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心善寺臉書 妙覺佛教空中大學
國外參訪活動
首頁 國外參訪活動

心善印度朝聖之旅(02)-2024-10-02第二日五比丘迎佛塔及斯里蘭卡廟

2024-11-11

DSC_9817DSC_9826DSC_9823經過兩天的舟車勞頓的行程,讓我們體會 佛陀當年 從成道的地方走了250公里,來到 五比丘迎佛的地方的一路辛勞的感受,同樣的我們也在身心疲憊的狀態,為了求法的心,為了憶念佛陀的心,當年佛陀為了憶念眾生的都能得度的心,來到了這個五比丘迎佛塔的這個地方 來找尋過去,跟他一起六年苦行修道的同伴 只為了把他所覺悟的佛法能夠傳遞給眾生的心情 可見一斑!

佛陀當年成道,要想推廣佛法也是很困難的,佛陀當年在菩提迦耶成道的第五週 碰到一位婆羅門,婆羅門見到佛陀很驚訝他的成道後的光明跟相好光明 還有殊勝的威儀,但是他仍很高傲,說他是婆羅門種姓 是最高貴的種姓,佛陀告訴他:雖然你號稱是婆羅門,但是你沒有修證到婆羅門圓滿的道德 智慧跟威儀,所以仍還不算是婆羅門,真正的婆羅門是要具足一視一切眾生平等的心態,高貴的行為/智慧/慈悲/道德等等的圓滿的功德才能稱為真婆羅門,但是這個婆羅覺得佛陀講得很好,並沒有接納跟恭敬佛陀的開示,就離開了!

為什麼 婆羅門 沒有留下來 以佛陀為師,接受佛陀的法 接受他的教化?!

因為 沒有僧團,因為 人是群聚的動物,如果你碰到一個人跟你說 他得道了 而且他的法非常殊勝,跟 有一個人得道了 而且有一群他的弟子也因為受到他的教化也得道了,而且還有僧團的環境可以安身立命 互相教學相長,你覺得 你會選擇前者來皈依依止?還是選擇後者 來皈依依止?!

尤其現代的企業還有活動,都講究 團隊合作,團隊的力量是很大的,那個氛圍跟感染力 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同樣是一座寺院,裡面很大,每天都要有人 打掃各個殿堂,都要有香燈/照客/知客...,很多人 而且有組織結構 分工合作,跟這個寺院只有不到十個人要勞心勞力去維護這個道場的環境跟所有法會的運作,你覺得哪個道場 平均分攤的俗務工作更輕鬆 有更多空閑的時間可以去用功自己的佛事?!

所以佛陀 來到這裡 從五比丘開始,以團隊的力量 去進行弘法利生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件事情-佛陀成道以後,在第七週佛陀碰到了兩位商人,給他們說法,於是 他們向佛陀求受皈依願意當佛陀的弟子,因為佛陀還沒去鹿野苑成立僧團,所以這時候的歸依 只有皈依佛 皈依法 這二皈依!

以佛陀一個人的力量,要想一個人 經過一次又一次 把佛法宣傳出去,度化眾生,個人的弘法出去的力量是很有限的,所以必須要有很有社會交際廣博的人/還要有可以接受一開始就有比較深的修行根器的人 可以一次接受到更進階的修行的人,作為 宗教師的種子,多靠幾個人傳播佛法出去 到不同的地方,而這種人可以接受到各種外道的問難跟考驗,就很需要審慎選擇最初的種子人員,這樣佛法的傳遞才能更穩當,傳播得更遠!

有鑒於這些因素,所以佛陀很辛苦的,從菩提迦耶 行走了250公里 來到這個瓦拉納西的五比丘迎佛塔這個地方,來度化五比丘!

這個五比丘迎佛塔,是佛陀最初從菩提迦耶 來到這裡 遇見五比丘的地方,而不是初轉法輪的地方!初轉法輪的地方 是瓦拉納西另外一處!

250公里,假設一小時走3公里,一天走八小時就是24公里,等於佛陀為了度五比丘 走了十幾天的時間,才來到 五比丘的地方!

來到鹿野苑朝聖 一共要去三個地方,第一個是 五比丘迎佛塔,第二個就是 鹿野苑遺跡公園,第三個就是鹿野苑博物館(前面兩個地方都沒有佛像,所有佛像等遺跡都收錄到 鹿野苑博物館中收藏)

五比丘迎佛塔,本來沒有上面這個「便置覆缽」造型的塔寺建築,那是當時有一位印度國王因為躲避戰爭的追擊,幸免於難而造立的伊斯蘭造型的覆缽塔,外面一層一層外圍的梯田式向外擴張的建築 是4~6世紀的笈多王朝擴建的!

