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心善寺臉書 妙覺佛教空中大學

2018年11月17~18日佛二法會紀實

2018-11-18

 

20181117 4500

30974273397 a49e03c17a b

心善寺今年的冬季佛二活動在11月17~18日兩日進行,這是心善寺例行的每年專修的法會!

以下是今年的佛二法會行程表:

  c652a5ce43ae734e8727ef7a8e10de256_4620693218520381386_181117_0001

 

以下為報到處及報到須知的歡迎看板:

  IMG_1035 IMG_1022 IMG_1034

 11/16晚間灑淨之後,第二日一早05:00開始第一隻香法會,以下是第一支香 大眾 恭送一遍 佛說阿彌陀經 以後,唱誦 讚佛偈 就開始 念佛

  DSC_3511 DSC_3508 DSC_3507 DSC_3512 DSC_3513 DSC_3514 DSC_3515

隨後過堂 用早齋:

 過堂中的影片:

 https://youtu.be/5mfjy0HuZAY?list=PLRn74IGb4v1sleeDC6zorxpvZTZAfqCPw

 

早齋前的供養:

 https://youtu.be/r_dn2_pyRZY?list=PLRn74IGb4v1sleeDC6zorxpvZTZAfqCPw

 

以下為過堂早齋的照片:

  IMG_1030 IMG_1033 IMG_1032 IMG_1031

以下為第二隻香 住持和尚為大眾授八關齋戒:

以下為授八關齋戒的影片:

https://youtu.be/BP76J7Y4nLo?list=PLRn74IGb4v1sleeDC6zorxpvZTZAfqCPw

 

以下為受持八關齋戒中的照片:

  DSC_3518 DSC_3520 DSC_3519 DSC_3526

  DSC_3525 DSC_3524 DSC_3523 DSC_3533 DSC_3532 DSC_3531 DSC_3530 DSC_3528 DSC_3527 DSC_3533 DSC_3551 DSC_3552

以下為八關齋戒後 唱讚佛偈及念佛繞佛:

影片部分:

念佛繞佛:

https://youtu.be/dGHCpm4I2xM?list=PLRn74IGb4v1sleeDC6zorxpvZTZAfqCPw

 

 https://youtu.be/RaK8lX9Wx6g?list=PLRn74IGb4v1sleeDC6zorxpvZTZAfqCPw

 

 坐香念佛:

https://youtu.be/-i2_pIAFd_Y?list=PLRn74IGb4v1sleeDC6zorxpvZTZAfqCPw

 

照片部分:

  DSC_3524 DSC_3525 DSC_3555 DSC_3556 DSC_3557 DSC_3558 DSC_3559 DSC_3560 DSC_3561 DSC_3563 DSC_3564 DSC_3565 DSC_3566 DSC_3568 DSC_3569 DSC_3570 DSC_3571 DSC_3572 DSC_3573 DSC_3574 DSC_3575 DSC_3576 DSC_3578 DSC_3579 DSC_3580 DSC_3581 DSC_3582 DSC_3583 DSC_3584 DSC_3585 DSC_3590

 

中午午供過堂午齋: 

  IMG_1040 IMG_1041 IMG_1042 IMG_1043 IMG_1044 IMG_1044 IMG_1045

下午第一隻香:

  IMG_1046 IMG_1047 IMG_1048 IMG_1049 IMG_1050 IMG_1051

第一天下午 和尚開示 四十八願:

影片部分:

 https://youtu.be/hyvhsYuy6b4

 

照片部分:

  IMG_1052 IMG_1053 IMG_1054 IMG_1055

第二天一早開始起香:

影片片段:

 https://youtu.be/WOAegKcoB0k

 

照片部分:

心善寺2018年冬季佛二法會活動,2018/11/17~11/18兩日
今天已進入第二日,一早由和尚的帶領下大眾恭誦佛說阿彌陀經,替第二天的念佛超生死,解開序幕
在這個 選舉進入白熱化,人心浮動的日子,在清淨解脫的寺院中念佛 繞佛 坐香,遠離塵囂 這是世間最快樂的事情
人生本是大苦海,彌陀即是大法船,沒有經歷過娑婆世界紛擾人生載浮載沈的苦,就不知道 清淨解脫極樂超脫的樂
淨土本在淨心中,不可向外追覓, 極樂就在因心中建,一分因得一分果

  IMG_1059 IMG_1058 IMG_1057

開始念佛繞佛:

  IMG_1065 IMG_1066 IMG_1069 IMG_1070 IMG_1071 IMG_1072

第二天中午佛前大供 宣讀疏文 火化疏文 靈前薦食:

片段影片:

 https://youtu.be/JL2WIi69J3s

 

照片部分:

  IMG_1073 IMG_1074 IMG_1075 IMG_1076 IMG_1078 IMG_1079 IMG_1080 IMG_1081 IMG_1083 IMG_1086 IMG_1089 IMG_1090 IMG_1091 IMG_1088 IMG_1093 IMG_1092 IMG_1094

第二天下午和尚開示 四十八願:

 影片部分:

 https://youtu.be/hgt6t_96oe8

 

心善寺2018/11/17~18兩日的佛二活動
努力用功了兩日的心善寺佛二已經進入尾聲,進入大迴向!
在這個 諸多紛擾的苦世間,有一群人在打佛二,遠離干擾 接近清淨!
稱唱佛名,歡喜無限!
願大眾此次佛二 充滿人生的大電 ,法喜充滿,回到社會的各個崗位 收穫滿滿!

  IMG_1096 IMG_1100 IMG_1102

https://youtu.be/Hd7OM3ZQmJw

 

https://youtu.be/o46k-VLKBXM

 

https://youtu.be/sMOL_8CKLqQ 

 

 

最後是佛二最後一堂,佛二心得分享時間:

以下是大眾分享佛二影片:

 https://youtu.be/VerfPVP93A8

 

以下是大家分享中的照片:

  DSC_3600 DSC_3599 DSC_3598 DSC_3597 DSC_3596 DSC_3595

以下是編輯對佛二的心得交流分享跟大家分享:

出離心

印光大師在他的文鈔中曾經說過:見過大江南北,有很多修行人,生時修行好像很有功夫了得,但是觀其將死很少有瑞相平靜而去,惟依於念佛法門得度而瑞相者多

大集經云: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

從印光大師的這段描述,給人最大的省思:我們是不是死相現前及境界現前的時候,這一句的佛號這個念佛的正念能提得起來?!是否在大限來時這一句佛號的信願行真正的派得上用場?!

念佛就是這念心依靠在佛號/佛的上頭,其實這是佛知道我們眾生最大的本能,就好比有人溺水在深水之中,這時候只要有水中有任何一樣的東西,可以給他抓的,他的求生的本能就會讓他抓住任何東西而不放!

念佛要念得把我們這種向佛求生的本能,把他覺醒把他現前,使這一句佛號給你帶來的正念發揮到最大!

但是這個本能,會因為我們的心散亂跟迷惑於娑婆國土中的種種,而迷惑掉這種本能不容易產生!

所以才會有靜中有十分功夫,其實動中只剩下一分的的工夫;當你洞中有十分的工夫的時候,病中卻只剩下一分的功夫;病中能有十分的工夫的時候,夢中你不能自己作主卻只能剩下一分的工夫;夢中即使有十分的功夫,到生死大關現前的時候保險起見也只能算一分的工夫!

所以論功夫,我們凡夫力弱,除非倚仗如來的願力,不能得度!

就要在現生當中達到一心不亂,佛經上許可為只要你有一心不亂的功夫,臨命終時佛一定會與諸聖眾現在其前,讓你心不顛倒往生得度!

