆羅門跟剎帝利種姓才能學習吠陀梵語進而研究印度教聖典,而後來古印度平民語言到了中古印度,由上座部派佛教以巴利語即是摩揭陀語為經典的語言依據!佛陀的出生這個種姓時期,替後來的佛教語言建立基礎的養成!

.從佛陀傳中,我們看佛陀出生在藍毘尼園,我們大都以為 佛母摩耶夫人,是手持無憂樹(跟佛陀成道的菩提樹同樣品種的畢缽羅樹,以右脇生下佛陀的傳統印象,但是實際到藍毗尼園,才知道佛陀的誕生處,是離該畢缽羅樹遠大約50公尺處的處所出生佛陀,該畢缽羅樹現在還種有畢缽羅樹,旁邊有八寶池,才遠接佛陀出生的紀念館的印有佛陀出生腳印的足印石的地方,才是佛陀下生人間的地方!

我們依照現場實地,猜想 佛母應該是在無憂樹處感覺到即將分娩,然後來到出生處的足印石生下悉達多,然後九龍吐水產生吉祥泉池水洗淨佛母跟悉達多太子身!

 

 

 IMG_6379IMG_6378

         佛教慈悲心跟供養佛事依印度教背景培養的背景溫床--蘇嘉塔供佛處

佛教中的佛事,一個是大悲心跟恭敬心的養成,催生於印度教的文化背景,因為印度教一直都有出家人拖缽乞食供養的文化,另外一個就是古印度一直到今天,印度人都因印度教的文化 都有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 就是把附近的印度神廟或神樹先以食物供養以後,再將家裡的牛羊等牲畜餵養吃飽以後,最後才是家裡的人進食的習慣,主要是為了培養恭敬心跟慈悲心!

因為這樣的文化背景產生的福報,才讓 蘇嘉塔 為了祈福,得到佛陀在菩提迦耶菩提樹下成道前,苦行林之後,在蘇嘉塔最初供養佛陀處 得到最初供養的清淨的功德跟福報!

我們在研讀佛經,讀到 蘇嘉塔最初供養佛陀,具足最初供養的功德,都很羨慕,但是表象背後的本質就是 印度有這種供養的文化背景的養成,才能催生成就這種的功德!

另外,藉由這次的印度的參訪中,導覽跟我們說:我們華人都以為蘇嘉塔 是牧羊女,其實是華語的誤音,其實蘇嘉塔是菩提迦耶的一個鄉下村的村長的女兒,他的家裡經濟非常富裕,以前的印度財富是以你家有多大的居處跟地域,加上你家裡有多少牲畜,來評定財富的標準的,蘇嘉塔家裡有很多乳牛,所以他是牧養看顧很多乳牛的牧養女,因為家境良好,才能以乳糜粥,從佛陀最初來到菩提迦耶開始,一直持續每天供養佛陀到成道以後!

這兩點給我們兩點省思:

1.要修集到供養佛教三寶的功德,你還是必須要累積一定的福報,就像佛典中的給孤獨長者/跟這些護持的國王/還有蘇嘉塔這一類人能持續恭敬供養的光明中更增光明,福報中更增勝功德跟福報的機會!

2.供養必須是持續不間斷的習性養成,當你對於一切恭敬一切供養聖賢的心,大慈悲心養成,才會碰到得欲聖賢的殊勝供養的功德的因緣!如蘇嘉塔這樣,因為養成了供養的習慣,在冥冥中不知覺的得到最始供養佛陀得以成道的功德跟因緣!

 

 DSC_0653DSC_0633

              苦行林的龍洞--正覺前苦行不究竟的體悟處

很多宗教都以為 無欲,或是苦行,才能得到道法跟覺悟,這也是很多宗教修行的過程,適當的話可以幫助遠離容易散亂心的喧鬧跟慾望的環境,但也是很多修行觀念跟以為可以得道修行行為的誤區!

我們來到 菩提迦耶附近的兩個多小時車程的苦行林,目睹了佛陀當初在苦行林苦行學道的環境,四處都岩石峭壁,草木荒涼,窮絕而無生機,佛陀來到苦行林最高現址的岩壁山洞的龍洞,日食一麻,苦行修行,可以體驗到當初苦行的狀態!非常讓人感動!

