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心善寺臉書 妙覺佛教空中大學
華嚴學堂
首頁 華嚴學堂

2024-02-01惠謙法師講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53)

2024-02-07

 

 

華嚴云:

譬如金翅鳥以左右兩翅鼓揚海水。令其兩闢 觀諸龍眾。命將盡者而搏取之。

如來出世亦復如是。以大止妙觀而為兩翅。鼓揚眾生大愛海水。令其兩闢觀諸眾生。根成熟者而度脫之。

依此義故。要修止觀也。

- - - - - - - - - -

解:

上次我們 把 修五止 講完了,然後 也提了 法藏大師 認為雖然修五止 已經是理事圓融 很圓滿了,為什麼 除了修止 還要講起六觀的原因,舉了大乘起信論的論文 來解說 修止可以幫助二乘人跟凡夫有甚麼幫助,如果修觀 可以幫助二乘人跟凡夫又有甚麼幫助!

所以 修止 止可以幫助觀,修觀 觀可以幫助止,止觀雙運才能成就佛道,若止觀偏於一邊 則雙失 無法成就佛道!

舉了 止觀合則雙美 輾轉增勝,分 則雙失 無法成就佛道!

這次 再講 法藏大師 又以華嚴經的經文來解說 有止有觀 止觀雙運的殊勝跟義理!

 

華嚴云:

譬如金翅鳥以左右兩翅鼓揚海水。令其兩闢 觀諸龍眾。命將盡者而搏取之。

這一段 是取 華嚴經如來出現品中 如來以有 止觀雙運力故 可以無礙行,自在取無量行的境界!

 

經文如下:

----

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如來、應、正等覺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無礙行是如來行,應知真如行是如來行。

佛子!如真如,前際不生,後際不動,現在不起;如來行亦如是,不生、不動、不起。佛子!如法界,非量、非無量,無形故;如來行亦如是,非量、非無量,無形故。

佛子!譬如鳥飛虛空,經於百年,已經過處、未經過處皆不可量。

何以故?虛空界無邊際故。如來行亦如是,假使有人經百千億那由他劫分別演說,已說、未說皆不可量。

何以故?如來行無邊際故。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住無礙行,無有住處,而能普為一切眾生示現所行,令其見已,出過一切諸障礙道。

佛子!譬如金翅鳥王,飛行虛空,迴翔不去,以清淨眼觀察海內諸龍宮殿,奮勇猛力,以左右翅鼓揚海水悉令兩闢,知龍男女命將盡者而搏取之。

如來、應、正等覺金翅鳥王亦復如是,住無礙行,以淨佛眼觀察法界諸宮殿中一切眾生,若曾種善根已成熟者,如來奮勇猛十力,以止觀兩翅鼓揚生死大愛水海,使其兩闢而撮取之,置佛法中,令斷一切妄想戲論,安住如來無分別無礙行。

------

這一段是說 因為 如來有 止觀雙運圓滿成就故,能善知 眾生的 根/欲/力/不失時 無量善巧智力 無遮障故,能 適時/適當機緣 抓捕到 應機的眾生 予以度化之的無遮障力!

金翅鳥 有多大 有多麼有力?

他可以 一張翅揮動,就可以把 深海的海水分成兩半,把海底龍宮中的龍都顯現出來,抓捕 因為 業力已到 ,應該命終的龍子 抓捕而食之!

龍雖然很大,但是對於金翅鳥而言,龍就好像 大老鷹看到 樹上跟地上的蛇一樣,只要看到 一俯衝 馬上就可以自在無礙的抓捕起來 當食物!

這一段由此可知 止觀 的力量 有多強,可以自在無礙的度脫眾生 都應 止觀二力,好比 金翅鳥的兩個翅膀!

因為 龍都在海裡 龍宮中,他把翅膀一張 可以把海中顯現到所有的龍,可以善觀找到 應該命終的龍!

同樣的 如來 以止觀力故,善觀 應該得度的眾生,予以 應機 適當的時機 度化之 令其解脫!

講這個是一種譬喻,為了解說甚麼?!

