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法四句者:若色即空,還有二過失:
一、壞俗諦過,以青、黃等色即是真空,則無別俗故。
二者、壞真諦過,既以青、黃等相為真空,則別無真空故。
---------------------------------
解:
上次有講發菩提心 有四種過 也就是四句 會障礙發菩提心!
四句 也就是一 異 也一也異 非一非異 這四種 這四句!
所以要離四句!
第一句 有 跟 無 是一樣的,就是一,是有問題的!
就法四句者:若色即空,還有二過失:(從人的角度去看)
這裡說 如果世俗締的色 就是空,這是有問題的!
壞俗諦過,以青、黃等色即是真空,則無別俗故。
第一種來說 會壞了世俗締上面的分別,你不能說 青黃等色相即是空,
例如:你不可說 做壞事是空的,那就壞了因果!因為會壞世俗的因果率!
也不能 男 跟 女 都是空,如果這樣世間就亂了倫理!
故說 如此執色就是空 就會破壞了世間所見的俗締!
二者、壞真諦過,既以青、黃等相為真空,則別無真空故。
第二個,如果 俗締 就是空,那就壞了 真空締 的過失,因為 青 黃等相並不是都是空的,那就變成 空 沒有她的獨特性,就跟凡夫的世俗締跟聖人見到的空締就沒有差別了,問題是 凡夫所見的俗締見不到空締 跟 聖人見到俗締見到空締 是不同的!
-------------------------------------------
若空即色,亦有二過失:
一、壞真諦過,以空是青、黃等,則無真空故。
二、壞俗諦過,以真空為色,則無妄色故。
---------------------------------
解:
現在 要講第二句 有 跟 無 是不一樣的,也就是異,這也是有問題!
若空即色,亦有二過失:
這一段是 空即是色 從法的角度去看:
壞真諦過,以空是青、黃等,則無真空故。
因為第一個會壞了真空的過失,因為 真空 就變成 青黃等俗締的色法,就破壞了真空的義理!
壞俗諦過,以真空為色,則無妄色故。
第二.產生了壞俗締的過失,因為 把真空 當成是真色,那麼就沒有虛妄的色相的道理!
如果空就是色,因為空是真實的,那麼那些顯示的色相就都變成是真實的,就找不到虛妄的色相,就破壞了世俗締的差別道理!
例如:地球是大還是小?那要從依他起性來比較就知道他是大還是小,從太陽來看是小,從 微塵來看就變成大!如果 真空即是色,那麼 地球認為他很大,那就是真實的大,就沒有可以比較的小,但是 真實世俗締 來說 大跟小 都不是真實的,是虛妄的,因為他是對待分別出來的!不是絕對的!
所以世俗締 並沒有錯,錯在 凡夫虛妄的分別,本身是 依他起性 相對的因緣來認定這個法,故說是空締!
因此從空締上來說 沒有絕對的對 或錯,也沒有絕對的好或壞,都是因緣相待故而產生俗締的差別色法!
----------------------
第二非即亦不可者,亦有二失。(具人及法)
據人四句者:若色不即空,有二失:
一者、凡迷不成過,以所見色,非虛妄故。
二、凡無悟聖過,以所見妄色,隔真空故。
---------------------------------
解:
我們上面分析完 色 空是一是有問題的,下面進入第二句 色空是異是有問題的!
第二非即亦不可者,亦有二失。(具人及法)
第二句 非即 就是不一樣 就是 異!這也是不對的!也有兩種過失!
也就是 認為 色 跟 空是不一樣的,這也是有過失的 也是不對的,因為中道來說 要不一不異 才能顯實相!
所以 異 也不可!
這裡也兩種過失(色不即空 跟 空不即色)!
據人四句者:若色不即空,有二失:
從聖人跟凡夫 兩種人的角度來看有四句的過失:
先從 色不是空,會有兩種過失:
一者、凡迷不成過,以所見色,非虛妄故。
實際來說 凡夫跟聖人 不一不異!凡夫不能說他是聖人 也不能說他不是聖人!
如果色不是空,那麼凡迷 就不會產生過失,如果色不是空的話,那麼色就是真實的存在,問題是這樣的凡夫所見的色 就不成虛妄了!
那麼凡夫 看到的色相就不是虛妄 就都變成真實的,那麼 凡夫所見 不就變成是跟佛一樣?!
好比 假設 凡夫見到 紅色 如果不是真實,那就變成 你見到的是真實,那麼就不能說凡夫迷惑了!
那麼凡夫本來就是聖人,那就不用修行 也能成為聖人了!
二.凡無悟聖過,以所見妄色,隔真空故。
如果色不是空的話,那麼凡夫就永遠都見到色 都見不到空了,那麼凡夫就永遠都不可能變成聖人了,因為 色跟空 就是兩碼事,那麼凡夫就無法變成聖人!
