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心善寺臉書 妙覺佛教空中大學
������������
首頁 ������������

2023-06-29 惠謙法師講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34)

2023-06-30

 

 

四者.普代眾生受苦德。

謂修諸行法不為自身。但欲廣利群生冤親平等 。普令斷惡備修萬行速證菩提。

又菩薩大悲大願以身為質(音致)。

於三惡趣。救贖一切 受苦眾生要令得樂。盡未來際心無退屈。不於眾生希望毛髮報恩之心。

華嚴經云:

廣大悲雲遍一切。捨身無量等剎塵。

- - - - - - - - - -

解:

四者.普代眾生受苦德。

這是行四德中第四德 換句話說:

就是 代眾生受苦!

先了解眾生的苦是甚麼?要怎樣代受!

要代眾生受苦 你必須要有 自身的功德力,也就是要有修行!

沒有修行 就沒有顯出你的功德力!

好比 你要救人,你自己要有 能力 要有足夠的能力!

能量 能力的積聚,需要靠 修行的累功!

好比 你要 讓人願意來 聽經聞法 要接受 你度化的功德力,就要你的行為 能夠讓 眾生對你產生信心!

好比 美元,為什麼 美元 能成為 國際貨幣 必須要賴 大家對美金要有信心!

同樣的 你的功德法財 要能讓眾生 接受,願意來 修集佛法,就要建立 眾生對於度化的菩薩的信心!

有信心的時候,你的功德法財 就會有力量!

好比 股市,你對於 這家有信心,大眾都願意 來投資你 !

同樣 佛法有沒有這個力量,並不是佛法給你的,是你自己的修持 讓眾生對你有信心,最後 才能度化到眾生 產生這個功德力的信心!

由此可知,願代眾生受苦,應先從自身的修持 的離苦得樂 開始,當眾生 看到你的磁場 你的感覺 都是 五根 五力 都散發出道力跟七覺支八正道的解脫相的時候,你既然可以離苦得樂,眾生看到 能跟你學習 也一樣可以得到 離苦得樂!

這樣 才能產生 普度眾生的功德力,當眾生 都因為修持這樣學得的佛法而離苦得樂的時候,那麼就能顯出你為了修行而能真正願代眾生受無量苦 的功德出來!

所以 我們修學佛法 要從自身的五根五力下手,為什麼 五根五力的第一個就是 信根 信力,為什麼我們修學佛法無法成就,無法感化眾生,因為自己的信心不夠!

信心 是建立在 於佛法所說 所修的境界,印持為性,不可動轉為業,

這樣 不為一切境界所動 所惑 所搖擺,信心才會產生力量,才能真正的於佛法產生基本的功德力!

所以 信為道德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信心 是一切功德之母,可以讓你生起一切佛法善根的成就!

信心 是要從忍心不動,為開始,忍心 一開始的修行會苦 是因為我們對於解脫法不孰悉造成!

好比 我們喜歡懈怠放逸,那是無始劫以來 懈怠放逸習慣了,所以 懈怠放逸 很舒服!但是精進努力 就很苦!等到 習慣了 精進努力!精進就會變成樂!

 

謂修諸行法不為自身。但欲廣利群生冤親平等 。普令斷惡備修萬行速證菩提。

除了信心 跟解脫以外,還要 修一切修行 都要不為自身為考量!

信心跟解脫 是好東西,好東西要跟大家分享!

以此為樂,這是大乘法;如果 只求自己自身安樂 自身信心解脫,不管眾生 不願意分享 就成了自了漢,不符合 佛陀的本懷

所以 真正的修行一切佛法 都是為了 廣為利益眾生,一定要做到 冤親平等!

為什麼呢?

度眾生的心 要平等,不能分黨分派,不能 分對方跟你好不好 是親 還是冤,因為無始劫以來 跟我們有關係的冤 皆是過去是親而來的,就是 越在意你 所以當你的回報不合他意 他就變成你的冤!

同樣的 親 也是過去的冤而來,當你越在意一個人,當他對你的觀念改變時,仇人也會變成 不打不相識的好友 親人!

所以 沒有永遠的冤 也沒有永遠的親,都是跟我們有緣的,才會變成冤親!

由此 可知 所有的冤親都是我們過去的六親眷屬朋友師長徒弟,都要利益他們,你能夠有這樣的平等心,就是覺悟!

