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心善寺臉書 妙覺佛教空中大學
華嚴學堂
首頁 華嚴學堂

2025-05-16 惠謙法師講華嚴發菩提心章(17)

2025-05-16

 

 

十者、自有眾生尋教得真,會理、教無礙

常觀理而不礙持教,恒誦習而不礙觀空。

故《經》曰:

成就第一誠諦之語,如說能行,如行能說,乃至學三世諸佛無二語,隨順如來一切智慧等,此則理教俱融,合成一觀,方為究竟也。

---------------------------------

解:

十者、自有眾生尋教得真,會理、教無礙

常觀理而不礙持教,恒誦習而不礙觀空。

第十種人 是最圓滿的最正確的學佛的人,這裡的眾生 他可以透過種種所尋求得到的教理當中得到諸法的實相,諸法實相的理 是離開一切相對待的境界,所以這種人 暨可以透過種種的教法會歸超越言語文字思維的分別的理體 道理,又能針對這種絕對究竟語言文字的真理可以隨緣教理無礙!

所以 他能夠會意一切語言文字的理體 又能隨說通達語言文字究竟的教理教法,兩者相通無礙!

故能常觀察理體不動而又不妨礙持用教理教化無邊的眾生,可以透過可說的言教 權說一切不可說的真理!

又能恆常誦習無邊的教理 又不妨礙無間斷的觀察 本來不動的空性理體!

故可說無邊的言教 能觀不動的理體無障礙!正所謂 說法者無法可說!

也就是 說而無說,雖然無說也能說而無盡而又辯才無礙!

這也就是理教無礙的境界,也就是心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中論的依二締說法!

也就性空緣起 就成了教,緣起性空 就成了理!

也就是 能夠從空出有,從不可說的理 要從空順應眾生隨緣 去說法 去解決當下眾生的一切問題;也就是照見五蘊皆空,也要能度一切苦厄,也就是 能普門的為眾生隨應說法示現跟利益眾生!

好比 千手觀音 千手每隻手都拿不同的法器 隨緣給眾生跟自己度一切苦厄,解決眾生各式各樣的問題 而離苦得樂!

恆常誦習 那個教法,雖然在生活中修習各種方便的法門,法門雖方便有多門,都能念念不離當念這一念心的理體當中不動無障礙!

好比 度眾生要學語言 要學一切工巧 各種世俗的巧門 甚至學習很多佛法,這些都只是度化眾生的工具,雖然黯熟一切的佛法方便八萬四千法門的巧門,但是都能不離當下一念清淨心的靈明靈覺無礙!

八萬四千法門 雖然恆常誦習,但是都能了達這 一切法都是本來都不可得,這樣在顯修一切法門之時 自然都能心得自在而無障礙!跟本心清淨相應!

因為世間一切法,包括 手機也好 電腦也好 AI也好 等等,都是依他起性,不離緣起,本是須賴因緣而成的空性而成!所以一切法的本體是空 是無自性!

所以六祖大師說:在慧之時定在中,在定之時慧在中!

故當我們修學一切法時都能知道 他的本體都是無自性 是不可得的!

所以理跟教 都要達到究竟的無礙 就是這種第十類圓滿的境界!

 

故《經》曰:

成就第一誠諦之語,如說能行,如行能說,乃至學三世諸佛無二語,隨順如來一切智慧等,此則理教俱融,合成一觀,方為究竟也。

所以佛經上說:

如果能成就 第一誠實第一締之理,就要能所說的能去行持到那個境界,行持到那個境界也能無礙的說法無障礙!

也就是所說的能做到,所做到的也能無障礙的教導跟權說無礙!達到做說互通無礙!

也就宋學理學 所說的 知行合一!解行合一!

也就是所做的跟所說的都能是一致!

好比 我們 常常都念 心經 的照見五蘊皆空,不是口頭念念心經就是教作照見五蘊皆空,是必須在生活中的人我是非各種考驗的境界中 都能不取於相 都能如如不動,這才能稱為 說做合一!