但是一心不亂可不簡單,近代有一位的禪師來果禪師,他的師父剛開始要他修學的法門,就是念阿彌陀佛,他很用心的念,念到晚上睡覺都還高聲念佛,結果他的師父把他叫到座前,說你知不知道你念佛念到晚上睡覺都還高聲念佛,他回答說:我不知道我晚上睡覺還在高聲念佛,我只知道念佛念到現實跟睡覺之間已經分不清界線!

於是他的師父才教他進一步的叁念佛的是誰!

我們真的念佛用功到這樣的層次嗎?!

大多數的修行人,只要他用功,對於一個法門真的充滿絕對的信心,夢中還在用功這是正常的!

深心的重要

印光大師說:念佛方能消宿業,竭誠自可轉凡心!

你要竭誠才能轉得了凡心,念佛才能有成就!

我們常說:直心深心大悲菩提心回向發願心,你要把這四個心都深深的融合再一起,能夠連下意識做夢都讓他發揮作用,才能說你對於你所修行的法門,是真的有放進心裡!

舉例來說:2003筆者的父親過世,晚上做夢的時候,夢見自己跟母親一起到墓地去找父親,在夢境中這時候母親看到墓地有很多亡者出現,她很害怕,筆者跟母親說:你不要害怕,跟著我一起念大悲咒,用大悲咒利益墓地中所有的人,自然他們不但受到佛光的利益不會害你,反而會因此得度!

因為對於持咒的信心跟大悲心,這個大悲咒一念,整個墓地的色蘊境界當下全部不見了,只剩下全部的世界都是光明的一片!

我們對於佛號持咒真的具備信心,真的可以遠離顛倒夢想,無有恐怖嗎?!

很多人都有夢中的一種經驗,例如睡夢中突然覺得好像被鬼壓身,喘不過氣來,其實這是我們色身的一種偶發性的斷氣現象,但是我們會產生恐怖,你真的信任這一句佛號是大阿寶劍,隨時都可以拿出來練高聲念佛,就好像溺水的人只要水中有任何他值得信任的水草還是浮木他都會奮不顧身的去抓他念佛的信心跟深心也要像這樣!

筆者曾經年輕時有一度,常常一個人面對自己,產生莫名的恐懼,就好像一個人坐在屋裡突然看見黑白無常的大鬼來找你,其實很多時候根本是自己嚇唬自己而已,那個時候已經學佛了,也念佛了,就會訓練自己---相信佛力/信佛接引/信佛無所不在,只要持這一句佛號,任何恐怖的事情都不會發生,即使發生也會蒙佛解救!

不斷地這樣自我暗示,久而久之,就產生一種對持佛名號的一種信心;即使有人故意躲在門邊突然跳出來嚇唬你,也會有泰山崩於前也一樣面不改色,心不驚怖!

念佛是有很多的層次的,念佛是不離開生活的一切境界的,當你的念佛跟生活連在一起的時候,功夫成片是必然的!

所謂的功夫成片就是你的念佛的信願行跟你的生活是打成一片的,是不可分的!

但是我們一般人的念佛是很表面很浮面的,念佛是如此,持咒/誦經/拜懺也都是很浮面的,專修的時候表面上好像是那麼一回事,一但遇上了大事才知道一點功夫都用不上!早把佛忘在腦後!這是因為你沒有把念佛念到你的覺性你的本能當中去,原因就是沒有用真誠心去念!

 

什麼樣是真誠心!

我們舉地藏經地藏菩薩過去是婆羅門女的時候,他很孝順,他一心想要解救他的母親,想要知道他的母親投生到什麼地方去!

他發這一念心是真心是誠心,就因為心很誠很真,所以才讓他念佛一日一夜就得到念佛三昧,讓他跟佛菩薩的法界感通跑到地獄去找他的母親!

我們念佛一定要分清楚我是真誠心在念?還是虛情假意在念?!

如果真心的話,他一定會產生對佛菩薩莫大的信心,這是修任何法門的前方便,你看三十七助道品五根五力,不管是根還是力,第一個一定是信根跟信力!

