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者、無疲倦心,謂於一一難行多時,勇悍無疲倦故。
七者、常心,謂於一一行,各盡未來際,念念相續恒不斷故。
---------------------------------
解:
上次我們講完發菩提心的深心的前五種心相!
我們說過 深心 偏於理事無礙觀,前面的直心 就是真空觀,空中出假,從直心的空性當中以無量的善法來圓滿自利利他的菩薩行!
菩薩行,不是只有空性,空性的價值 在真空觀中說過 色空不二才是真空,而不是斷滅空!
換言之,依體起用,才是真空,由用歸體才是真空,從真空中 積極的創造菩薩行的各種因緣,累積菩薩道的福慧資糧!
六者、無疲倦心,謂於一一難行多時,勇悍無疲倦故。
深心的無疲倦心,就是不會覺得累!有疲厭心一定會覺得累!
例如:地藏菩薩 度眾生無量無邊 不覺得累!
這裡講 一一的困難的行持,而且累生累劫那麼久,一一 難行就是太多難做的菩薩業,多時就是很久;我們學佛 當中 常常發心覺得自己做很多 就覺得很多了 就會疲厭了,或是做瞭很久 很容易就會覺得一段時間就覺得要休息一下!因為疲厭了!
例如:我們念佛 念一百聲 幾百聲 還不會累,但是一念到一千聲一萬聲 就會覺得念多了 要休息一下,這是疲厭!或是 念佛 拜懺 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還好,但是 念一天 都還不能休息 就想休息 這是疲厭!
念佛 拜懺 還容易!但是 遇到境界考驗,例如:念佛 拜懺 繞佛,結果還生病,還被人指正,這就我們一般人很容易受到挫折 受到考驗,就覺得很難!
或是 我們 發心 要宣傳大家 來講堂 來佛寺,來聽經聞法!很難把人度進來!
很容易面對到 挫折跟困擾,就覺得很難!
這裡更進一步 還講到 一一的難行,生命的現實 會遇到很多困境跟考驗,在這麼多的困境跟考驗當中,你都可以勇敢悍勞忍苦,不覺得有疲倦,這個稱為 無疲倦心!
又難行之處,每個人的難行之處都不同,因為根機不同故,例如:有人音感不好,你要他打法器,他會覺得很難;有的人不會做菜,你要他去大寮替大家發心煮菜,他會覺得很難!
過去 心善寺 有一位居士 他很喜歡念佛,但是要她拜懺 她很討厭,覺得 拜佛很累很難,於是師父跟他說:因為你過去生 很少拜懺,所以拜懺 覺得很難很累,因為過去生薰修得不夠,才會覺得這一生拜懺很難 很累,但是不要怕難 不要怕累,要 勇悍去拜懺,努力去把他拜懺拜熟悉,一旦你拜佛拜得熟悉,勇於承擔不怕困難,自然拜久越拜越輕鬆,越拜越快樂,最後 生處轉熟,熟能生巧,拜懺就拜得很好很快樂!
又 好像 我們學帶眾梵唄打法器,音感不好,很難學,但是為了帶領眾生 領眾發菩提心,打一次兩次三次…一百次一千次,熟悉了 自然生處轉熟,這個法門就熟能生巧,就熟練了!
所以學法 都是 重慮緣真,尤其 我們年紀大了要學法,覺得很老 學習能力很差,這個覺得老 覺得學習能力差 都是自己的妄想,總是計較 自己[我]老,[我]不行,都是這個[我]的妄想,才阻擋了我們學佛 行菩薩道的一切,因為你有這個[我]的妄想 才會覺得累 覺得疲厭!如果[無我],我都不可得,自然 沒有妄想,自然就不會有疲厭,這個就是無疲倦心!
覺得累都是起分別 起妄想,才會累,如果沒有分別跟妄想 那麼[累]也不可得!
由此可知 學佛就是要顧好這念心,因為一切唯心造,你一起心動念馬上就會覺得疲厭,如果不起心動念,則 疲厭的心也不起了!
所以我們學佛 不要去求順境,其實不論順境 逆境都是無生,本不可得,不分別逆境 順境,隨順因緣,則逆境 能增長智慧,順境能幫我們快速的增長道業!否則順境多則容易產生狂妄,逆境容易產生挫折跟逃避,都將不會增長我們的智慧跟道業!
學佛反而要越難 越勇 越覺得有挑戰性!就
七者、常心,謂於一一行,各盡未來際,念念相續恒不斷故。
接下來 深心 再講其中一種心相,就是 常心,常心 就是恆常心!
正所謂:學佛 第一年時 佛在眼前,學佛第二年時佛在天邊,學佛第三年時佛不見了!
因為沒有長遠心,沒有恆常心,所以很快就從精進變成懈怠放逸了!
例如:很多人 都有每天的定課,一天要念多少佛,念多少咒,念多少經!
一開始不求 太勇猛,求多,而求穩定,恆常心持續下去,就因為恒常,才能滴水穿石!
有恆為成功之本,學佛 學菩薩行 都要有恆心,不要中途中斷!
因為 中斷 就容易懈怠,好比 我們從心善寺 要到中壢火車站,走了999步 就差一步,就不去努力,那就差這一步一切都功歸一匱!
所以恒心很重要,常心 就是恒不斷心,我們於一一的菩薩行,都能從現在到盡未來際,都能念念相續,恆常不間斷 就是常心!
學佛最怕就是 間斷心 懈怠心;
學佛 最怕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因為你一直修菩薩行,修到起懈怠心 起了瞋心 違逆心,想懈怠休息一下,當下就是一種瞋心,瞋 就是遇到困難就起違逆心,就想逃避,想懈怠一下,自然就無法達到常心!
好像 我們講華嚴課 聽經聞法,是所有的佛法善行中第一,因為佛陀說法四十九年,最重要的功德跟菩薩行的事業就是 講經說法,讓大家聽經聞法,可見得聽經聞法的功德很殊勝!但是為什麼 華嚴課 不容易恒心,因為你要排除萬難,來到道場來聽經聞法,這種捨己時間 花各種努力的發心,這種發心功德不可思議!恆常如此發心,真的可以成就親近諸佛的習氣的善功德!
所以我們修行 要念念相續,把這個善念善行 菩薩行 不斷的薰習把他維持下去,這個就是恒心 常心!
例如:到道場中,很發心,師父 沒有讚嘆我,沒有信眾給自己關注跟掌聲!就會覺得發心 都沒有結果,就會疲厭 就會不想恒心的發心下去 就會起 我相 人相 就會有得失心 有生滅 就會恒心產生斷
例:彌陀經上說:極樂世界的蟲鳥樹林都在 念佛念法念僧
極樂世界的眾生為何容易成就?!就是 一直都在念佛念法念僧,盡未來際一直持續下去的環境,沒有間斷,所以才容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