 

如來出世亦復如是。以大止妙觀而為兩翅。鼓揚眾生大愛海水。令其兩闢觀諸眾生。根成熟者而度脫之。

華嚴經說,如來出世 好像 金翅鳥一樣,有大功德力 大智慧力,他用 大的止跟觀 這個好像 兩翅的智慧跟力量,金翅鳥可以翅膀一張 就顯現 該抓捕的龍,同樣的 如來 以止觀力故 顯現出應該機緣成熟的眾生 顯現出來,將善根成熟的眾生度脫之!

佛要如何知道 眾生成熟呢?因為止觀 能周遍全知 眾生無量甚深深隱難知的善根福德因緣 的境界,沒有止觀 無法全知,好比 金翅鳥 奮翅一扇 海底龍眾 一切皆現!

這也就是 為什麼 我們凡夫 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倒駕慈航 回來普渡眾生的原因,因為你的止觀力不夠,你的無生法忍 沒有成就,連眾生的善根福德因緣 都無法全知,更何況 要以甚麼 適合他的時機跟方法來度眾生?!

不要說 我們沒有能力度眾生,連佛陀時代的阿羅漢 都沒有徹底的能力度眾生!

如佛陀時代 有一個老人 來佛的僧團 求出家!

佛陀座下的阿羅漢 都用神通力 觀察他 過去 八萬四千劫都沒有修半點佛法的善根,都拒絕他出家!

這個老人 很希望出家,都被拒絕了,很傷心的就哭了!

這時候 佛陀來了,就問 這個老人為什麼在精舍這裡哭?!

老人就把來龍去脈跟佛陀說了,於是 佛陀 當場就給他剃度出家,而且不久後 就證阿羅漢果!

佛陀座下的阿羅漢都覺得很不可思議,為什麼這個人過去八萬四千劫都沒有佛緣 沒有在佛法當中修半點善根,為什麼這麼快就 證到阿羅漢果?!

佛陀說:

你們阿羅漢的宿命智,只能 看見 八萬四千劫內的事情,八萬四千劫以前的善根都看不到,這個老人 八萬四千劫以前 做過樵夫,有一次山中砍材,突然碰到老虎追他,他急急忙忙的逃到樹上 稱念一聲南無佛!

因為 稱念一聲 南無佛的緣故,所以無量劫後的現在 他的因緣成熟了,才能值佛出家 並且很快就證阿羅漢果!

有此可知,止觀 能成就佛果,由於 如來止觀圓滿 廣大無邊,自然超於二乘智力 善知善根成熟可以得度的眾生與以度脫!

這裡有說 鼓揚眾生大愛海水。

如來用止觀力故,鼓揚眾生的大愛海水,因為眾生的智慧跟善根 被 愛水所遮蔽,自然無法顯現 無法徹知!

譬如:和尚看到 有善根的居士來寺院,勸他們出家,但是 他們都很難出家,為什麼?!

因為他們放不下,放不下甚麼?

放不下 家裡的事情/世間的錢財…親情/兒女等,不要說 勸出家,有時候 勸居士來 寺院裡來發心 來做志工,都無法順利,因為家中 的親情/愛情/七情六慾 給淹沒 跑不出來!

真的沒幾個人跑得出來!

只有如來 可以用止觀的力量 可以把眾生的愛水 給掀開來,看一下!

所以我們要修止觀,修止觀 才有能力可以跳脫 這些情海 愛水!

但是眾生 很顛倒 就是喜歡這些情愛 愛染!在佛經上說 這些情愛 染著 都好像 刀頭蜜糖!

吃嘗蜜糖時很迷人很好吃,但是 卻有無常刀頭刺傷舌頭的隱患 你會看不見!

過去 有一個果農,他種很多果樹,但是 他的果田 都被猴子 偷吃到精光,損失很大!

抓又抓不到,你要抓猴子,他跑很快,你根本抓不到!

於是 他想了一個辦法,用封口很小的大瓶子,裡面放很多 水果,猴子一來,很貪心,用手去抓瓶子中的水果,結果手一抓水果,手就伸不出來了,這時候 果農出來,他仍不願意放掉瓶中的水果,瓶中的水果很重,他被瓶子拖住 無法跑掉,於是 都被果農都抓起來了!

我們也是如此,貪著於世間的情愛 染著,就被禁錮在娑婆國土,無常大鬼的果農一來,我們就在六道輪迴中生死 逃脫不了!

所以 感情越深 分離越痛苦,情愛 的本質就是一種苦!增長 愛分別離苦,跟求不得苦!