那麼凡夫跟聖人就相隔,永遠無法從凡轉聖!
----------------------
若空不即色,亦有二失:
一、聖智不成過,以空取色外是,非真空故。
二、聖不從凡過,以空異妄色,聖自聖故。
---------
------------------------
解:
若空不即色,亦有二失:
這裡從人的角度來看,空 不即是色,也有兩種過失:
聖智不成過,以空取色外是,非真空故。
那麼聖人的智慧就產生無法成就的過失,因為 就會從空當中取色,色空兩隔,那麼聖人就看不到真空,就變成 色外另外取的空,這不是佛法講的真空,那麼聖人的真空就不能顯現!
因為 不是離開 色外另外有空,因為色空相隔,聖人就見不到真空!
聖不從凡過,以空異妄色,聖自聖故。
如果從 空不是色的話,那麼 聖人就不能跟凡夫相連的過失就出來了,因為 空 異於 妄色,那麼 凡夫 怎麼修 也無法成聖,因為聖凡兩隔!
因為 空 跟 虛妄的色相 是分隔的,那麼凡夫永遠都是凡夫了,因為真空 是 妄色,而不是 空 跟 色 兩者間兩不相干,如果空色兩不相干 那麼 凡夫跟聖人也會變成不相干了!
那麼凡夫永遠都不可能 轉凡成聖!
----------------------
就法四句者:若色不即空,亦有二失:
一、壞俗諦過,以色不無性,則待緣不得有故。
二、壞真諦過,以不會色歸空,則無真空故。
---------------------------------
解:
接著從法四句來看:
如果 色不是空,就會產生兩種過失:
就法四句者:若色不即空,亦有二失:
壞俗諦過,以色不無性,則待緣不得有故。
首先會產生壞 俗締的過失,色如果不是空,那麼色就變成實有的,這就不對了!
因為俗締上來說 色是緣起而生的,以色相來說 他就是(不無)有自性了!也就是 色可以自己獨立存在了,這樣色就不是待緣起而產生出來!
因為 色是無自性 才能 依他而起 是要待緣而起!
例如 今天 心善寺講法,真實來說 要待場地/講師/學生等緣起 才能產生出來!
如果 心善寺講法 是有自性的話,那麼就不需要待緣而起!那麼 就講法 不生不滅 沒有生滅了,這就壞了俗締!
壞真諦過,以不會色歸空,則無真空故。
第二種來說 也產生破壞了真諦的過失,因為真正的真諦 他是會色歸空,如果說 色不即空 那麼就色空兩隔,那就不是真空,那就破壞了真空的真諦!
因為一切世間的萬法 都要賴因緣和合而生,如果 色不是空,那麼色 就變成無因而有!那麼就破壞了 真空的道理!
----------------------
若空不即色,亦有二失:
一、壞真諦過,以色外斷空,理非真故。
二、壞俗諦過,以空非色妄,無依故。
---------------------------------
解:
若空不即色,亦有二失:
這裡 空 不是色相的話 也有兩種過失:
壞真諦過,以色外斷空,理非真故。
如果 空 不是色 就破壞了真諦,因為 空 跟 色是兩隔斷的話,那麼色相之外 另有
斷滅空,這種斷滅空 不是佛法要講的空締 真空,那麼這種 空的道理 不是佛法要表達的真空的道理!
二、壞俗諦過,以空非色妄,無依故。
如果空 不是色的話 會產生破壞俗締的過失,如果 空 不具色的妄性的話,那麼這個空 就變成實在的空,就變成 斷滅的空見,斷滅的空見 好像 虛空中的花相!虛空本來就沒有花,所以所見的花 是 妄見 妄相!
這個虛空的花 是從虛空 才能看到 花,要建立在虛空 才產生花的妄相,所以花要從依他起性 要有虛空之體 才能顯花的妄相!
如果 空 跟 妄色 是相隔的話,那麼 妄色就沒有依附之體,自然 妄色 無依可起!
那麼俗締 就無法成立了!
如果空不是色的話,因為空 不是虛妄的色相,那麼 空 跟 虛妄的色相 就是分開的 相隔的,那麼就不具依靠性,那麼 色相就沒有辦法依 空體的虛妄 而起!
那麼就壞了俗締的道理!因為俗締必須依在真締之上 才能產生俗締,那麼 二締才能圓融!
上面講的人 來說 凡聖是具相連性的,從法 來說 真俗二締是相通性的;如果 色空 是異的話,從人的角度來看 凡聖間就不具相連性,從法來說 真俗之間就不具相通性!
所以 發菩提心 要離四句,也就是要離四過,要離一 也要離異;後面會講 要離也一也異 要離非一非異!各自都從人 跟 法兩個角度去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