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無礙觀細說十門)
問:無邊理性全遍一塵時,外諸事處為有理性?為無理性?
若塵外有理,則非全體遍一塵!
若塵外無理,則非全體遍一切事。義甚相違!
---------------------------------
解:
這一段 是理事無礙觀的 事遍理門 底下的問答的疑問 繼續發揮!
上面法藏大師解釋 一塵之小相 跟 全體之理的大相,非一非異的道理!
外道問難的人 還是有疑問,就產生下面的疑問!
問:無邊理性全遍一塵時,外諸事處為有理性?為無理性?
如果所有的理性 都收進遍入一個微塵,那麼一塵之外的所有一切事相 還有理性嗎?還是沒有理性?
因為 他用 事相 來看理性,不知道 理性 跟 事相是不一樣的概念!
若塵外有理,則非全體遍一塵!
如果一塵之外還有理性,那麼就不可能 一塵之外其他全體進入理性! 就不可能 全體塞進一塵中!
好比 一杯之水 之外還有水性,那麼就不可能杯子之外 其他地方的水性 都遍一杯當中!就錯亂了水性的道理!
若塵外無理,則非全體遍一切事。義甚相違!
若微塵之外沒有理性的話,那麼理體理性 就不可能遍一切事了 不就義理相違背!
好比 一杯之水之外 沒有水性,那麼一切杯外 水性就不可能遍滿一切之中!
這一段 好比水性 不管一杯之水有水性,一杯之外有水的地方全部都必有水性,但是 一杯之外不可能都有水 不可能所有東西都有水性!所以 正解:不管是一杯之水 還是杯外之水 都具全水性!
同樣的 不管一塵 還是塵外一切 都同具空性/理性全體,非關是一塵 還是一切的大小 局部跟全部的關係!
好比大海水,有千波浪,一波浪 有全體的水性,跟所有波浪的水性 也具全體的水性,本來都沒有差別,所以 一事本具一切理體理性!或一切事 也本具一切的理體理性!本無差別!
不管哪個事相都包含瞭所有的理體,包括不管時空等 都包含了所有的空性!
這就是這個人有內外的分別,而理性超分別所能思!
----------------------
答:「以一理性融故,多事無礙故,故得全在內而全在外,無障無礙,是故各有四句。
---------------------------------
解:
答:「以一理性融故,多事無礙故,故得全在內而全在外,無障無礙,是故各有四句。
法藏大師說:你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因為一體理性 是相融一切無障礙,不管是相融一塵理性全體無礙,也一塵之外的多事也相融理性全體無礙,因為你不了解那個理 就無法相融這些事的本質的道理!
其實 不管你我 眾生 諸佛 都是同一理體 相融無礙!
這個理性 全體不但全融於內 也全融於一切外,本來內外都相融無障無礙,故各有四句的方向來觀察這種相融無礙的關係!
可見得 理性 不但全具於一事 也全具於多事,不但全具一塵之內 也全具一塵之外,好比 千萬重浪,一浪全具水性,一浪之外的其他千萬浪也是同具水性!沒有少一分水性!
因為 一浪 其他多浪只是事法,但是一浪 跟其他多浪 的水性本質 並沒有不同 並沒有增減!
可見得外道這個問題 錯把全體理性 用事法的大小 內外 局部跟全體 來看了,看錯了意趣!
好比 我們平常在社會上做事 看人是非,以為到道場裡是諸善上人聚會一處 是都是來修行的,可以有更好的環境可以安心修行,結果到道場來,人更多,信眾跟師父們 千萬種不同的看法/生活背景/觀念,反而 是非更多,在人跟人中間觀念不同 想法不同,如果 在這種環境中沒有般若的智慧 去圓融無礙的話,就會在 不同意見中 在道場中跟人與人之間的磨合中 挫敗下來!
所以 修行要用出來,在道場中 我 跟 我以外的一切人,要圓融無礙,要無是非,沒有你我的差別,面對不同的執事將心比心,面對不同背景的人 從他的角度 從所有道場中所有人的角度去看,修正自己的行為跟想法,自然 融入僧團和合,才能真的做到 沒有 我 人 眾生 壽者相的修行!
全在內而全在外,無障無礙:
空性 本無內外之分,都是融通無障無礙;好比 一波之水全具水性,一波之外一切水也全具水性,可見得同具同理,故一波之內 即是 全具 一波之外一切水性,一波之外 即是 全具一波之內 的一切水性!
同理可推 一塵之內 即是具 一塵之外 理性,一塵之外 即是具 一塵之內 理性!