 悉達多太子成就佛道後,從菩提樹下起座,決定前往波羅柰國,那是之前隨著太子出家修行的五位大臣──憍陳如、摩訶那摩、跋波、阿捨婆闍、跋陀羅闍,目前修行的地方。

在一個多月前,他們發現太子捨棄了苦行,以為他貪著飲食之樂,已退失道心。

因此,當他們看到世尊從遠處走來,便相互商量著:「沙門瞿曇既然已無心修行,還來這兒攀緣,我們不要起身迎接他、不要向他禮拜,更不用噓寒問暖、為他準備座具。他如果想待在這裡,就隨他自便,我們都不要理會他!」

說定之後便一片默然,假裝無視於世尊的到來。

但是他們看到佛陀緩步走來,他行走的威儀還有身心所散放的威德光明,反而讓這五人不自覺地恭敬起身,禮拜之後,又迎請世尊坐下~

各自為佛捧衣持缽,取水供佛洗手、漱口.洗足,把剛才的約定統統拋諸腦後!

他們還是以當初跟佛一起修道的稱呼佛陀為「瞿曇」

世尊卻問:「你們剛才不是約好了,見到我的時候不要起座迎接嗎?現在為什麼不顧約定,急忙站起來服侍我呢?」

聽到佛陀一講,他們方才回過神來,當下又驚訝又深感慚愧,心中疑慮盡消,趨前殷切問候:「瞿曇,您這一路行來是否疲倦呢?」

佛陀微笑著反問他們:「我已經成佛了,為何你們為何以姓氏直呼?應該稱呼『無上世尊』,因為佛陀倫理中,世間人尚且不容許子女直呼父母的姓名,更何況對一切眾生的法身父母呢!雖然我的心如虛空,對一切毀譽不起分別,但是你們卻會因憍慢,而招惡業呀!」

聽了佛陀的勸導,這五人更加慚愧:「我們實在非常愚癡,慧眼未開,不知道您已經成就正覺。過去您曾經日食一麻一粟,堅持苦行六年之久,後來卻接受飲食供養,所以我們以為您貪著飲食,並未得道。」

世尊為他們開示:「你們不應該以凡夫小智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成道,為什麼呢?如果一味以苦行折磨身體,內心必然經常惱亂不安;相反的,若縱情逸樂、滋養色身,則容易產生貪愛執著。因此,不論追求苦或樂,落於兩邊的行持,都不是成道的正因。 譬如鑽木取火時,如果以水澆之,一定難生破暗之火。修行猶如鑽木,雖想要生起智慧之火,卻不斷以苦、樂之水澆之,便難以發出智慧之光;若沒有智慧之光,便無法破除無始以來流轉生死癡暗的障礙。因此,行者若能捨離苦、樂兩邊,常行中道,心則寂靜不動,就能進修八正道,真正遠離生老病死的苦患。我已隨順中道之行,而得證無上正等正覺。」

憍陳如等人聽聞如來的證道因緣,心中無比歡喜,瞻仰世尊慈顏,目不暫捨。

在五比丘迎佛塔,菩提邦的老闆 問大家三個問題:

 1.為什麼佛陀不留在菩提迦耶度眾?如果你是佛陀,你知道五比丘這麼反彈你,你會去嗎?走250公里那麼遠,如果去了,五比丘不領情要怎麼辦呢?

 2.五比丘前後的大反差: 從五個人說好完全不要理佛陀, 到五個人將所有傲慢的約定都拋諸腦後,反而大獻殷勤!這個 這個反差,也太大了!而且,是連話都沒說上一句! 只是看到了佛陀,為什麼會就有這麼大的轉變?

 3.是五比丘雖然改變了態度, 但是由於太熟悉佛陀, 所以一直用喬達摩同修來稱呼佛陀, 但是佛陀說了三次「你們不該以姓氏稱呼無上覺悟者」,為什麼?

第一個問題,除了佛陀有神通,可以觀察所有世間眾生的根器還有宿世的因緣以外,更多的是佛陀有更大的堅定無疑的信心跟還有身段跟心態都非常柔軟的態度,來面對度化眾生的佛事!更重要的是 他對於所具備的四無礙辯才的能力,還要調伏眾生的能力的信心,還有般若空性 滅除煩惱止息的堅定的智慧 來面對各種有可能遇見的困難,就因為這樣 他遇見有可能走了250公里的路程 可能結果是打水漂的後果,仍義無反顧的來到這裡度五比丘!只為了普渡眾生的願力跟實踐佛法的心 來到這個地方!