為了解決眾生的生老病死的問題,在這樣狹窄了無人蹟生機的地方修苦行!在這裡據說 龍王在洞中替佛陀苦行禪思護法,佛陀自覺苦行只會讓身體虛弱,降低覺悟的身體清醒的素質以後,絕對放棄苦行,離開了龍洞,才到現在蘇嘉塔初供佛陀處旁的尼連河洗漱,接受最初供養,把身體恢復生息以後,才有辦法來到菩提迦耶的菩提樹下覺悟成道!

DSC_0178DSC_0211DSC_0291-全景

              佛陀成道處菩提迦耶--正覺大塔菩提座的覺悟跟證果七週的養成

佛陀受到 蘇嘉塔的供養,解決了食住的成道障礙的問題,來到菩提迦耶的畢缽羅樹,根據導覽說,只有菩提迦耶佛陀成道的這顆畢缽羅樹才能稱為菩提樹!

佛陀在菩提樹下,上半夜 契悟了四聖諦的道理,中半夜 契悟了十二因緣法,下半夜據說目睹明星契悟法界緣起一切唯心的道理,才成就佛陀的果位!

 DSC_0686DSC_0762DSC_0781-全景

我們來到佛陀成道的菩提迦耶,接受菩提邦的安排,供養花/袈裟,在菩提樹旁體驗成正覺處的氣氛,也在這裡菩提迦耶之夜點燈持咒念佛供養!非常殊勝!

佛陀成道後,並沒有急於弘揚佛法,畢竟在教授人前,你先要熟練融會貫通觀察所覺悟的道理,佛陀用冥想跟經行 透過禪定觀察過去無量世的生死輪迴,還有在諸佛所學習跟輪迴體會到的解脫的跡象,來觀察所覺悟教化這三層四法界聖者所具備的智慧!

所以就演變出成道後七週在菩提迦耶所發生的事情:第一週順逆觀察十二因緣的甚深禪定觀察,第二週來到菩提樹旁的高坡,觀菩提樹的功德,正所謂: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表面上來看,一朵花就是一朵花,一片葉子就是一片葉子,一粒砂就是一粒砂,實這和《華嚴經》當中講的廣狹無礙、大小無礙的觀念是一致的,相當於一個芥子中,可以包含須彌山。在我們的觀念中,一朵花是很小的,而一個世界是很大的大能容小,而小不能容大,但是從究竟實相中看,所謂大小的概念都是空性的、平等的。如果本性中的概念是平等的,所以可以說一朵花和一個世界的本性是平等。這一週以宏微觀平等的角度來觀察眾生的智慧!前兩週佛陀以靜態禪定深觀的修行來觀實相,第三週佛陀主要以動中經行的方式,體驗解決煩惱的道諦的懈怠放逸之經行方式來體驗實相的道理,第四週佛陀放大光明來到宣講現在菩提迦耶正覺大塔區為天人菩薩宣講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五週遇到一個傲慢的婆羅門,佛陀告訴他 身口意的行為清淨才是高貴的真婆羅門,而不是世俗的種姓跟身份的高貴論婆羅門,但是這位婆羅門並沒有留下來依止佛陀,第六週剛好遇到雨週佛陀來到這個地方禪修遇到了龍王化做眼鏡蛇,來替佛陀擋雨跟護持,第七週佛陀遇到了兩位商人,為他們講法,因為當時還沒成立僧團,所以佛陀為這兩位有心依止佛陀的商人的在家弟子,做佛法的二皈依!

佛陀在成道後七週的省思,給佛陀決定要走250公里來到 瓦拉那西的菩提迦耶創立僧團的原因,可以從第五週的婆羅門來看創立僧團的動機:要有僧團團體的氛圍,因為有僧團的環境,婆羅門雖然心動但是因為沒有僧團同修共修的環境,也沒有當時婆羅門集聚的影響眾,所以婆羅門並沒有留下來依止佛陀的教化;從第七週的二商人的二皈依來看,雖然佛陀的法很好,但是 以一個人的力量度眾,可度的範圍跟能力還是受限,所以最後還是要靠僧團的團體的力量,才能產生弘化事業的影響力,這樣佛教才能廣傳,也因為僧團的環境佛教的修行才能以境界的教育深入佛理!