好比 我們稱念阿彌陀佛,就具足因緣,我內之心彌陀即顯 我外一切阿彌陀佛,我外一切阿彌陀佛 本具 我內之一念彌陀中!一心內外 彌陀周遍,本無差別!內外一如,內外交徹彌陀無礙!
----------------------
先、就理四句者:
一、以理性全體在一切事中時,不礙全體在一塵處,是故在外即在內。
---------------------------------
解:
因為一理性融,所有萬事無礙 ,故能一一事 乃至全部 都同具全理!
先、就理四句者:
我們先從全理的 理性為主體的角度來看:
理性在外即在內這一句:
一、以理性全體在一切事中時,不礙全體在一塵處,是故在外即在內。
好比 水性全體 在一切波浪中,也不妨愛水性全體也在一波浪當中,水性既一浪在外也在一浪之內!
----------------------
二、以全體在一塵中時,不礙全體在餘事處,是故在內即在外。
---------------------------------
解:理性在內即在外這一句:
二、以全體在一塵中時,不礙全體在餘事處,是故在內即在外。
好比 水性全體 在一波浪中,也妨礙 水性全體也在其他一切波浪當中,是故一浪之內之水性 即是 在一浪之外的水性!
----------------------
三、以無二之性,各全在一切中故,是故亦在內亦在外。
---------------------------------
解: 理性亦在內亦在外這一句:
三、以無二之性,各全在一切中故,是故亦在內亦在外。
好比無二 無分別的水性,就在 一切 浪的事相當中,所以 水性 同時亦在內也在外!
----------------------
四、以無二之性,非一切故,是故非內非外。
前三句明與一切法非異,此之一句明與一切法非一,良為非一非異,故內外無礙。
---------------------------------
解: 理性非內非外這一句:
四、以無二之性,非一切故,是故非內非外。前三句明與一切法非異,此之一句明與一切法非一,良為非一非異,故內外無礙。
好比 無二的水性,不是一切波浪,水性跟 波浪 是不同的法,所以 可以說水性 非在一波之內也不在一波之外!
所以你懂得 空性的理體 非關內外之事的問題,是一切的本質!
這裡前面三句是說明理體跟一切法 是非異的觀點,第四句 是 理體跟一切法 非在內也非在外的是非一的觀點,可見得 真實的道理 從理來看 一事跟一切事 非一非異,本來沒有內外差別的障礙!
----------------------
次、就事四句者:
一、一事全匝於理時,不礙一切事法亦全匝,是故在內即在外。
---------------------------------
解:
次、就事四句者:
從事相上來看也四句的角度來看:
一事全匝於理時,不礙一切事法亦全匝,是故在內即在外。
一個事相 就包含整個法界理體!也不妨礙 一切事相之法也包含了整個法界理體的狀態,所以在內也是在外!
好比一念珠 都包含了法界, 一切宇宙人生也包含了法界!
所以 一念珠中之理體 即顯 一切宇宙人生!
----------------------
二、一切事法各匝於理時,不礙一塵亦全匝,是故在外即在內。
---------------------------------
解:
二、一切事法各匝於理時,不礙一塵亦全匝,是故在外即在內。
如果每個事法 包含了所有法界理體,也不妨礙 一塵 也全部包含了所有的法界理體,所以 在外也是在內!
好比 一切宇宙人生 都包含了法界,一念珠也包含了法界!
所以 一切宇宙人生的理體 即是在 一念珠當中!
----------------------
三、以諸事法同時各匝故,是故全在內亦全在外,無有障礙。
---------------------------------
解:
三、以諸事法同時各匝故,是故全在內亦全在外,無有障礙。
以 桌子 椅子 念珠等等 一切事法 都全部具包含法界理體,故 一切理體 也在內 也在外,內外一如 本無差別障礙!
好比我們打破人我內外差別 圓融無礙!即具法界!
----------------------
四、以諸事法各不壞故,彼此相望,非內亦非外。思之。」
---------------------------------
解:
四、以諸事法各不壞故,彼此相望,非內亦非外。思之。」
以一切事法 都各具本來事法的樣貌 不會錯亂 破壞他事法的功用,好比 桌子 椅子 念珠各有它事法的樣貌跟用途,不會 桌子的用途跟樣貌跟 念珠相同,所以 相互之間相望不同,故 非內也非外,這就是各事法之間有不一的關係!
上面三句 事法跟事法間 相融 不異,最後一句 事法跟事法間 有用途跟樣貌不同 不會混雜的關係 故非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