你的心夠深夠真,一定會產生信根信力,這是通往淨土法門信願行的基礎對於這一句佛號產生信心!

其實信心的標準是很不簡單的,我們不要小看信心,佛在無量壽經上說過:

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

由此可知這個信心要達到不生疑惑的誠心才是最基本可以往生的條件!

真誠心必具備無疑惑的信心

但是我們真的具備那種不生疑惑的誠心跟信心嗎?!

末學舉一個同修,也研究經教,也念佛,他發願將來要去極樂世界,什麼方都不去,每天都在家裡日課好幾萬聲的佛號,他家裡的經典都被他翻遍,經典上畫的重點心得密密麻麻的,每天都念佛,他坐的佛桌前放一串108顆念珠,念得佛珠都發亮,功夫很深,就這樣念了很多年,一直都沒有感應/沒有瑞相/沒有感通,終於念了很多年以後,他突然就發現為什麼我念佛都沒有感通沒有瑞相?!

結果有一天,他家裡來了一位道友跟他說他最近跟了某某師父,這個師父很有神通感應,你只要修他的法,很快就會有感應!

於是他就跟著去了,也確實很快就有感通了,於是這一句佛號就唸不下去了,還到處跟人說:我念佛多少年都沒有感通,還不如這個師父的厲害!

念佛法門也要跟般若經的道理相應

舉這個身邊的公案故事給人很大的省思:

我們修任何法門,是用意識心去念佛,是用追求五蘊心感通心念佛,還是真正用佛告訴我們的般若實相無相的信心去念佛!

當我們用一天我念了多少佛,拜了多少佛,誦了多少經,用有為的心去做這些的時候,不知不覺中用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去修行了,一切法門的目的就是通往實相,實相就是真佛,真佛是無相無不相的,你不明白,修行就會走上我人眾生壽者的相去念佛,自然無法跟佛法相應!

就好像六祖壇經中的法達法師,他執著自己有念三千部的法華經,怎麼樣念也無法跟佛法相應,這個不是佛法不靈光而是他不知道一切法門的背後的目的是什麼!

以有所求心,無為心修法門,是很難跟法門相應的!!

我們看看歷史上有一個重要的人物:

六祖惠能大師來到五祖黃梅處,五祖弘忍大師第一句問他的是:

你那麼遠千里來這個地方,所求為何?!

六祖大師回答說:不求餘物,只求作佛!

就因為他不求餘物,只求做佛!作佛就是發願要做佛要做菩薩,發願要發菩提心!

念佛要成就首重菩提心

所以無量壽經告訴我們往生的條件,一定是: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你不發菩提心,要想專念是很困難的!

你真正的想要發起這樣的菩提心,不管是念佛持咒誦經表面上好像是一回事,但是實際上你的念佛持咒誦經都不會深深地進到心裡去,讓他產生作用,所以華嚴經說:不發菩提心,修諸事業皆是魔業!

就好像前面這位師兄一樣,他死執著我一天要念多少聲佛號,我家的佛經我要研究透徹!那個是有相的用功,那種有相的用功,是為什麼?!

是為了讓自己超生死斷煩惱,是為了契入般若實相!

如果不知道這個,就會追求神通感應,只要一遇見有其他感應的外緣,信心就倒了!

念佛的信願行,信心第一個就是沒有疑惑心,你一天到晚心裡想著我念佛有沒有感應,馬上就是墮入了疑心念佛了!你對於這個法門沒有絕對的信心,那是因為你有疑惑,才會產生他----有沒有感應的念頭!

 

斷疑才能生信,修慧首重要明理

虛雲老和尚說過:修福首重要惜福,修慧首重要明理

明理 就是要明白道理,就像前面的老修行給我們很大的一個現身的示現,修行 你要想斷疑,一定要從聽經聞法 明白佛經上告訴我們如何通往解脫的道理!