 

 DSC_0117

              最初初轉法輪的鹿野苑--僧團創立,三寶開始的發源地

佛教的弘化,不是一個人的事業,是集體團體的事業!我們現在的社會,又稱為團隊運作!

佛教早期的佛教法門 大都偏於三無漏學的定跟慧,但是眾生世界的根器千差萬別,所以要想形形色色的人都能得度,還是要靠僧團的實際運作,從中間佛陀從生活的過程中制定防惡止非的戒法,才能導正不同習氣的眾生的習氣,把他糾正到正確的定慧修行中!

正所謂:尸羅不清淨,三昧不現前;尸羅 就是戒律的戒學!

佛陀從菩提迦耶走了250公里來到鹿野苑的五比丘迎佛塔這個地方,來度當初跟他一起修苦行的死黨,修行要從自己最親近的同修開始教化,也算佛陀完成宿世以來的宿願,來到五比丘迎佛塔,不禁讓我想到三個問題:三個問題:

 1.為什麼佛陀不留在菩提迦耶度眾?如果你是佛陀,你知道五比丘這麼反彈你,你會去嗎?250公里那麼遠,如果去了,五比丘不領情要怎麼辦呢?這個問題上面菩提迦耶的第五週跟第七週我們說過!

 2.五比丘前後的大反差: 從五個人說好完全不要理佛陀, 到五個人將所有傲慢的約定都拋諸腦後,反而大獻殷勤!這個 這個反差,也太大了!而且,是連話都沒說上一句! 只是看到了佛陀,為什麼會就有這麼大的轉變?這個答案是:佛法的傳遞,並不單單只有 文字語言,還有因為你證悟煩惱解脫的威儀跟神情,自然會有攝化眾生的能力!如 舍利弗 還在是外道的時候,看到 佛陀的五比丘 馬勝比丘,還沒聽到佛法,單單看到馬勝比丘煩惱止息的解脫的威儀,就被感動跟攝化了!

 3.是五比丘雖然改變了態度, 但是由於太熟悉佛陀, 所以一直用喬達摩同修來稱呼佛陀, 但是佛陀說了三次「你們不該以姓氏稱呼無上覺悟者」,為什麼?答案是:佛法要在恭敬心求,正所謂 一分恭敬則得一分的利益,十分的恭敬則得十分的利益!所以 佛陀教化五比丘的第一個見面的課程就是 要學習對佛 對法的恭敬!要學法前,先要學會改變求法的態度!

       我們來到鹿野苑,先到五比丘迎佛塔,而實際初轉法輪的地方是在佛陀跟五比丘一起生活一陣子後,來到 另外一個 鹿野苑遺跡公園這個地方,佛陀才講 初轉法輪經跟無我相經,並在這裡修行一段時間後,才讓五比丘都證到阿羅漢果!然後佛陀跟五比丘分開,到當時印度其他的地方弘揚佛法!而鹿野苑遺跡公園,後來幾世紀的印度王朝都有僧團僧院在這個地方發展,所有的文物都現在收藏在鹿野苑文物博物館中!

 

 IMG_6909

          佛陀第一個精舍--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與靈鷲山

 DSC_1060

竹林精舍

佛陀在成道以前,來過古印度第一大國第一大城市的王舍城碰到當時的國王頻婆娑羅王,頻婆娑羅王非常愛才,碰到佛陀剛出家的悉達多,願意把國土的一半分給他,但被佛陀拒絕了,佛陀只想修道找到解決生死輪迴的方法跟修行,就跟頻婆娑羅王約定好,成道後第一個來度化他跟他的國家,所以佛在鹿野苑創立僧團度五比丘跟在菩提迦耶度三迦葉等以後,來到這裡,頻婆娑羅王為了安置佛陀的僧眾,為佛建立了第一個僧眾的精舍竹林精舍,

 DSC_1105

靈鷲山

後來佛法興盛後又另闢了講法修行的靈鷲山!

這次印度行在靈鷲山得到幾種感悟:

1.了解佛陀在頻婆娑羅王跟阿闍世王爭鬥的慘絕人寰的關押處與靈鷲山上的距離!這種佛經上所講的故事的時代背景跟距離感,都在上靈鷲山有一個清楚的概念跟輪廓!

