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心善寺臉書 妙覺佛教空中大學
華嚴學堂
首頁 華嚴學堂

2025-08-15惠謙法師講華嚴發菩提心章(28)

2025-08-15

 

 

(理事無礙觀細說十門)

    問:「理既全體遍,一塵何故非小,既不同塵而小,何得說為全體遍於一塵?又一塵全匝於理性,何故非大?

若不同理而廣大,何得全遍於理性?既成矛盾,義極相違!」

 

答:「理、事相望,各非一異,故得全收,而不壞本位。

---------------------------------

解:上次 外道執微塵之事相是小,執全理的事相是大,怎麼可能 全體理體的事 遍周在一塵當中,而全體沒變小?或是說 一塵 當中全周有 全體之理 而塵也沒變大?

這個就是他不明白 理 跟 事的表現義理不同,不能用相 來譬喻理!

好比 全體之海的海水 跟 一波之海的海水,兩個水性 無二無別,水性 非關大小!或說 水性的濕性 沒有多浪少浪 全體一浪的分別!

 

但是 外道不懂 理體周遍性是不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譬喻的!

因為執事 大小 故產生這樣的疑問!

 

理既全體遍,一塵何故非小,既不同塵而小,何得說為全體遍於一塵?

又一塵全匝於理性,何故非大?

整個理體的全體跟整個宇宙依樣大 塞在一個微塵當中,為何 一塵當中的全體沒有變小?

又一個一塵 可以包住整個理體宇宙體 應該要變大 為何沒有變大?

上次我們有用 因陀羅網境界門的天珠 全體之珠也沒變小 一珠能映入全體之珠也沒有變大 作為譬喻!

 

若不同理而廣大,何得全遍於理性?既成矛盾,義極相違!

既然 塵 跟 全體很大廣大的東西 可以

 

答:「理、事相望,各非一異,故得全收,而不壞本位。

法藏大師 回答:

這裡 理 跟 事之間的相望,是有不同的,理跟事 不一不異,好比 理看事是不一不異,事看理 也不一不異,所以 一微塵可以收下整個法界,也不會破壞掉 小大的相狀的樣貌,但是卻可以 一塵之小可以收整體之大的法界!

好比 一個小小的波浪 收了整個大海水,波浪也沒變大 整個大海水也沒有變小,因為 整個大海水 跟 波浪 非一,但是水性相同 故非異!

這樣用理望事 跟 事望理 可以發揮下面兩種四句道理的探討跟發揮!

由此可知 佛跟眾生 也可以譬喻這種不一不異的關係!

不是離開了眾生而有佛可得,也不是離開了佛 而有眾生可得,故我們跟不是異,是同一個法界體;但是 事相上 眾生 跟 佛 還是不同 故不是一!

好比 一浪 萬重浪 前浪 後浪 都是同一水性,就知道這些浪 全體 局部 都非異!

這一點 我們不管是哪種波浪 都同是大海水性,故 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 雖然相貌不同 但是 體性皆是空性,沒有不同,故稱為照見五蘊皆空!

 

雖然 水性都非異 但是相貌 不會破壞他的本來樣貌,小浪一定不跟大浪同,一浪一定跟全浪不同,整體大海之大 一定跟一浪之小 一定不同,故非一!

雖然 照見五蘊皆空,但是不壞 色受想行識 之間的樣貌跟法相 的樣貌,法相之間歷歷分明 不能混雜! 同樣的善因善果 惡因惡果 的因果 雖然都是空,但是 善因惡因 也不能混淆,因為 善果的樂果 惡因的苦果 畢竟受報相貌還是不同!

所以最後 理跟事都有 不一不異的關係,故能全收 而不壞本位!

所以小可收大,但是不壞 大跟小 本位上的差別!

----------------------

先、理望事有其四句:

一、真理與事非異故,真理全體在一事中。

二、真理與事非一故,理性恒無邊際。

三、以非一即是非異故,無邊理性全在一塵。

四、以非異即是非一故,一塵理性無有分限。

---------------------------------

解:

先、理望事有其四句:

下面我們 先從 理體 來看望事 的角度 有下面四句的探討 不一不異的關係!

以真理為主,事是客,從理的角度來看事:

好比 前一陣子 蘇俄 產生海嘯警報,因為有大浪 所以才危險 才要發海嘯警報,因為大浪會死人 會產生市區的破壞,你不可混淆 大浪 跟 小浪的緣起說是一,但是 大浪跟小浪 都是水 所以你也不可說他是異!

 

  • 真理與事非異故,真理全體在一事中。

真理跟事 從理體上來看,真理跟事 是沒有差別,所以 真理的全體 都在一事當中,自然沒有問題!

所以 整個大海水是理 一波也是理,自然 兩者皆理 故非異!