情愛 只是在得到的當下,短暫的樂,但是 後面要維護 或是 想要保留 追求 更是無窮無盡的苦!

我們就淹沒在這種的情愛的大海水中,要想出來 就要用止觀的力量,把這種 愛海 掀起來!

才能用止觀 將自度度他的力量,超脫 生死情愛的輪迴當中!

 

依此義故。要修止觀也。

由於這個緣故,止觀要雙運,就是這個道理!

 

- - - - - - - - - -

問:

止觀 兩門既為宗要。凡夫初學未解安心。請示迷徒令歸正路。

- - - - - - - - - -

解:

問:

止觀 兩門既為宗要。凡夫初學未解安心。請示迷徒令歸正路。

這一段 就又再問:

已經知道 止跟觀 這兩門 是很重要的,是能出離生死的宗旨之要!

但是我們凡夫 是初學的,不知道要怎樣修止觀 來安頓我們的身心!使我們的身心得到解脫自在,這要怎樣修?!

請幫我們開示 令我們歸於 解脫自在的正路!

 

- - - - - - - - - -

答:

依起信論云:

若修止者。 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

以一切法本來無想。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隨心,外念境界。

然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令歸正念。

常勤正念,唯心識觀,一 切魔境自然遠離。

凡夫初學邪正未分。魔網入心欺誑行者。又無師匠諮問莫憑。依四魔功將為正道。

日月經久邪見既深。設遇良緣終成難改。沈淪苦海出離無由。深自察 之無令暫替。

此義如起信論中說也。

- - - - - - - - - -

解:

答:

依起信論云:

若修止者。 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

以一切法本來無想。念念不生。念念不滅。

這一段 是教我們要怎樣修,這一段很重要!

法藏大師舉 大乘起信論的方法 教我們如何修:

大乘起信論說,要修止的話 首先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對於一個初學的人 剛學止 要是找一個吵雜的地方,容易被外境影響所干擾,如何修止修定?!所以初學者 先要找一個安靜地處所 為下手處!

然後端坐 就是學習打坐,因為打坐的姿勢最容易安定身心,學止觀 靜坐是入門的很重要的功夫,端坐以後 要 正意,正意 就是先止息下來散亂心 跟 諸念,你可以用念佛,或是 安那般那念…等

這裡說 不依氣息,氣息 就是安那般那念的出息 跟 入息,安那般那念的數息觀 用數息的方式 只是入門,後面還有隨息,一開始 還有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的數字 來調自己的呼息 觀察自己的呼吸,這是因為一開始我們的心還很散亂,妄想紛飛,暫時用數 數字的方式 專注在呼吸氣息的長短,等到 心 專注了,不散亂了,就開始隨息,隨著氣息 專注觀照──這是呼氣 這是入氣,慢慢的心更安定時,連觀 呼吸 也只是一個方便,慢慢的連呼吸都快沒有了,這時候 心 接近二禪的 微息狀,就是像悶氣一樣,最後好比就靠皮膚在呼吸,不是靠 鼻子呼吸道來呼吸,最後數息 也要放捨,專注自己的心 有沒有妄念,就一個注意,慢慢妄想息下,身心輕安,粗重的身心都放下,就有點像 七覺支輕安覺支,輕安覺支後面伴隨的就是喜覺支,產生法喜快樂的感覺,就逐漸的三禪,最後連法喜的覺受 也要捨,也要不住著不貪染 放下,達到 無念無想,無想定 就會逐漸現前…,所以真正已經入定,是不依氣息

 

不依形色。

就好像 觀想念佛 觀相念佛,你一開始可能會依佛像為所緣來念佛,或依 所觀的境界 來念佛,逐漸的心越來越定 越專注,就會跳脫所有的形象,心專注在止,沒有形相可得,就是 形相而無形相,好比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或是 達到色界諸禪,離開一切光明等色境界

 

