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心善寺臉書 妙覺佛教空中大學
華嚴學堂
首頁 華嚴學堂

2025-04-18 惠謙法師講華嚴發菩提心章(15)

2025-04-18

 

 

四者、自有眾生雖受持讀誦唯逐文句,不知義理,不解修行,唯以直心讀誦為業,雖無巧偽勝過前人,猶非究竟。此上二人俱不捨聖教而不得義理也。

---------------------------------

解:

四者、自有眾生雖受持讀誦唯逐文句,不知義理,不解修行,唯以直心讀誦為業,雖無巧偽勝過前人,猶非究竟。此上二人俱不捨聖教而不得義理也。

 

第四類的人,他只知道要誦經,以為誦經就是正道(舉例: 六祖壇經的法達法師誦三千遍法華經不解法華義,雖然是誦經的善人,但是違於依義修行的聖道)!

 

這類的眾生,雖然受持經典 隨著經典的文句不斷的去讀誦,但是不了經典的真正義理,也不了解經典所說的正確的修行是甚麼,只是傻傻的憨直的讀誦經典,不了解道理!

所以 佛法說要聞思修,聽聞佛法 還要去思維,沒有經過思維 就不可能得到正思維,就不可能了解正確的道理是甚麼 ?!

舉例來說:

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很多人都以世間人以為男女之色的色 為這個色的道理,實際上 正確的是佛法的名詞 色蘊的意思,色蘊 會跟眼耳鼻舌身 色聲香味觸 有關,是泛指 你六根所能緣到所有有色相的境界都是色蘊,如果沒有經過 善知識教你,沒有經過思維跟理解,很有可能把佛法的道理給誤會了他本來要表達的義理!

正所謂:依文解義,三世佛冤!

三世的佛都要喊冤枉!因為你理解錯誤佛陀真正要講的意涵,用自己的想法誤解錯誤了!

所以,這種人有在念經 沒有好好思維,更別講正確的起修!

唯以直心讀誦為業,雖無巧偽勝過前人,猶非究竟。此上二人俱不捨聖教而不得義理也。

也就是用很直白心 不理解道理的方式去念這個經,沒有經過了解跟思維,這種人比前面的第三種人要好多了!

因為前面第三種人誦經 是為了求名利,例如:過去很多人都在趕經懺,念一場要多少價碼,雖然嘴上念經但是心理想的都是名利!

第四種人比第三種人好,他念經沒有求名利心,也沒有巧妙的偽裝 想要勝過他人!

這一點讓我們反省 我們 念經持咒 多少遍,跟別人爭強比較,是不是連第四種人都不如?!第四種人 都還不捨聖教,但是念經是沒有求名利跟比較的!

他只是跟著經典一直念,但是沒有深入經文內的義理!這種人很可惜!還是無法達到究竟!

所以以上第三種人跟第四種人都不捨聖教但是都不通義理跟道理的,都不是很理想的!

所以第一種跟第二種人都是具捨聖教,第三種跟第四種人雖不捨聖教但是不達聖教,比較多的佛教徒都是第三種跟第四種這種人!都很直得我們省思!

 

----------------------

 

五者、自有眾生讀誦聖教,分知解行,隨力修行,多讀文句,少有修行。雖是好人,猶未究竟。

---------------------------------

解:

五者、自有眾生讀誦聖教,分知解行,隨力修行,多讀文句,少有修行。雖是好人,猶未究竟。

再來第五種人,這種人雖然讀誦聖教,也以分別理解經典的道理,也知道要去修行!

但是隨著隨緣的機會知道要去修行,但是大多只是知解之徒,多讀佛教的文句上面去鑽研,但是只在知解上用功,但是很少真正的去親自的修正自己的身口意的行為!

這種人雖然是佛門中的好人,但還是無法達到究竟!

一般來說有來心善寺跟妙覺佛教空中大學 好好學佛法的,大都是第五種人以上,這裡講讀誦聖教,分知解行,就是 你雖讀誦聖教,但是只是部分的了解佛法跟了解該如何去修!

這種人 他已經知道要怎樣去修,但是不是大捨身心的去修,而是隨分隨力的 散漫的去修!

這種人雖然懂得佛法名詞,但著重於開始有點讀有點修,但是修的很少!

雖然了解佛法,但是經文的智慧起不來,一旦遇到境界 觀照的智慧不熟練 起不來,故說是少有修行!

如果 遇到境界可以把佛法用得出來,可以克服自己的境界跟煩惱 就會進步到第六種人!

