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初直心中,具有十心:…..
七者、善巧心,謂觀真理,不礙隨事,巧修萬行故。
八者、不二心,謂隨事萬行,與一味真理融無二故。
九者、無礙心,謂理事既全融不二,還令全理之事互相即入故。
十者、圓明心,謂頓觀法界全一全多,同時顯現無障無礙故。
---------------------------------
解:
上次講完 直心展開十種心的特質的前六種心的特質,現在進入第七種心特質的直心相狀:
七者、善巧心,謂觀真理,不礙隨事,巧修萬行故。
觀察真理 是真性,這是不變,真理是不變的!
真理 是真性 實相的,所以觀真理是不變,真理是空,雖然真理是空,但是不能妨礙事相的隨緣,雖然空性 但是不妨礙隨著事相去普渡眾生!
才能符合 心經的色空不二之理,也才能符合 華嚴法界觀的真空 去除邪空觀的要件!
不妨事相的努力,所以因為隨著不同的事相 才要善巧方便的彈性去調整 萬種修行!
所以 世間有八萬四千種法,就要有八萬四千種隨緣法去普渡眾生!
所以 度化眾生要有很多的因緣,例如:心善寺 並不只有 大殿,還要有大寮 要有睡覺的寮房,也要有廁所 要有吃飯的地方,雖然各地方都是空,都是真性,但是隨著 度化的功用不同 也要隨緣的建設出這些不同地方跟設置!
所以直心的空性,並不是只是空,是還要可以隨著眾緣去善巧方便去 用心做 用心去設計 去作用!所以空性 要能隨緣,不能隨緣 就會有執著,就不是 與真空相應!
所以 真正的空性 是無所著的空性,而非頑空 或斷滅空的空性!
所以 我們要觀真理,要 隨緣的方便去不執著的用智慧去應對各種萬緣!
善巧心 就是不二隨緣!也就是清淨心修六度萬行!
偏於事相法界!
八者、不二心,謂隨事萬行,與一味真理融無二故。
不二,就是 隨緣不變的真理心,雖然你可以隨著各種不同的佛事萬行,但是你在隨緣做這些事情 都要你的心是清淨心 都要跟空性相應!
你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消歸自性,消歸自性 就是 消歸回到清淨心 回到無所著的心,這個才會真的 不二心!
好比過去 有一個 在家同修 來到寺院見師父,問師父說:
禪宗不是說 見性成佛,一見性就能成佛,為什麼 佛經上還說 要花三大僧祈劫 才能成佛?
這就是 他的心沒有達到 不二心,如果真的達到如如不動,達到不二心,那麼不管面對到 一剎那見性成佛 跟 三大僧祈劫成佛,都能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本來不二!
那有 一剎那 跟 三大僧祈劫的差別!
如果不能跟一味真理相應,那麼 就會起分別心,一起分別心,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就都出來了,那就不是不二心!
不二心 的心相 就是不二相,譬如:你在心善寺做種種事情,不管是掃大寮/還是做轉播/還是在大寮煮飯/還是聽經講法,都不起分別,都能隨做即了,都是一味,都是跟一味真理相應,這個才能稱為不二心!
所以好像在寺院中發心, 隨著各式各樣萬類的事情去發心,都可以跟著一味的真理相應,都能消歸自性,回事向理 融入無我跟空性 跟不可得,這才是不二心!
也就是跟正念真如相應!
所以不二心 是隨緣不變!也就是六度萬行都能清淨心!
偏向於理法界,不管做任何事都是不二!屬於理法界!
七八心是事法界 跟 理法界,後面兩種心 是理事無礙法界,跟事事無礙法界!
九者、無礙心,謂理事既全融不二,還令全理之事互相即入故。
上面講了 理事圓融 很孰悉了以後,就能理事無礙!
無礙心 就是 理跟事 是全部都能圓融不二的,好比 鏡子 鏡子當中沒有東西 這是理 是空的,
可是你看鏡子時 漢來漢現 胡來胡現,隨著眾緣 都會隨緣而現 這就不空了,會顯事相;
所以 能隨緣而現各種事這是 事,而實際雖然鏡子能現無量相而實際鏡子的本性是空無一物可得,空無一物卻能照一切事物,
雖然能照一切事物 而實際上鏡實無一物可得;
同樣的我們的心 本空,但能隨眾緣起因緣果報的各種事相,
雖然 心能起無量因緣果報的事相,但是實際心本無一物可得,這種 一切事本不離空理 的這個事,心性空無一物卻能照了萬物,照了萬物我們的心性實際是空無一物,
這個就是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然不動卻能了了常知一切,雖能了了常知一切 但是自心本來就寂然不動,這個就是楞嚴經所講的:妙湛總持不動尊,理跟事都能互融互入,就是無礙心 就是 理事無礙法界的心,就是無礙心!