舉例來說:憨山大師說:

念佛本為超生死。先須要識生死心。
癡愛便是生死根。不拔其根難解脫。
癡愛即是念佛心。即將念佛斷癡愛。
癡愛若能念念斷。心心彌陀全身現。
即此便是真精進。不可一念暫忘却。
淨土就在淨心中。不得向外別尋覓。

你要去明白這個道理,為什麼念佛人多,但是往生者少?!就是對於 這世間很多的東西還有愛染,還放不下,這個是說得容易,做得到的不容易!就跟六祖惠能跟五祖說的: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我們真的 惟求作佛,惟求作菩薩,不求餘物嗎?!

這很值得我們省思!

另外一個就是 前面講的 你念佛的動機,是清淨的?!還是以有所求心?!這個有所求心,凡有求,這個是苦的因,因為 八苦之一 就有求不得苦,是無法跟無為法相應的!

那麼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是否也是有所求心?!

淨土就在淨心中,你要明白道理,就跟前面 虛雲老和尚講的:修慧要明理,如果你相信你跟諸佛無二無別的佛性的本錢,這個是信自;你相信 只要念佛 必得成就 滿足念佛必生的信心,這個是信他;你有信彌陀佛的大願力,你就不會產生有絲毫—我念佛會不會往生的疑惑,這是信事;如果你相信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不管有沒有感應,只要耕耘一定會有水到渠成的一天,只要這念心跟實相相應,一定可以 眾生心水淨,菩薩影現中,這個是信理,信實相理~

這才是真實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用真實心 無疑惑心求生,就是 無求即是真求;跟用意識心求生/分別心求生,兩者間是不同的!

念佛即是無上甚深微妙禪

平常心是道!

禪宗史上一則著名的公案:

唐德宗貞元年間,進士李翱,慕名來拜見藥山惟儼禪師,藥山禪師正在念經,沒有回頭看李翱。

李翱便不願行禮拜見,反倒輕視地說:今日所見的藥山,實不如那傳頌千裡的名聲。

這時藥山禪師叫住李翱問:難道你相信你的耳朵,卻反而輕視你的眼睛嗎?

李翱感悟而向藥山道歉、禮拜並請示:請問如何是道?

藥山禪師指指天又指指地,言道:雲在青天,水在瓶。

後來李翱成為藥山禪師的俗家弟子。

人總是容易固執於從西方學來的一些邏輯模式或思想上的錯誤觀念,以至於對自己耳朵所聽到的消息、眼睛所見到的事物,驟然間就下了定論以及偏頗的判斷,也因此失去了體悟真理的契機。

藥山禪師指指天又指指地,言道:

雲在青天水在瓶”,大約有兩層意思

一是説,雲在天空,水在瓶中,正如眼橫鼻豎一樣,都是事物的本來面目,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你只要領會了事物的本質,悟見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也就明白什麼是道了。

二是説,瓶中之水,猶如人的心一樣,只要保持清淨不染,無論裝在什麼瓶中,都能隨方就圓,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剛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雲一樣,自由自在。

  “雲在青天水在瓶”是禪師們最愛拿來啟發學人的一句詩偈,告誡學人要保持一顆榮辱不驚、物我兩忘的平常心。因為,在禪宗看來,平常心就是道。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平常心不單是心胸豁達的表現,更是一種做人的境界。在人的一生中,必然伴隨著坎坷、困境,因而要學會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平和的心態能消除偏狹和狂傲之氣,捨去浮躁和虛華,以一顆平常心直麪人生,人生就會變得平靜和淡定。

另外禪宗還有一個公案:

有個叫智通的和尚三更半夜突然高聲大叫道:“我大悟了,我大悟了……”

驚醒了眾多僧人,禪師也被驚醒了。

眾人一起來到那個僧人房裡,禪師問道

“你悟到什麼了?居然在這里大聲叫嚷,說來聽聽!”
眾人以為他悟到什麼高深的禪旨。沒想到他一本正經地說道:“我日思夜想,終於悟出了——尼姑原來是女人做的。”
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哄堂大笑!“這也算大悟?”
禪師驚異的看著這個和尚說:“是的,你真的悟道了!”
智通和尚立刻說道:“師父,現在我不得不告辭,我要下山雲游去了。”
眾僧又吃了一驚,這個和尚實在太傲慢了,悟到了“尼姑是女人做的”,

本來就沒有什麼稀奇的,可是他居然以此要求下山雲遊,實在是太目中無人了。

從這兩個公案可以了解---什麼是道?!