故說 第五種人 雖然是佛門中的好人,但是還無法究竟 也就是佛法還用不出來,一遇境界 佛法用不出來,就容易跌倒!

第五種人 算是佛門中  很多人都落入這種困境的修行人!因為修得太少,但是遇到境界還是隨著煩惱習氣去轉!離究竟還很遠!

 

----------------------

 

六者、自有眾生廣尋聖教,遍知解行,漸略聖言,而順教修行,取意專修不復多讀。此雖復勝前,猶非究竟。

---------------------------------

解:

六者、自有眾生廣尋聖教,遍知解行,漸略聖言,而順教修行,取意專修不復多讀。此雖復勝前,猶非究竟。

第六種人,這種人比第五種人更好!

 他會更加愛好去廣大的去遍尋跟學習佛陀的聖教,而且對於佛法的經文跟道理都能普遍的知見跟深入了解,也知道要如何去修行!

但是因為有點熟練,因為熟練於修行跟道理,所以漸漸的了解聖教的文字跟言教(找到聖教的key或要領)!

但是他專門只想 一門深入,其他的都不修!

很多人都誤解一門深入的道理,以為只要學一門就好,其實 學佛還是要廣學多聞.這種人不願意廣大的學習跟涉獵了解佛法的道理!

例如:有很多人 都說:念一句佛號就好,其他經典 都不要去學不要去讀!

這就是錯解一門深入的意思,真正的一門深入,不是以一廢多,取意專修 就只取一門修 其他都不修,不復多讀 就是不去廣泛去學習其他更廣更深的道理!

一門 是 超三空解六結,就是只學一門 其他都捨棄了!

佛陀時代,很多增上慢聲聞都是這樣,我們這個時代 也有很多人會產生這樣的問題,雖然這種人只顧著修一門解行,其他的解行的幫助都沒有!會很容易造成偏差!

這種第六種人 都是前面雖然廣學多聞,但是當瞭解以後 就只挑一門 其他的都不學不修!

其實,佛法的一門 大都必須 專修一門,也需其他雜門的輔助,從廣學多聞跟多種角度 多種法門的截長補短的這一門的知見,才不容易走偏!

 

 

 

----------------------

 

七者、自有眾生受持聖教深會其意,亡筌得實,唯在修行,不復尋言。雖捨教筌,猶非究竟。

---------------------------------

解:

七者、自有眾生受持聖教深會其意,亡筌得實,唯在修行,不復尋言。雖捨教筌,猶非究竟。

第七種人,這種人 他修行聖教的解行,但是已經深會解行背後的義理!

也就是 我們說 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就是他已經透過戒定慧 已經達到 解脫 跟解脫知見!

深會修行的聖教其義,已經達到 亡筌, 筌就是 捕魚的一種工具,這種人 他修行已經深入到 亡筌,也就是已經超越了對於聖教的(語言文字)修行的工具,已經達到深得聖教背後所要契悟的道理!也就是他已經體解大道了!找到修行的key要領!

前面第六種 的修行人 還依賴聖教的語言文字去修行,第七種人他已經深達文字背後所要達到的道理,這種人的功夫已經達到,二六時中都已經契悟到不可思不可議的道理當中去修!

     只是不想進一步的廣修廣學菩薩道的所有法門,只想 安安靜靜的只想自己修行!不用再尋其他佛法的教理!

這種雖然達到 捨棄了教理的語言文字的工具跟道理,就已經悟到道,但是仍只偏於他只有自覺!

但是還做不到覺他,覺他 還要靠語言文字跟教理的善巧方便去教化眾生,才能成就佛道!

所以說還不能算是究竟!

也就是這種人 雖然已契入道理,但是還無法辯才無礙的去文教上去普遍利益教化眾生!

回上一頁
  • 886-3-487-1028
  • 886-3-497-0466
  • simjbou@gmail.com
  •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里埔頂路416號
  • 周一至周日:05:00 - 21:00
歡迎大家捐款護持正法道場
郵政劃撥
戶名:心善寺 劃撥帳號:50261384
銀行轉帳
台灣企銀新屋分行(050)
戶名:心善寺 匯款帳號:31512015576

此網站內容為心善寺所有,非許可禁止改作、抄襲,並用於商業用途。
轉載需註明為本站所有之出處,正法內容為佛教弟子所擁有共同追尋,正法資源請小心呵護使用,如護眼目。
Copyright © 心善寺 2025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