好比念佛,念佛心就是在堅住妙湛總持不動尊,雖然你能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但是念第一遍 跟 念第十萬遍的那個心 本來不二,本來不動,雖然 那個能知道念佛的心是不變的/是不動的/是平等不二的,但是 念第一聲到念第十萬聲佛號都能了了常知 不會錯亂,不會顛倒!不會 一天只念一聲佛號 跟 念十萬聲佛號 用功的緣起 淺深多少而有錯亂相同!
事上來說 一天念一千聲佛號 跟一天用功了十萬聲佛號,在精進上的緣起還是有所差異,但是 每一念的直心 真性 本來不二!
所以 緣起就是性空,性空不離緣起,緣起當中本來空無一法可得,空無一法可得 也是照了一切無落差的時候,我們的心性 本來就是如此,空無一物的心可以照了萬物,可以普利一切眾生,雖然 普利一切眾生 照了萬物 但是心性本來空無一物可得!
這種 空 有 /真 俗 融通不二,就是無礙心 也就是 理事無礙之心!
好比金剛經說的: 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眾生 實無一眾生可得,所以 地藏菩薩 度無量無邊地獄中苦難眾生,而地獄中實無一眾生可得!雖然無有一眾生可得,但是不廢度無量無邊眾生!這樣正念堅住,就是正念真如!
好比心經講的 色空不二!
還令全理之事互相即入故,互相即入,就是互即互入,互入就會有互相 攝入,互即 就是色即之時本有空,就是色顯但是空隱,空即之時本有色,也就是空顯即是色隱!
好比 色顯 並不表示沒有空性,好比 浪相顯之時 水相即隱,不是離開水外有浪相,而是起浪時你看不到水性之相;如果 你看水性 則水性之相顯 則不看浪的妄相 則 性顯相隱!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同樣的道理!
這一無礙心 偏於 理事無礙法界!
好比 愛跟恨 是一體的兩面,當愛顯的時候 也就是恨隱的時候,恨顯的時候 也就是愛隱的時候!
因為 恨沒有了 才會產生愛,因為愛沒有了 才會產生恨!
所以 佛教要我們冤親平等,愛恨不二,因為愛恨是一體的兩面!
我們生活中很多人 都因為恨消而升起了愛,因為愛消了 而升起了恨!越恨的人 也是最愛的人,因愛才會生恨,因為愛而起執著起了在意 你才會去恨這個人!而越愛的人 也是最恨的人,因為在意 因為執著 一個人,才會因恨生愛!
這些情緒的本質 其實本來無愛無恨,本來平等,但因心起執念 才會有愛恨情仇!
又好比 娑婆世界是染污,極樂世界是清淨,染污顯時 即是清淨隱,清淨顯 即是染污隱,娑婆跟極樂 都只是一心一真法界性 本無清淨染污的差異,但是 隨著 清淨跟染污 而顯 極樂跟娑婆的不同!
所以我們看見這世間的萬法都不過是一體的兩面,所以 要超越這兩面的思維分別,超越心思口議,就能超越達到了達一真法界性的道理!
如此用功就可以
十者、圓明心,謂頓觀法界全一全多,同時顯現無障無礙故。
上面的理事無礙以後 的圓明心是講事事無礙!
如果 理事無礙的觀行 逐漸的純熟 就能頓觀法界 當下 就是全一 也是同多,全一就是空性不二,全多就是無量事法,
好比 海浪,太平洋中有無量的波浪,在見無量浪時同時即見水性,無量的浪都是水性這是見到全一,見到水性即見無量的浪相 這個就是全多,水性必起無量浪相,無量浪相不離同一水性之相,甚至 見一浪 就是見一切浪,見一切浪 即見一浪,這個就是見無量浪 不離一浪之相 就是見到全一,見到一浪相 就不離即是見到一切浪相 就是見到全多!
一浪之相 如同我們見到水性能起浪之相,那麼無量浪之相 也不離如見水起浪之相,一多不二,多一不二,都能在見一之時即當下能見無量,也能見無量之時即當下能見同一,同時顯現 無遮無障礙,這個就是華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無障礙的 華嚴三昧 事事無礙法界的圓明心!
圓明心 已經超越 無礙心的範疇,需具無礙心 達到純熟,達到剎那間 一念相應,法界觀所觀即成,故說頓觀!
他不是漸觀,需先無礙心漸觀的理事無礙觀的漸漸成就,一剎那 即見即成才能頓觀!
所以全一即具足萬法 故能全多,全多 本來清靜 故能全一,達到理事無礙純熟後 自然是事事無礙!即是華嚴的事事無礙法界!
直心要能正念真如,還是要有 事無礙法界,理無礙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的漸進成就 才能達到直心!
所以雖然菩提心說 直心的空性,但是這當中有深淺的不同!有華嚴的四種法界的差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