道 就是自自然然的,我們的真如本性本來就是像水一樣的,無色無味,念佛念到極致也是果真如同這般,無色無味!

正所謂:天下本無事,何處惹塵埃?!

天下之所以搞出這麼多的生死輪迴的事情,都是因為這念心產生妄想,而妄生事!

念佛也是如此,要念到 了知當下這念心,本來無事,本來無境界!

<<華嚴經如來出現品>>說:

知一切三世境界,一切剎境界,一切法境界,一切眾生境界,真如無差別境界,法界無障礙境界,實際無邊際境界,虛空無分量境界,無境界境界,是如來境界

無境界 境界 即是如來境界,如來境界是 無相的,正所謂 修無修修,證無證證,無來無去,即是如來境界!

如果你念佛要希求什麼感通?!什麼境界?!要想修 有結果!這都是妄想境界!

你看金剛經上,佛問須菩提—須陀洹/斯陀洹/阿那含/阿羅漢 乃至 佛果 有所得否?!

須菩提都回答—了不可得!

希求個什麼心,這念心 就落入了 我相—我要得什麼? 人相—所得的什麼? 眾生相---眾生都是計 心跟境 我跟人之間有些什麼?! 或花了多久 得到什麼樣的成就!

無法跟無相相應!

真佛無相,佛心 無形無相,無取無證,無自無他,無來無去,非境界非不境界….,念佛就是要念到這念心跟禪心相應,淨土 總在淨心中!

念佛 要念到 生活中,生活就是念佛,念佛就是生活,生活的表現跟就是你心所念的佛心的呈現!

我們在念佛堂中念佛 那個是 在游泳池中 訓練游泳的技能,回到生活中的念佛才是在大海中練出一番真功夫!

要念到 你的六根六塵六識 看出去的世界,無一不是 佛的境界,你的心透過十八界 五蘊 看出去的境界都是 一相清淨的境界,這個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應,看出去無一不是佛!

外面的世界 雖然有是非對錯/酸甜苦辣,但是該盡的義務要盡,只是 作世間事,責任盡份了,如果結果不如自己想得滿意,也要放下;得失從緣,心無增減,這個才是 作世間事 不起世間意,巧把塵勞作佛事!

不要把念佛 期盼得要好像 三頭六臂 怪力亂神的,而是 心越來越清淨,執著越來越輕,妄想越來越少,強烈的分別心越來越少,就是善境界!

念佛無相,好比是 心相是一張白紙;念佛無不相,就好像 心畫師 心中有智慧,知道要想在圖畫紙上畫什麼,可以自己做主 畫出那樣的畫出來,畫自己的菩薩道,畫自己的願,畫自己的慈悲心,畫自己的生活跟 三十七助道品 普賢行願品 跟諸佛的願行 的圖出來,這個就稱為 跟諸佛相應!

跟諸佛相應,不是 佛來給你摸頂,以為那個跟佛相應,跟佛相應的意思是 你跟諸佛的實相道理相應,跟佛的願相應,跟佛的行為相應,跟佛的智慧還有解脫相應 這才稱為相應!

所以才說 念佛即是無上深妙禪,禪就是 :

禪宗祖師說:「挑柴運米,無非神通妙用」,這就是真正悟到心了

你的念佛 的清淨心 連到你的生活當中了,念佛的道就好像空氣一樣,整個跟你呼吸結合在一起一樣,這個才是真正的念佛的一心!