第二個問題,佛法的傳遞,並不單單只有 文字語言,還有因為你證悟煩惱解脫的威儀,自然會有攝化眾生的能力!如 舍利弗 還在是外道的時候,看到 佛陀的五比丘 馬勝比丘,還沒聽到佛法,單單看到馬勝比丘煩惱止息的解脫的威儀,就被感動跟攝化了,才問馬勝比丘:你的師承是誰?師父教你什麼?

過去 廣欽老和尚 跟 宣化上人相遇的公案說過,要渡化眾生,還不需要你用言語說法教化,單單看威儀跟散發出來的氣質跟慈悲力就可以感動人心!

同樣的佛陀也是如此,說法 不只有語言文字,六根 跟威儀的表現也可以渡化眾生!

第三個問題 就是 佛法要在恭敬心求,正所謂 一分恭敬則得一分的利益,十分的恭敬則得十分的利益!所以 佛陀教化五比丘的第一個見面的課程就是 要學習對佛 對法的恭敬!要學法前,先要學會改變求法的態度!

我們現代的學佛人,經典的獲得都太容易了,拿到經典 就到處亂放,禮拜時把經書丟放在地上,在桌上讀經時 經典亂放,或是一面吃東西一面讀經,一個人他是否與法相應,第一個從這些對經典的恭敬,對佛像的恭敬,對於三寶的恭敬,就可以看出他的修行!

正如 義淨大師寫的偈頌: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
路遙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這首偈 最大的重點要講的是 後面七個字:
往往將經容易看!

來到五比丘迎佛塔的一開始,我們講這麼多,目的就是 要建立起 對於 佛為什麼要走250公里那麼遠的地方,來到這個地方度五比丘!?

以前末學年輕剛學佛時,為了要求法,為了要去一個道場參訪學習,都是舟車勞頓,坐了好幾班的轉乘的車輛,走了很多路,吃了很多苦,才來到這個道場受戒/修行/學習,越不容易得到的越是珍惜這個不易得到的因緣,越是容易得到的,我們眾生的習氣就是越是不知道珍惜!

我們經歷無量的生死輪迴,要想 人身難得今以得,佛法難聞 今已聞,遇善知識 要生中國難生 今已生,比 千百年的海龜 一千年才浮出海面 剛好碰到海上一根木頭中間有一個空洞的機率 還要難!

但是此生遇到難值難逢的這個殊勝的因緣 更應珍惜這次學佛跟參訪的因緣!

話說下午來到 瓦拉納西 的飯店,用過午餐 整理一下行李後,下午三點我們搭車出發來到五比丘迎佛塔的大門!

 DSC_9797-全景

 來到這裡已經快要下午四點鐘,太陽已經接近西下的夕陽時光了,整個夕曦之光擴散照耀在這個迎佛塔的綠地佛塔間,感受到一股聖地佛光溫柔的照應的感覺:

 DSC_9800-全景DSC_9801-全景

 來到這裡第一件事,就是大家坐下來誦經跟靜坐 體驗 這一片聖地的寧靜跟三千多年前佛陀來到這裡的心情跟感動事蹟的氣氛!菩提邦的老闆 先用導覽機 讓大家思維佛陀三千多年前的這三個問題,來了解佛陀來到這裡想要為眾生的大事而來的堅定而柔軟的心,還有解脫/解脫知見 五分法身的感染 是如何調伏五比丘 堅定煩惱執著的心的氣氛,還有一切法都不離開殊勝的因緣,這個對於無量因緣的緣起才創造了三千多年來普渡無量的佛弟子的功德力還有時間輪軸的無常的體悟!

 DSC_9805DSC_9806-全景DSC_9812-全景IMG_5607IMG_5609DSC_9813IMG_5630IMG_5697IMG_5698IMG_5699IMG_5700IMG_5701IMG_5702

後面凝聽師父的開示,師父一開始要講法時 感受到佛陀走了250公里來到這裡普渡眾生的願力跟悲心,一下子感動的泣聲,讓人映像深刻:

IMG_5631IMG_5696

 大家誦經 靜坐體驗以後,就拍團體照:

 DSC_9814DSC_9815DSC_9816DSC_9817DSC_9820

 隨後自由時間,自己去拍照 跟 繞塔念佛,順便拍攝 五比丘迎佛塔的各種角落的剪影!