IMG_6989IMG_7013IMG_7012IMG_7082IMG_7083

2.靈鷲山上長了很多的 菴摩羅果,我們在佛經上常常看到菴摩羅果的譬喻,這次實地品嚐這種果實的品味跟外型,對於這種譬喻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DSC_1780-全景DSC_1885-全景DSC_1913     結夏最久的地方佛說經典最多的--舍衛城祈樹給孤獨園

舍衛國的舍衛城是佛陀時代古印度的第二大國第二大城市,這個地方的人民富裕,生活環境是最好的地方,所有的五欲所需都很充足的地方!

說起舍衛城,就要講到 佛陀最大的護法 給孤獨長者,為佛陀興建 祈樹給孤獨園的膾炙人口的故事的精舍的地方,此次來到這裡,有很多體驗跟感想!

經典中常見的「勝林給孤獨園」或「祇桓精舍」,佛陀度過了20幾個結夏安居的時光,也就是佛陀弘法45 約有一半的時光都在這裡度過的;般若方等時期 ,其中佛陀十難當中的,兩次嚴重傷害到僧團名譽的事件都在舍衛城發生,一次是 戰遮女 誣陷佛陀,一次是 孫陀利之死!

在阿含經中 佛陀很少向人展示神通,在舍衛國曾一次,佛陀應 波斯匿王的邀請,與六師外道論戰,席間佛陀以大威德神通 展現 折服外道,也是後來藏傳佛教神變塔由來!

來到祈樹給孤獨園,一進園門可以看到諾大的紅磚砌成的佛陀講法台,前方有好幾層提供當時僧眾靜坐聽經聞法的磚桓!一起朝聖的同行佛友們,繞著佛陀講經台經行並如鋪在耶路薩冷哭牆般的,以頭撲禮頂禮佛講台上,感受3000年前佛陀仍在這個講堂中,梵音宣講滔滔不絕的加持力跟現場聖地的感悟!

佛講經區的對面是當年 佛陀居住的地方,一進這個佛居處就有一個玄關磚塔上面有一座黃金色的小型圓塔,大家在這裡合影留念!

給孤獨園中,還有一處有名的阿難的樹,很多朝聖的僧俗二眾都來這裡繞樹經行跟禪坐誦經,來到這裡感受佛經中佛陀講法的勝處相當感動!

 

 DSC_1193

              世界上印度第一個民主國家吠舍離二處聖地

      (舍利弗故鄉的阿爛陀大學與重閣講堂的阿難舍利塔)

 

佛陀在世時,最喜歡的國家,就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家-吠舍離!

 DSC_1128DSC_1184

重閣講堂

這裡有一個重閣講堂,也是佛陀僧團中女眾僧團加入的地方,這裡有一個舍利塔據說是 阿難當年在吠舍離跟拘尸那羅揭羅國 兩國交際的恆河上空火化般涅槃,為了避免兩國為了阿難即將涅槃遺留下來舍利子交戰,舍利流向兩國的兩岸,吠舍離國的人民就將阿難的舍利安放在這裡的重閣講堂!

LINE_ALBUM_08102024 毗舍利、重格講堂_241105_3

重閣講堂中有一座很出名的阿育王石柱,石柱上紀念著佛陀當初在吠舍離跟這裡的車輪族的弟子宣告 即將在三個月後,進入涅槃,石柱上的悲傷的獅子面向佛陀即將涅槃的拘尸那羅的方向表示哀傷的雕像!

 DSC_1024

那爛陀大學與舍利弗舍利塔

另外在菩提迦耶要到吠舍離的路上,有一處現址的玄狀大師當初印度留學的佛學院那爛陀大學,那裡也是舍利弗的故鄉,現址有一處安放舍利弗的舍利塔!

 DSC_1433

                         拘尸那羅佛陀涅槃三聖地的感悟

              (涅槃荼毗塔.佛陀最後喝水處.涅槃紀念塔堂)

佛陀在吠舍離宣告即將在三個月後,來到拘尸那羅 的雙林樹間般涅槃,在來到拘尸那羅之前,接受純陀的最後飲食的供養,不幸受到檀香樹姑類中毒,而產生病痛!