 

首楞嚴大定的念佛圓通要超三空解六結破五十陰境要跟楞嚴要義相應

念佛法門也是大佛頂首楞嚴圓通法門之一,是修證的法門,雖然念佛因念佛名故,受佛力加持故較不易著魔,但是修習的過程中仍會經歷我們業識的五蘊中五十陰境的內心世界的考驗,仍要注意內心五陰的變化!

尤其越是念佛功深,越是要耐得住內心五蘊變化的考驗,就像筆者前面舉的那位長時間念佛的師兄,關起門來自己念佛,念到索然無味,又不能出來跟大眾共修互相勉勵及善知識的指導,最後還是被自己的五陰境界給打敗了,另投其他法門的師父去!

他雖然自己閉門看經學教,但是因為沒有善知識的引導,不知道 實相無相的道理,總覺得 念佛無境,不知道 無境就是真境,無感通 即是 與真諦感通,最後仍隨著 對於五陰習氣的向外攀緣而去!

楞嚴經說:

不作聖心,是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心經:「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我們的心性,在凡不增在聖不減,不因道俗而有垢淨之分,也不隨境界有所生滅。

這個才是我們修學一切法門要達到的涅槃境界!

這位大德雖然自己關起門來讀經看教,但因為不接受善知識的指導,所以不知道這個道理,一但念佛無法契入這個道理,自然 有更吸引的五陰誘惑境界現前,自然就會撇爾而去!

念佛法門最怕貪境界了,也跟楞嚴經所講的一樣,你貪於感應,就落入了群邪境界,這個境界 不是佛給你帶來的,是你的身心五陰的業所帶來的,解鈴人還須繫鈴人,自己仍要小心應付!

能念佛的是誰?!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能念的心 跟 所念的佛,這兩個是一個還是兩個?!搭配華嚴經的這段話,所念佛 是因為能念的心而起,如果只有 能念的心 沒有所念的佛,這個念佛 兩者因緣不具足於成就;一定要有心 有境 兩者的因緣才能成就念佛,那麼是先有心 還是先有所念的佛呢?!因緣同時具足,才稱為念佛!

所以念佛這件事也是因緣和合 也是不可思議,若是 心 與 佛 分離這個法就了不可得,若知此理 就能頓契無生!所以能念佛是不可思議;一個人能念佛必具過去的 善根 福德 因緣都成熟了,才能相信這一句佛號,願意從心 與 佛和合,稱為相應!其實相應 就是 心佛 他們的體性皆是無盡,佛能達遍及心源,心能契佛究竟!

不要說 叁念佛是誰是禪宗的勾當,當你念佛 的當下,佛在哪裡 是心 是口 是聲塵 是佛號 是清楚明白,都是不可分的,找不到哪一個是分離,也沒有一個是單一存在的法,故是不可思議法!

和合而生,雖生似幻,本無實質可得!念佛的體會的路子 跟 禪宗參話頭是不同的,禪宗是參話頭產生疑情,越叁越疑;念佛人是當下全體即是佛法身,阿彌陀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既然無障礙,就通於一切身口意種子器界根身無一不是彌陀的法身,佛法身無一不是,所以不必另起疑情只要一路念下去,當下就是契法身!

這個跟天臺的一心三觀的圓教修法一致,所以天臺的祖師看到楞嚴經的念佛圓通章,判教為圓教法門;因為你一念佛就染上了佛的光明佛的香氣,進一步就染上佛的習氣,佛的習氣就是發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我們的常住真心,常住真心周遍一切,無一不是! 

真爲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淨土宗第十二祖師 徹悟禪師的語錄要常多看,他的語錄多以:真爲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為大宗旨!

