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心善寺臉書 妙覺佛教空中大學

2021年心善寺228假期精進佛三紀實

2021-03-02

2021年是疫病劫興旺的一年,也是心善寺新大殿重建工程的一年,所以心善寺今年舉辦5次的佛三佛四活動!

2/27~3/1是今年第二次的佛三共修活動,心善寺在大殿興建期間舉辦佛三,剛好感受到很不一樣的佛三活動!

如何念佛一心不亂,不受興建期間工程敲打聲的影響,仍能專制一心用功辦道,是一次很好的練習!

跟過去一樣,在2/27首日的前一天晚間啟建 灑淨,外淨道場內淨其心!

此次的活動,因為受到政府對於疫情的管控的原因,主要還是以心善寺的義工群跟妙覺佛教空中大學的學生為主要報名對象,不對外太過公開的招募參加!

其實,一年之中有那麼多的連續假期,其實假期不是用來吃喝玩樂的,而且這個時機疫情還很緊張,生死大事迫在眉睫!

昨天yahoo的新聞有報:(出自 天降巨輪畫面曝!1家4口國道遇死劫 47歲媽爆頭腦漿溢出-社會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sina.com.tw)
有一家四口在高速公路上,被對面的貨車因為高速行走突然輪胎脫落,飛向對面的車道,直接就砸到這一家四口本來高高興興要出門的,突然禍從天降 輪胎砸爛了他們的小轎車車頂,小孩的母親當場死亡,女兒重傷!
生命是很脆弱的,除了念佛回向她們的母親往生善趣,也祝願女兒早日康復,更重要的是 他人給我們現身說法,無常往往都會在你以為一切都很平安沒事的時候就來了!
就要在活著的每個時刻都要警醒努力,努力精進,種一分得一分,種十分得十分!
也慶幸我們還有生命可以活著的時候可以做佛事!

所以我們三天的活動紀錄都以一天的活動順序來做紀錄!

首先每日的第一支香都是恭誦彌陀經及念佛繞佛止靜為主:

 

 DSC_4892DSC_4893DSC_4895-全景-2DSC_4895-全景DSC_4896-編輯DSC_4900DSC_4901-全景DSC_4905DSC_4906DSC_4907DSC_4908

接下來是每日的早齋,義工菩薩們都弄得很豐盛,因為佛三期間都是傳授八關齋戒,所以全體都過午不食,所以早齋這一餐經過一下午到第二天早上的時間,需要補充更多的食物!非常可口營養的各式各樣的早餐!長養大家的色身!

師父桌:

 DSC_4909

佛友們的用齋處:

 

DSC_4910

DSC_4911

DSC_4912

DSC_4913

DSC_4915

DSC_4916

 

DSC_4917

DSC_4919DSC_4920DSC_4921

用餐之後.稍事休息及自己精進用功以後,每天早上的第二支香都會為大家傳授八關齋戒!

正所謂:尸羅不清淨,三昧不現前!

戒為無上菩提本,所以受持八關齋戒,是對於念佛修行有很大的幫助的!

228假期心善寺佛三傳授八關齋戒及念佛一支香,是很殊勝的!
《優婆夷墮舍迦經》記載:
「佛告墮舍迦,佛正齋法有八戒,使人得度世道,不復墮三惡處,所生常有福祐,亦從八戒本因緣致成佛。」
經中所指「正齋法」,就是八關齋戒,就是每個月六齋日中,持此八戒。
「若人受持滿一日一夜,其福勝於以十六大國珍寶施與比丘僧。」
供養三寶的功德不可思議,但是,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超越一切供養,因為是法供養。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是最殊勝的。
受持八關齋戒還有五種清淨功德:
第一,行十善道;
第二,斷前後諸苦;
第三,不為惡心所惱;
第四,受佛正念。
我們的心當中要有正念,正念才能得到解脫。
什麼是正念?定慧等持即是正念,我們修行心念要正、要明。
佛經裡經常提到「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正念,心要正、要善、要明,這樣就能得到解脫。
第五,回向涅槃。
一切功德、一切戒法、一切慈善,無論是事或理,大大小小的善法都要回向涅槃。
涅槃是出家修行的最高聖果。
「能如是齋則四大寶藏不及其一分,天王福報亦所不及」,不但是世間上的金銀財寶所不能及,就是天王的福報也比不上。因為福報享完就沒有了,但是持戒的清淨功德能達到涅槃,涅槃是無窮盡的壽命、無窮盡的光明、無窮盡的智慧。
今天大眾受持八關齋戒,希望每一個人都能了解八關齋戒的意義、緣起、道理、功德,以及受持八關齋戒的殊勝。
以下為此次每日第二隻香傳授八關齋戒及念佛情景的影片及圖片:
 

首先禮佛,本來是要請師儀式,並請三寶光駕戒場,但因為佛三期間主要是念佛香,所以省去一些程序!