止到最後,好比禪宗 所講的,你一開始不會走路的時候 給你一個拐杖 為所緣的境界 去修止,等到你會走了 就要奪走你的拐杖,也就是你所緣的境界修止修成了,連這個所緣的境界 也要放下,如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 這些善知識 或許一開始 都依地水火風空根識 或依 見聞覺知 去修圓通的所緣境界,一旦入了圓通,這些 所緣境也要放下,六根歸一,四大歸空,乃至空 也不可得,虛空也要粉碎,因為破空 仍有覺知,連覺知 也要放下,如 楞嚴經說: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見無知,斯即涅槃,覺 後面有一個知,知 就是還有一個念頭 要修止 要修觀,連這個念頭也要放下,因為 還有這個要修的念頭,還有有為法,還無法達到無功用行,到最後放下 就 得到 我們過去 修法界觀門的真空觀當中,行起解絕,當你的行門達到究竟,解的知見也要放下,只有行 繼續下去,你自然就符合 解的理,也就像是 孔子說的 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你所修的觀行成就了,撤定放下,無功用行成就了,二六時中 都處於所觀成就的境界,不再退境!

所以 地水火風空根識 乃至見聞覺知 等都只是你一開始修止觀的方便而已,等到 你觀行成就 達到 跟空性相應了 跟 一真法界相應了,都要放下!故說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

包括念佛也一樣,所以 念佛到最後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佛念到最後 你念到不覺得自己有在念甚麼佛,念佛念到無能念 無所念,雖然 無能念 無所念,但是 仍佛在一心中不離!觀佛在止,止中現所觀的佛!

但是你一開始 你不念 就會起妄想,所以仍要好好的念,念到沒有妄想的時候,心不亂時,你不覺得你有在念佛,不念 而自念!

 

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

這一段跟圓覺經的這段很像: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最後 起遠離,連遠離的念想也要放下,乃至 離遠 也離幻 都繼續遠離 到無所離!

上面講的不以地水火風空根識 想 要放下,現在連放下也要放下,不著 想 也不著放下想!

譬如:你念佛當中,會發覺 今天很相應 念得很好,或是 發覺今天念得不相應 念得不好,這都還是一種幻,雖然 心 已經在修行當中 的覺照 覺知,但這還是頭上安頭 隔靴搔癢,不是真如,這些覺知 認知都要除去,因為 好 也以平常心面對,不好也以平常心面對,一路念下去,亦遣除想,就是連除去 的念頭也要除去!

這不就跟圓覺經所說的意思相同嗎?

所以圓覺經上說:

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

又說: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到最後 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如同楞嚴經所講的: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見無知,斯即涅槃;你到最無知 無了知,達到空的境界,涅槃的境界,也不認為 他就是真實心的境界!

不然就是 二乘的涅槃,二乘人 覺得有一個得道可得 有一個涅槃可得可證,這還是 辨於真實,還是隔心一層,不是真心!

在生活中 我們會覺得 這個不好 這個好 這個相應 這個不相應…會起分別想,分別想 一起 就覺得不行不行,連不行 的想 也排除!

譬如:我等下要喝咖啡,這時候覺照到了起了喝咖啡的念頭,就起了一個不可以起喝咖啡的念頭,連這個不可以起念頭 也要排遣掉,這時候發覺 起了不可以起念頭的念頭 連這個念頭也要排遣掉!

好比 念佛堂中 念佛,起了妄想 想到等一下要午齋吃飯的念頭,就起了要除遣 等下要吃午齋的念頭,這時候又發現 有起了要排遣掉 除遣的念頭,這時候把心一收 繼續在佛號中 不起其他的妄想,連拉回 繼續念佛的念頭 也要除遣掉,一路就在所緣的念佛的境界中!把能觀的佛 所觀的佛 只要一起念 就除掉,一起念就除掉,直接拉回來 只有 所念的佛一路下去,沒有其他的想法!

為什麼呢?

 

 

以一切法本來無想。念念不生。念念不滅。

為什麼 也不用除掉這些想法?因為一切妄想都是虛妄的,一切的境 想 等都是虛妄的,本來就沒有!

好比水中月,水中的月 需不需要移開呢?

因為水中本來無月,哪需要認為有真的月亮 或認為需要把月亮移開這個心水?!

想 就是分別想,想 就是 心中起相,那個就是你內心呈現的那個相,心好比那個水 那個鏡子,那個水 那個鏡子 所呈現的景象 是有嗎?!

好比水中 鏡中產生的景象,胡來胡現 漢來漢現,本來水中 鏡中本來無相,同樣的 一切法在一心當中 本來無想,本來非真,非有非無!

如同水 跟 鏡子 一樣,雖然能現 胡漢 老虎 一切諸外境所有事,實則 本無胡漢 老虎 諸境等事可得,故知一切相 於水 於鏡來說 本來都是虛妄的 本來就不生不滅!