 IMG_5611IMG_5613IMG_5614IMG_5617IMG_5619

 三千多年的歷史痕跡 都在無情說法有情聽,都訴說著無常背後的空寂 落寞 跟無情歲月的痕跡的摧殘!一磚一瓦都在訴說的苦 空 無常 無我的道理!苦空無常無我的的背後,都散發著佛陀當初走250公里這些辛苦背後的無盡悲心的大願!

 如同無常經說的:外事莊彩咸歸壞,內身衰變亦同然,唯有勝法不滅亡,諸有智人應善察。

 雖然一切都會有無常的成住壞空,但是這種大願 這種大悲的智慧才是佛法中我們要學習的勝法,你有了這些勝法才是真正的不會敗壞的東西!心善寺這十幾年來跟著師父的足跡走過來,來到這個地方 看到這個畫面更能體會到這句話的意義!

 IMG_5620IMG_5621

 夕陽西下之下的五比丘迎佛塔,告訴我們 雖然一切終究免不了西下的一天,但是能知能覺的心還有願力的不生不滅的菩提心才是永遠都沒有西下的一天!

 IMG_5622IMG_5623

 隨後我們來到 瓦拉納西的斯里蘭卡廟,來到 市區的門口已經是西下夜色即將拉上序幕了!這座寺院一進門 就有一條成佛之道的路景 非常漂亮

 IMG_5633IMG_5634

 因為這裡是初轉法輪的地方,所以斯里蘭卡廟的一進門 很多法輪作為寺景石柱頂雕的特色!,大家在這裡拍團體照:

 IMG_5635IMG_5636IMG_5638IMG_5639DSC_9822DSC_9823

 進入寺廟大門:

 IMG_5640

 寺廟大殿中間供奉了 初轉法輪像跟佛陀舍利:

 IMG_5669IMG_5641IMG_5652IMG_5653IMG_5654

 大殿中,牆壁上都有很多佛畫,都是畫佛陀生平的事蹟:

 IMG_5642IMG_5643IMG_5644IMG_5645IMG_5647IMG_5651

 來到這裡寺廟的住持取佛陀舍利 給我們每個人的頭上加持祝福,隨後大家 遶塔念佛:

 

 我把 佛畫 抽取局部拍攝下來:

 IMG_5656IMG_5658IMG_5659IMG_5660IMG_5661IMG_5662IMG_5663IMG_5664IMG_5665IMG_5666IMG_5667IMG_5668IMG_5673IMG_5677IMG_5680

 菩提邦的曾教授為大家講解牆上的佛典故事的畫面:

 IMG_5670IMG_5670

 此時外面的天色逐漸已黑 但是寺內過廊的夜色很美:

 IMG_5671IMG_5678

 小沙彌們 準備排班入殿做晚課!

 IMG_5679IMG_5681IMG_5683

 大家拍團體照 並跟靜坐跟斯里蘭卡的僧眾一起做晚課:

 DSC_9826DSC_9827DSC_9836DSC_9837DSC_9838IMG_5708IMG_5709IMG_5710IMG_5711

 晚課後大家自由活動:

 DSC_9830DSC_9831DSC_9832DSC_9834

 來到寺院外圍,天色已黑,寺外有一個 佛陀為五比丘初轉法輪的雕像處!

 DSC_9840DSC_9839IMG_5684IMG_5685IMG_5686IMG_5687DSC_9843

 離開斯里蘭卡廟外,天色很黑,這座寺廟座落在市區的車水馬龍中,忙中有閒!

 DSC_9847DSC_9846-全景

 向下文長 請點選下方連結 觀看 下一單元:

 

回上一頁
  • 886-3-487-1028
  • 886-3-497-0466
  • simjbou@gmail.com
  •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里埔頂路416號
  • 周一至周日:05:00 - 21:00
歡迎大家捐款護持正法道場
郵政劃撥
戶名:心善寺 劃撥帳號:50261384
銀行轉帳
台灣企銀新屋分行(050)
戶名:心善寺 匯款帳號:31512015576

此網站內容為心善寺所有,非許可禁止改作、抄襲,並用於商業用途。
轉載需註明為本站所有之出處,正法內容為佛教弟子所擁有共同追尋,正法資源請小心呵護使用,如護眼目。
Copyright © 心善寺 2024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