 DSC_4922

DSC_4923

接著由住持和尚給大家傳授八關齋戒:

 DSC_4924-全景

DSC_4927

DSC_4930

DSC_4931

DSC_4932

DSC_4933

DSC_4934

DSC_4935

DSC_4936

DSC_4937

DSC_4939DSC_4941-全景

傳授完以後開始唱讚佛偈及繞佛念佛:

 DSC_4945-全景DSC_4947-全景DSC_4948DSC_4949DSC_4950-全景DSC_4953-全景DSC_4958-全景DSC_4959DSC_4960DSC_4961

繞佛後止靜靜坐念佛:

這次佛三止靜時,和尚有開示:
如果 工程期間 外面有鑽地聲就觀想鑽地聲像念阿彌陀佛,順著聲音的性念下去,不受工程影響;突然又聽到鐵鎚聲就好像大殿中的木魚聲一聲一句佛號,不受影響!
止靜中,如果 沒有工程的時候,不要揣珠/不要按念佛計數器擾眾,工程是沒辦法的,就自己用功,用左耳假想聽三聲佛號/右耳假下聽三聲佛號/兩耳一起聽四聲就一共十聲佛號,然後 用右耳計數三次十,左耳計數三次十,兩耳一起計數四次十,就一共一百聲佛號!
如果 心力不夠,可以用兩手掐指不出聲來計,計個一次止靜就大概知道每隻香的時間你可以念多少聲佛號,後面就不用計數了,因為大概就知道自己每隻香的止靜時間大約都是固定可以念多少聲佛號!
其實念佛計數 的重點:
不在於念了多少的數字,而是你要在專心念 阿彌陀佛 四字或六字佛號 字字清楚 字字不住,

 DSC_4963-全景DSC_4965-全景DSC_4966DSC_4967DSC_4968DSC_4971DSC_4972DSC_4973DSC_4974DSC_4977-全景DSC_4977DSC_4980-全景DSC_4981DSC_4982DSC_4983

每日上午第二支香後會有正常的兩支上午香才會做簡單的午齋前的午供,以下為正常的上午念佛香:

 

由於佛三期間每日都授持八關齋戒,前七支為戒,最後一支為齋,齋就是過午不食,所以午齋要吃飽,每日午齋都補足了飯菜,而且很多樣多元,都做到讓參與佛三的大眾都能夠得到滿足的飯量跟菜色,心善寺雖然在建寺克難的時間點,但是都盡最大的努力跟安排來滿足道場中共修的大眾,都能安心辦道:

以下是法師桌:

 DSC_4994

以下是大眾用齋區的情景:

 DSC_4984DSC_4986-全景DSC_4987DSC_4988DSC_4989DSC_4990DSC_4991DSC_4992DSC_4993DSC_4996DSC_4998-全景DSC_4999

午齋過後,稍事休息,下午第一支香,都有住持和尚給大家精彩開示,先念佛在止靜時間給大家開示,以下是這三天的開示:

第一天開示:

 

第二天開示:

 

第三天開示:

 

開示當中大眾的情景:

 DSC_4818DSC_4821-全景DSC_4822DSC_4807DSC_4808-全景DSC_4811DSC_4812DSC_4813DSC_4814DSC_4815DSC_4816DSC_4817DSC_4823DSC_4824

前兩日開示香之後還會念佛兩支下午香:

 

每日晚間一支香或是最後一日的最後一支香 都是跑西方大迴向香,以下是大迴向香的情景:

 

 DSC_4826DSC_4827DSC_4830DSC_4831DSC_4832DSC_4836-全景DSC_4837DSC_4838DSC_4839DSC_4840-全景DSC_4842

繞佛跑西方:

 DSC_4843DSC_4844DSC_4845DSC_4846DSC_4847-全景DSC_4847DSC_4848DSC_4849DSC_4850DSC_4851-全景DSC_4855DSC_4856DSC_4857DSC_4858DSC_4860-全景DSC_4861DSC_4862-全景DSC_4868-全景DSC_4872-全景

最後懺悔大迴向:

 DSC_4873DSC_4874DSC_4877-2DSC_4877DSC_4878DSC_4879DSC_4880DSC_4881DSC_4882-全景DSC_4884-全景DSC_4884DSC_4885DSC_4887-全景DSC_4890-全景DSC_4891

心善寺每次的佛三佛四佛七都會在最後圓滿的時候,給大家法佈施念佛的心得,也在這個時候,個人在念佛期間有些什麼樣的問題,也可以提出問題,住持和尚都會給予指導跟圓滿開示的回答,以下是 此次的圓滿分享心得的全程錄影:

 

我們舉幾位很精彩的分享的學員的心得跟很好的問題請和尚的開示跟指導的部分提供文字敘述如下:

1.首先有學員提出:在佛三期間因為有受持八關齋戒的關係,如果期間突然脖子後面發現有東西,就用手去摸,不小心摸死掉一隻飛到脖子上的蟲子怎麼辦?

 

梵網經菩薩戒上說:

【第一殺戒】

佛言:若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由此可知,要構成犯殺戒必須要具備幾個條件:一 殺因的心,二.殺法的緣,三.有殺的法,四.有被殺的對象,五.跟殺的人,六.且被殺死

必須要這些所有的條件都成立,才具備犯殺業,一般無意的殺並不犯殺戒,但是在業果上仍會有因緣果報的影響,所以還是要念佛修功德迴向給這些被誤殺的眾生

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有很多情況會有誤殺的狀況,例如:在來到心善寺的路上開車/騎車都會不小心有很多眾生會被殺死,或是像現在心善寺在做工程期間,難免因為一些工程的事情,而誤傷死到一些眾生,我們都會每天早晚課迴向給這些眾生,希望他們都能超生善道!

 

2.有學員提出:在佛三每日念佛一天之後,白天念佛,到了晚上還是在腦海中念佛的聲音不斷的餘音嬝繞,繞梁三日不止,請問這是唯識學所說的法處所攝色 或是 前塵謝落的影像 還是善境界?這要怎麼說法跟應對?

 

楞嚴經上說:不作聖心,是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心經又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我們的心性,在凡不增在聖不減,不因道俗而有垢淨之分!不因 聲音的有聲/無聲而有所變動!

 白天念佛,下了念佛堂會產生慣性的念佛塵境,這是初學者的過程,因為太過於著於 念佛聲音的塵境,產生慣性的反應!

而念佛是 楞嚴經首楞嚴大定的法門之一,他是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什麼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要像 耳根圓通所講的: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不管聲音的動境的塵相也好,聲音的靜境的塵相也好,兩者都心不貪戀意不顛倒,不起分別想/情執想!

因為聲音的塵相,他還是有生滅的,著於生滅相,還是落入生死流;而是你念佛的時候對於聲音的塵境,心清楚明白不動,不動的心觀察對於佛號的每個字都清清楚楚,雖然清楚但是無住著,就是應無所住的意思,對於佛號的來來去去,就注意字字清楚,保持清楚,但是不住著;因為佛號這個法,本來就是一直無住的,一直一句一句下去的,所以法本身是無住,連一句的暫住都不可得,這是法爾如是;那麼我們心去念佛,聽得清楚明白,也是一句一句下去,不打妄想不離開當下,也是清楚明白,也是一樣無住,不也是法爾如是!

我們在心善寺時,教導大家華嚴經的教法不也是如此:佛號念念生滅好比 海浪的浪花,一波又一波,這是有生滅相;但是能清楚佛號的心,就好比 海浪的水性,能起無量的浪相,但是水性始終沒有生滅相可得,楞嚴大定是性定,你要修的就是無生滅的性定,那麼 師父念佛,大眾聽到念佛的心,這個心 有沒有生滅?!大家參一參就知道了!

師父的師父 智諭老和尚在佛七開示也是教人念佛,要念不生滅的那個知道念佛的心,而不是著於聲音的塵境!

所以你能不起心動念 這個就是真正的聞性,聞性不動卻又能了了常知所念的佛,那就很殊勝了!