所以一切法本來無想,本來就不是我們所想的那個樣子!

如同 金剛經所說:

諸心皆為非心,何以故?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為什麼諸心皆為非心,因為都是我們用自己的因緣角度下所認定的想心 去看這世間的一切人事物罷了!

例如:你到道場這件事情,你的家人 會怎麼想,你的道場中的同修道友會怎麼想?因為 因緣跟立場的不同,所認知的 所想的各有不同,那到底哪個才是對的 ?才是真的?

一切法的真如實際的境界到底是甚麼?本來就不是想心所認知的那個樣子!

譬如:一水事件,水 這個法,天人看水 如同琉璃,人看水 是水,餓鬼看水是膿血,魚蝦看水是宮殿是舍宅是空氣….各自情想所看,各各不同,既然水在不同道的眾生來看,各個不同,那麼真實的[水]這個法是甚麼?!

水 本來就是虛妄,不生不滅,本來無想,不是你想心所認知的那個境界!

這就是 華嚴經講的: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這才是法的真實的樣貌!

因為一切的想法 都不過是一種生滅罷了!因為有想 連帶的 我們所緣的境界也認知的境界 也成了生滅!

譬如:你念阿彌陀佛,念阿時 阿就生了,念到彌時 阿就滅了,念到陀時 彌就滅了…,你念阿字其實是念念不住 念念無生 自然無滅,因為 念阿之時本是幻相 本來無生,若不是幻相的話,那麼阿字 就不會滅了,又

你念阿字時,需要諸因緣合和才能現前,念阿時 你的喉嚨要動 要空間 要有空氣的震動 加上空氣的震動傳回你的耳膜,從耳朵的耳膜跟耳神經解讀到我們的大腦 才知道 我們念的是阿,而且還要加上 時間 跟時間次第的因緣,你才能知道念 阿彌陀佛的 阿字,是佛號的第一個字,可見得 一個[阿]字,也是因緣所生法,他的本質是空性,因緣 如幻,當因緣聚合才生,因緣滅即滅,這個因緣性本無前後,本無先後,緣性本來無生,自然無滅!

所以諸法到底是甚麼?!

不可思議,所以一切法 念念無生,也念念本來無滅,不可思議!

 

 

亦不隨心外念境界。

然後以心除心。

也不要隨著外面的境界隨心外所想的所轉,以心除心 就是 心本來不可得,所有的法門 都是以所緣觀的淨念心去除 妄想心罷了!

圓覺經 形容 以心除心,如同兩木相因,以木火燒木火,燒到煙滅灰散,同樣的以心治心,兩心對治 實際 心不可得!

 

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令歸正念。

只要你的心一起妄想 一馳散心,就收攝回來 回到正念所觀的境界中!

就跟念佛中 念一念發現打了妄想,不要起其他的方便跟對治,直接拉回來 繼續念佛下去就好!

這就是 堅住正念了!

不要想東想西!

 

常勤正念唯心識觀,一 切魔境自然遠離。

你就常勤精進 這個正念,如同念佛 就一路念下去,有妄想就拉回 繼續念,一直持續這樣念下去,不起其他想念 不依地水火風空,不依任何見聞覺知的打閒岔,唯一只把這個心識 止在所觀的這個唯一的境界,自然 一切魔境自然都會遠離!沒有種種的妄想分別,自然可以知道 一切法都不過唯一都是我們的心識所變現而已,自然心識中所有的魔境自然都會遠離了!

最後接下來 本學期的課程放寒假,等下學期 開課我們再繼續講課,向下文長 更待來日!

回上一頁
  • 886-3-487-1028
  • 886-3-497-0466
  • simjbou@gmail.com
  •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里埔頂路416號
  • 周一至周日:05:00 - 21:00
歡迎大家捐款護持正法道場
郵政劃撥
戶名:心善寺 劃撥帳號:50261384
銀行轉帳
台灣企銀新屋分行(050)
戶名:心善寺 匯款帳號:31512015576

此網站內容為心善寺所有,非許可禁止改作、抄襲,並用於商業用途。
轉載需註明為本站所有之出處,正法內容為佛教弟子所擁有共同追尋,正法資源請小心呵護使用,如護眼目。
Copyright © 心善寺 2024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