覺悟 就是無所分別 無所執著,好比 太陽 照射著大地,他平等的照射,不分好人壞人,不分冤親!

這樣才能跟空性 自己的本性 自己的本來面目 相應,才能得到解脫!

如果 心中還有冤親,就是還要生死輪迴!

譬如:三昧水懺 的 漢景帝袁盎諫殺晁錯的歷史實事, 晁錯 因為冤恨 追了 袁盎十世,這十世的冤心多苦!

普令斷惡備修萬行速證菩提。

由上面的漢景帝袁盎諫殺晁錯的歷史實事 因為心中有惡 無法解脫,菩薩要斷心中的惡,違反以往的生死習氣,修行菩提萬行,結果自然就是快速證菩提!

 

又菩薩大悲大願以身為質(音致)。

 

為什麼 菩薩 願意 代眾生苦呢?

因為心起大悲心,看見自己的生死苦,進而推求看見眾生的生死苦,當自己 照見五蘊皆空 離生死苦,自然 也感受到 眾生如果沒有佛法 沒有修行 還是要受這些苦,看見 這些苦 產生大悲心,悲 就是想要拔苦的心,正所謂:

惻隱之心 人皆有之!

這個是 推己及人 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有同理心 就會產生 想要拔除眾生苦的大悲心,有大悲心 就會產生 大願,大願:

上求佛道:自己往最究竟的解脫道法智慧前進,將有助於度化眾生的智慧心 跟究竟可以教導最究竟的解脫法!

下化眾生:以悲願,不惜以無量方便 無量善巧,令眾生歡喜 隨順他的性情 根性,令其真正的離苦得到解脫之樂!

菩薩以 大悲 大願 為身,對一般的人起悲心 還很容易,但是尤其是對我們最不好的人起悲心,更是不容易 更是能與解脫 看破放下 相應!

所以 釋迦牟尼佛 過去生,對於 對他很差很不好的人,反而發願 度眾生!

如 歌利王 對佛的前生做忍辱仙人 割手足削鼻目,他反而起大悲心 大願心,發願將來修行成佛的時候,要第一個度化他!

他不但忍辱,還要起大悲,越惡的人 更悲憫他會因為這個惡 將來要墮惡道,用自己的身體 做抵押品 抵押在六道輪迴中,不斷的修行 普度 慈悲 利益,本來佛過去生已經解脫自在了,可以不受三界生死的束縛,但是 為了眾生 不惜在生死輪迴的苦當中,建立跟一切眾生 結下善緣 結下將來可以讓這些有緣的眾生得到解脫的出世間的善緣!

這就是真正的 願代眾生受苦 的功德,皆以 大悲心 大願心 為體,所以說以大悲 大願,以身為至,這個至 就是 抵押的意思!

佛 為了要度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無量劫都以身在受 生死輪迴的老病死,不惜把生生世世投生三界的身體 抵押 在三界受身體的苦,受到 老病死的磨練!

這一段是 大悲 起大願! 是 以悲起智!

好比 唐玄狀大師 去 印度天竺取經,他的老師 戒賢大師 受頭痛之苦,受不了這種苦希望佛菩薩 讓他早點解脫,但是 菩薩告訴他:

你還有一個從中國要來求法的弟子要教學普渡的任務未完成,不能走,他將會 回到中國 對於 中國後世的佛法 產生很大的影響,造成很多人的解脫!

為了這個事情,戒賢大師 無論如何也要身體忍受這種苦,來完成 他的使命!

由戒賢大師的故事,可以了知 佛陀生生世世是怎樣 忍苦,只為了能普渡眾生!

這就是 願代眾生受無量苦得很好的典範跟案例!

 

於三惡趣。救贖一切 受苦眾生要令得樂。盡未來際心無退屈。不於眾生希望毛髮報恩之心。

這一段是 由大悲 起 大智,也就是 以智導悲,因為 不斷的付出 不斷的在六道輪迴 乃至三惡道中 去普渡眾生,救度眾生 令無量的眾生離苦得樂,他仍如同 無一眾生得度者!

菩薩道 如果不跟空性的智慧相應,就好比 你不斷的做善法 不斷的利益眾生,如果沒有跟空性的止觀 的智慧觀力,很快就會覺得自己做了很多很多,會覺得累!

如果 沒有你 沒有我 沒有所做的事情 真實的存在的話,三輪體空,悲智雙運,做無量 如同無作,度無量眾生如無一眾生曾經因為自己而得度,才能永遠的做下去 跟空性相應!才能永久 走得長久!