好比 蘇東坡 自己在打坐中,自我感覺良好,自以為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結果被 佛印禪師 測試他一個[屁]的看不慣的境界跟事情,結果 八風吹不動,一屁瞋心打過江!

表示 知行合一不是空口說白話,需面對各式各樣的 毀辱興衰苦樂 的境界,都能如實的觀照 到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做到了 實踐到了,這才能說 做到 說道皆能融通圓通!

真正的佛法是要面對境界,把法實踐出來 運用出來,那才能說 是如說能行,能行如說!

這才是真正的三世諸佛的無二語!

所以才說乃至 能夠通透學透三世一切諸佛 權說一切不二的教語-達教理,也能隨順契入如來一切智慧—達理體,這就是 理教同時俱融通無礙,合而為一成圓觀,此才稱為這十種人當中最達究竟之處!

因此 要老病死 現前之時都能如如不動 的去練,去行到 如幻不二,這才是真正如說能行 能行能說!

這樣如說能行 就是跟佛 是一樣的,故稱為合於佛陀的大智慧!

佛陀的無上的大智慧就是如說能行 能行能說,尋教理 透過聞思修 來證通達八萬四千究竟通達無礙的教法跟道理!

所以學佛要 依教奉行,就是要如說能行,有去做到 才是依教奉行!

這才是學習諸佛無二的真實語,隨順契會如來一切智慧!

所以這裡是說要契入 如說/能行/契理這三者的條件!

也就是 教 行 理 三門圓融圓滿,依教奉行 去觀行,才能最後證到那個理!

依聞思修證這四種慧的過程來說:

教 就是 聞思慧,行 就是修慧,理 就是證慧!

教跟理都能融合為一體,才是真正的究竟!也就是這第十種人的究竟正確的境界!

最後 回憶簡教這十種人 是學佛的十種不同情況跟過程,幫助我們檢視跟進步,才能真實的發起真實的菩提心!

如果教理不能通達 或是 雖明教理卻做不到,或是雖然做到 但是無法權現教理度眾 都不名為究竟!

----------------------

第三顯過者。

問:色空、空色為相即耶?為不相即耶?

答:有二門:一、顯過;二、表德。

---------------------------------

解:

上面我透過十種 修行人的過程來達到 究竟的過程,現在進入發菩提心 的第三個單元!

顯出發菩提心的過程中 會發生四種過失,你懂得這四種過失,並在實踐跟修行的觀照中 離開這四種錯誤,就能正確的發菩提心!

可見得要了解這四種錯誤的觀念,並且離開這四種錯誤的方向跟觀念去發心,才能正發菩提心!

顯過 就是 學佛當中不應該發生這些狀況!

第三顯過者。

問:色空、空色為相即耶?為不相即耶?

答:有二門:一、顯過;二、表德。

第三種是發菩提心 要避過這四種過失,第四種是表德的五門;這第三種跟第四種 都是透過 色空這兩件事在發揮!

色 就是有,空 就是無!

所以有人問:

有跟無,無跟有 是一樣的?還是不一樣的?

回答:

這裡講 開展出發菩提心章的 二門:

一個是 第三章的顯過;一個是 第四章的表德!

這裡講的是 色有 跟 空,是一?還是異?這個根本核心的問題!

也就是後面很期待 開展出 空 跟 有(色) 是不是一樣?!

也就是中論說的非空非色 即空即色 離四句絕百非!的中道第一締!

回上一頁
  • 886-3-487-1028
  • 886-3-497-0466
  • simjbou@gmail.com
  •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里埔頂路416號
  • 周一至周日:05:00 - 21:00
歡迎大家捐款護持正法道場
郵政劃撥
戶名:心善寺 劃撥帳號:50261384
銀行轉帳
台灣企銀新屋分行(050)
戶名:心善寺 匯款帳號:31512015576

此網站內容為心善寺所有,非許可禁止改作、抄襲,並用於商業用途。
轉載需註明為本站所有之出處,正法內容為佛教弟子所擁有共同追尋,正法資源請小心呵護使用,如護眼目。
Copyright © 心善寺 2025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