來到這裡,我們緬懷佛陀涅槃的前十年,歷經了許多弘法事業中的挫折跟起伏,(其中發生了提婆達多教唆阿闍世王叛變跟僧團的分裂,外道石害目犍連圓寂事件,佛陀受提婆達多巨石所傷跟醉象害佛還有頻婆娑羅王死去的事件,琉璃王滅釋迦族事件,佛陀年老大病一場,舍利弗在那羅入滅事件),佛陀在這些大事件中為我們示現,學佛並不一定都是一帆風順,而是在最困難的時候,如何保養聖胎,堅住正念,觀察無常,學習不隨境界所轉的忍辱跟能耐!

這才是我們在拘尸那羅佛陀涅槃處,應該學習省思的地方!

IMG_7377IMG_7396

佛陀涅槃堂與雙林樹間/涅槃堂中吉祥臥佛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乃至如佛陀跟諸獨覺聲聞眾,尚且都要捨無常身,遇到苦.,不淨,無我.虛假的幻境的考驗,更何況我們諸業未盡,煩惱諸行未盡的博地佛子!

 

 DSC_1315IMG_7357

佛陀受到 純陀的最後供養中毒以後,來到 佛陀最後喝水處,阿難要幫佛陀在河邊取水,但是水中有牛過河把河水都弄混濁了,無法取水給生病中毒的佛陀飲用,回來跟佛陀報告以後,於是佛陀就告訴阿難:佛陀要阿難再去取水,這次水就變得清澈了,阿難取了清水交給佛陀,佛陀接過喝下後,才對阿難說:你再去一次取水,這次河水會清澈,阿難就去舀水,這次河水是清澈的,水缽拿回給佛陀喝完後,佛陀告訴阿難:其實,那水並不是清澈的。

佛陀說,他曾經有一世是一隻小牛,常常跟在母親身邊,有次母親在河邊喝水,他就故意在旁邊踩水致使河水混濁,導致母親無法喝水,所以今世臨命終時要喝濁水,受其果報。

可見得乃至是佛陀也不免因緣果報,要受過去生所造業力的果報!

 DSC_1302

 DSC_1241

佛陀喝水後 來到涅槃紀念堂的雙林樹間般涅槃,然後來到 涅槃荼毗塔 引發自身的三昧真火,將肉身荼毗,此處我們來到荼毗紀念塔,懷念緬懷佛陀一生的事蹟的功德,很多佛友們都在此處供花跟緬懷痛哭!

 

這次來到印度朝聖,走過佛陀一生的足跡,親身體驗佛陀一生的事蹟跟體驗背後的印度文化跟背景,感悟良深!

 

 

 IMG_5728

                  佛教跟印度教信仰之源河--瓦拉納希恆河生命的感悟

尤其是來到瓦拉納西的印度教恆河聖地的恆河,生命就像一條恆河,來到這裡的感悟就是看恆河人生下來活著在恆河中的洗禮 有祈願生時對未來生活的期許跟夢想的努力,及看火葬時對於死後世界的轉生善道的期許跟信仰!

都有一個最大的感想是:不論你是老人還是年輕,是美麗動人還是醜陋,是富有還是貧窮,都在這條河中,全部一律平等!

最終在因果報應的天秤上還是六祖慧能大師講的人分南北,但是佛性的覺性也都是一律平等!

從恆河的感動中,能體會佛陀所講般若空性,無生無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般若空性皆是平等一如,無有差別的底蘊!

回上一頁
  • 886-3-487-1028
  • 886-3-497-0466
  • simjbou@gmail.com
  •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里埔頂路416號
  • 周一至周日:05:00 - 21:00
歡迎大家捐款護持正法道場
郵政劃撥
戶名:心善寺 劃撥帳號:50261384
銀行轉帳
台灣企銀新屋分行(050)
戶名:心善寺 匯款帳號:31512015576

此網站內容為心善寺所有,非許可禁止改作、抄襲,並用於商業用途。
轉載需註明為本站所有之出處,正法內容為佛教弟子所擁有共同追尋,正法資源請小心呵護使用,如護眼目。
Copyright © 心善寺 2025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