由此可知 真理跟事 沒有不同,故 真理的全體 自然也在一事當中,因為真理之性周遍法界 跟事性 並無不同,故同理可證 事性本具真理全體!

 

  • 真理與事非一故,理性恒無邊際。

真理 的理 跟 事 也不是相同,故非一,

好比 跟真理相應的善法 跟 未跟真理相應的善法 兩者間還是有不同,故非一;好比 以色列 跟 中東國家 雖然都是同一個祖先,或是說都是同樣是人,雖然同根生 但是還是有所不同!

它們之間 因為緣起跟看法 生活習慣不同,故不能說是一!

 

如上所說 真理跟事 非一非異,但是他們的體性(真理之性 事性)都沒有差別,自然不管事性 還是理性 都是恆常沒有邊際!

理性沒有邊際 而事相是有差別 故說非一!

 

 

  • 以非一即是非異故,無邊理性全在一塵。

以 非一 就是非異 的緣故,故 全部無邊的理體之性 都在一塵當中本自具足!

非一 跟 非異 不是兩樣不同的東西跟概念,因為非一就是理性恆無邊際 非異就是真理全體在一事之中,非一就是理體恆無邊際 都收在 一事當中 故說 無邊理性全在一塵!

這裡 非異就是性空 非一就是緣起,這裡說 緣起 就是性空,故緣起的一塵 本具全體理體性空!

 

 

四、以非異即是非一故,一塵理性無有分限。

以非異 即是 非一 的緣故,故 一塵之事當下之性 自然有理性無差別 無邊際 無可界邊可得!

這裡 非異就是性空 非一就是緣起,這裡說 性空 就是緣起,故一塵這一事緣起之他的理性 實際就是具有無有分際的理性之相!

 

從生活中我們看 禪宗僧燦大師的信心銘:

至道無難,惟嫌撿擇,但莫憎愛!

因為我們有分別 對於境界起了討厭跟喜歡的情緒,你就會在 種種事相上 無法洞澈事事之間都全周理性,並無不同,產生 憎愛 就造無邊之三有之業,

----------------------

次、以事望理亦有四句者:

一、事法與理非異故,一塵全匝於理性。

二、事法與理非一故,不壞於一塵。

三、以非一即非異故,一小塵匝無邊真理。

四、以非異即非一故,匝無邊理而塵不大。思之。

---------------------------------

解:

次、以事望理亦有四句者:

下面我們 先從 事相 來看望理體 的角度 有下面四句的探討 不一不異的關係!

現在以 事為主 理為客,由主來看客!

一、事法與理非異故,一塵全匝於理性。

一個事法 跟 整個理體 不是異 不是不同,因為沒有不同,故一塵 可以包圍整個大海水全體理體!

非異 所以在相的事上 一塵 包容整個無邊大的理體!

 

二、事法與理非一故,不壞於一塵。

因為 事跟理 你不可說他們之間是一,故 一塵之小之相 不會破壞掉!

表示 事相 跟 理體還是有不同,理體是大, 事相還是小的,大跟小 自然事相還是有所不同,故說非一!

因為非一故,所以 雖然 一塵可包住整個理體 但相上沒有破壞一塵之小相!

 

三、以非一即非異故,一小塵匝無邊真理。

所以 事法跟理體 非一就是前面第二句  非異是前面第一句,故 一小微塵 可以包住無邊的真理!

這一段 相上沒有破壞一塵之小相 是因為一塵本具全部的理體,故一塵之小相可以包容具足無邊的真理之理相!

 

四、以非異即非一故,匝無邊理而塵不大。思之。

故非異 即是非一,因為它可以匝 包住無邊的真理,但是 一塵之相也沒有變大!

這一段因為一塵本具全部的理體 但卻不壞一塵之小相 ,故一塵雖是小相 卻可以包容具足無邊的真理之理的大相!而一塵也不會包具無邊的理體之相 而變大 破壞他的一塵之小相!

 

 

好好思考這樣的道理,我們就想 我們跟無邊十方諸佛 是一還是異?!

好比 米飯的米性 跟 石頭的石性 都是空性,並無不同,但是緣起上 石頭 畢竟不是米飯,你不可能用石頭 煮成米飯!所以 空性 非異,石跟米的緣起 非一!

回上一頁
  • 886-3-487-1028
  • 886-3-497-0466
  • simjbou@gmail.com
  •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里埔頂路416號
  • 周一至周日:05:00 - 21:00
歡迎大家捐款護持正法道場
郵政劃撥
戶名:心善寺 劃撥帳號:50261384
銀行轉帳
台灣企銀新屋分行(050)
戶名:心善寺 匯款帳號:31512015576

此網站內容為心善寺所有,非許可禁止改作、抄襲,並用於商業用途。
轉載需註明為本站所有之出處,正法內容為佛教弟子所擁有共同追尋,正法資源請小心呵護使用,如護眼目。
Copyright © 心善寺 2025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