 

華嚴經云:

廣大悲雲遍一切。捨身無量等剎塵。

所以華嚴經說:

佛菩薩 以大悲的雲 遍及一切,不斷的捨身 受生 無量剎塵那麼多的劫數,所以自然招感到佛的淨土非常的清淨莊嚴!

 

 

- - - - - - - - - -

以昔劫海修行力。今此世界無諸垢。

謂眾生妄執念念遷流名之為苦。

菩薩教令了蘊空寂自性本無。

故云離苦!

- - - - - - - - - -

解:

以昔劫海修行力。今此世界無諸垢。

謂眾生妄執念念遷流名之為苦。

菩薩教令了蘊空寂自性本無。

故云離苦!

 

由於佛菩薩 幫助眾生得樂,修無量劫那麼多塵海時間的修行,為了讓所成就的佛土世界離開一切的染污跟垢染!

佛菩薩怎樣教化眾生能夠真正的離苦得樂?!

就是教導 眾生 都是因為 心中的妄想 跟 情執不斷 不肯放下,造成 這些執念 這些妄想 念念遷流,永遠沒有停歇 才產生輪轉的苦,

菩薩 教導 眾生了解我們的五蘊 這些情執 妄想 無非都是因緣合和而成,緣生無自性,沒有真實,本來就沒有真實的因緣合和的現象可得,而悟到 萬法本自空寂,沒有真實的自他可得,所謂的染垢 現象都是 如幻的現象,本沒有真實的自性可得!故稱為離苦!

真正的苦 是來自我們眾生的執念而起,但是 現象的法 是眾因緣聚合之下 暫時的假相 是無常法,無常一過 回歸本有,無一法可得,故稱為沒有自性 即是空!

這樣說,說歸說 眾生不容易做到!

好比 你賺十萬元 是靠你的努力 眾人的因緣 還是事的推成,才暫時借給你看的,錢不是真的給你的,轉眼就要給別人!

但是 我們不知道 這些都是因緣所生的暫時相,反而心中起了執念──

執著 這個錢為實有,突然 盜賊的因緣成熟了,你的錢就散了,因為執念 以為他是我的,於是就產生了患得患失的苦了!

所以 錢 說實在是 你修菩薩道的過程中的一個抵押品而以,暫時給你看一下!

知道他的本質是空 是無常的,就不會有眾生虛妄的執念跟苦!

好比:愛別離苦

為什麼 愛別離會苦?!

別離 本身不會苦!會苦的原因 是 因為產生愛 產生情執的感情!因為情執 才會苦!不然 你跟別人 別離,很歡喜的聚聚散散,開心的說 再見!並不會苦!

或是 怨憎會苦!跟 自己唱反調的人 相會,在一起 其實並不會苦!

但是因為 你的心 執著跟他的關係 是 冤怨,所以你就感覺到苦!

其實 相會 相離,是很客觀的現象,他的本質 本來就是無常,本來就是隨著因緣聚散,本質是空,並沒有所謂的苦樂,但是 因為你有愛憎的執著 跟 妄想,才會讓你產生苦樂的相對情緒跟感受!

所以 菩薩 照見 一切現象 都是 五蘊皆空,都是因緣產生的,苦本來就不可得!

那有甚麼真實的苦可得!

自然也沒有 所謂的 代受苦,因為苦都不可得,又哪有甚麼 代受 可得?!

菩薩 所謂的 代眾生受無量苦,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

因為 苦的本質 是空性,所以即使生處於 苦境 生死輪迴,也是清涼自在,處三界 如蓮花不著水,猶如 月亮不住虛空,又如刀切光!

本學期 休息二個月,下次上課9/14!

回上一頁
  • 886-3-487-1028
  • 886-3-497-0466
  • simjbou@gmail.com
  •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里埔頂路416號
  • 周一至周日:05:00 - 21:00
歡迎大家捐款護持正法道場
郵政劃撥
戶名:心善寺 劃撥帳號:50261384
銀行轉帳
台灣企銀新屋分行(050)
戶名:心善寺 匯款帳號:31512015576

此網站內容為心善寺所有,非許可禁止改作、抄襲,並用於商業用途。
轉載需註明為本站所有之出處,正法內容為佛教弟子所擁有共同追尋,正法資源請小心呵護使用,如護眼目。
Copyright © 心善寺 2023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