世間最大的大事,莫過於生死大事!
要想操辦生死大事,最直接的方式 就是面對生死的時候,你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面對!
末學在 國中的時候,因為感念到無常,每天都坐在學校後操場的樹下 看著對面的公墓,想著 一個人 生從何來?死往何處去?為什麼人要有生 也會有死?!
但是想不通這個根本的問題,後來在 六祖壇經 找到了答案,就在於 六祖壇經 行由品第一,禪宗的五祖大師跟著他黃梅道場的大眾說:
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我們世間的人都看著 世間有福報的人,看著他們享福 有權有勢,都很羨慕!
但是在末學看來,沒有解決生死大事,就好像 待宰的豬,雖然給你吃最好的,用最好的,還給你吹冷氣,把你當豬公在養,但是這些享受都不過是為了幫助你送死而已!
末學在 國小的時候,家住在鄉下,每逢過節,整個鄉下的鎮上 都在家家戶戶 殺大豬公,然後 把豬公供在 每家的門口,外面裝飾著 電子花燈,但是你看過去呢?!每隻豬的表情都顯露的生死的痛苦相!
你看到那一幕,你就會知道---原來 世間的享受跟富貴,都像 要把你變成養肥 養大的豬,好方便最後 死在門口做裝飾!
喪禮 就像變相的 死豬,只不過是 排場大小而已, 但是如果沒有解決這件事情的時候,每個人面對生死的恐懼,真的像足了我小時候 看鄉下的家家戶戶的大拜拜一樣,只是一場浮雲的恐懼而已!
所以 出世間解脫的智慧就變成重要了!
念佛 學道 要有智慧,就是幫我們消除生死的恐懼,達到 心理上沒有生死的境界!這個在禪宗叫做 破生死牢關!
禪宗的生死牢關,表面上看 很風光,但是細細來看,以我們現在的人 終日 營營務務 連飯都吃不飽 覺都睡不飽,每天都在花花綠綠的世界裡打轉的凡夫來講,是看得到吃不到!
沒有那麼簡單,但是 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
就是 念佛往生,念到一心不亂,在佛經上說:一心不亂,是人臨命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死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世間的宗教我都涉獵過--我從來沒有看過有一個宗教的教主,是這麼慈悲的,慈悲到了極點,知道你眾生害怕生死,也無法解決生死的問題,只要你好好修行,持他的名號,好好地發菩提心,盡力的做好人的本分 去修善斷惡,到你要走的時候,親自會來接你走的!
我從來沒有看過有一個宗教的教理有這麼親民的解救法門,親民到親自上你家來接你救你的神明還是教主的!
而且 這還是中國千百年來,有無數的人都親身經歷過的,不是神話故事,是真實的人 要走以前 自在的往生的!讓你 連死的感覺都沒有,把身體丟掉 就好像 把手套脫下來丟掉一樣的簡單!
要這樣也是要付出代價的,你要好好的修行!

透過這次的佛二,大家等於是在 念佛的游泳池中 靜中養成,離開了念佛堂 到實際的生活中,才是真正動中鍛煉的開示,動中其實是人生如夢,我們不過是在人生的一場大夢中鍛鍊這念心而已,有時候起 有時候伏,但是 真的有生死可得嗎?不過是一場夢,問題是 這場夢是要越夢 越沈睡夢下去呢?還是越夢離清醒越接近呢?!發生死心,持佛名號就是幫助我們由夢到醒的過程,雖然到了淨土中,不過是從 惡夢 進入到 好夢,但是這也是 毛毛蟲 變成蝴蝶的過程,西方淨土是我們交換業感的地方,換一個更容易醒悟的身體,去畫自己菩提涅槃的畫像!

回上一頁
  • 886-3-487-1028
  • 886-3-497-0466
  • simjbou@gmail.com
  •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里埔頂路416號
  • 周一至周日:05:00 - 21:00
歡迎大家捐款護持正法道場
郵政劃撥
戶名:心善寺 劃撥帳號:50261384
銀行轉帳
台灣企銀新屋分行(050)
戶名:心善寺 匯款帳號:31512015576

此網站內容為心善寺所有,非許可禁止改作、抄襲,並用於商業用途。
轉載需註明為本站所有之出處,正法內容為佛教弟子所擁有共同追尋,正法資源請小心呵護使用,如護眼目。
Copyright © 心善寺 2024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