因為聞性是佛性,佛號是心想所緣的境也是落入佛法界 入到清淨的佛法界,心跟法界 融通無二,是不是非常殊勝呢?!

說實在 佛號響起 跟 音樂響起,其實都是一樣是聲音的塵境,但是雖然都是生滅的塵境,但是這兩者間的因緣果報是差異很大的,有些人有唱流行歌曲越唱越HI,甚至繞梁三日;跟佛號稱名繞梁三日 在本質上是很不一樣的;唱流行歌曲的繞樑三日容易讓人迷惑,染著妖媚迷惑之音,不能自拔;但是稱唱佛號,容易讓人產生精進的道心,提醒自己要保持正念,容易反聞自性,容易提起正念,而且還有跟佛的願力相應的加持力,這兩者是很大的不同!但是不可產生聖解,如同經上所說:

若做聖解,即招群邪!

因為你已經用染著心/愛染心/分別心的煩惱心去念佛了,會與佛真正要我們念佛的本意跟目的背道而馳了!

念佛求生往生極樂世界,你要知道 極樂世界是無色相的,無色相的意思 就是他不會染著淨土中的一切美好的六塵境界,他無住於淨土中的六塵境界,他有無住生心的清淨心 ,這個才能跟淨土相應!

有時候我們要如何知道自己念佛的心態跟狀態是對的?你可以看,觀無量壽佛經上說的第十二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時當起想作心自見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於蓮華中結跏趺坐。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蓮華開時。有五百色光來照身想。眼目開想。見佛菩薩滿虛空中。水鳥樹林及與諸佛。所出音聲皆演妙法。與十二部經合。若出定時憶持不失。見此事已。名見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是為普觀想!

你的念佛狀態要跟大乘十二部經所描述的境界要吻合,也就是你念佛要跟經典所講的道理相應,這是念佛要有的標準!不是可以盲修瞎練 自以為是的!

 

 

3.有學員分享念佛的心得:

分享一點點的心得
有很多人說:
禪宗的禪觀 是無念無相的,念佛持名因為有名字相 所以是有念有相的,這個是 很多人的曲解!
其實念佛的當下的這念 只有清楚明白,不產生取捨分別,大休大歇地觀看佛號的來來去去,不也是中道實相的禪觀?!
練習久了,你連作夢,也會單提一念 坐觀夢起時:
夢心 不管怎樣夢,因為你已經熟悉了 坐觀念頭,
也會不自覺得在夢中坐觀 夢境跟夢心的念頭,久而久之就會練成連做夢都在修行(夢境無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其實 念佛觀 也可以像中道實相的禪觀 --
全心放歇 首楞嚴狂心頓歇的禪觀方式 也可以運用在念佛為方便 達到清楚明白又不會落入無記而不自知的險境!
以前的淨土宗很多祖師都是禪宗轉過來的,為什麼最後都覺得念佛是最好的禪觀?!
那就一起體驗 能念所念俱不可得;
達摩祖師說:「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念佛的當下可以如如不動,靜觀念佛時,好比在定當中,心無所住,靜觀念頭時;
念佛也是如此,身要放鬆但不可隨便,心要專注但不可緊張;
專注當中,心要頓歇!
身要放鬆頓歇,身心都是放下,狂心頓歇,觀看佛號來去,念念不住,
念佛堂中大眾念佛,字字了了分明清楚,但是心歇不動,怎麼念也不會累!
這次佛三止靜時,和尚有開示:
如果 工程期間 外面有鑽地聲就觀想鑽地聲像念阿彌陀佛,順著聲音的性念下去,不受工程影響;突然又聽到鐵鎚聲就好像大殿中的木魚聲一聲一句佛號,不受影響!
止靜中,如果 沒有工程的時候,不要揣珠/不要按念佛計數器擾眾,工程是沒辦法的,就自己用功,用左耳假想聽三聲佛號/右耳假下聽三聲佛號/兩耳一起聽四聲就一共十聲佛號,然後 用右耳計數三次十,左耳計數三次十,兩耳一起計數四次十,就一共一百聲佛號!
如果 心力不夠,可以用兩手掐指不出聲來計,計個一次止靜就大概知道每隻香的時間你可以念多少聲佛號,後面就不用計數了,因為大概就知道自己每隻香的止靜時間大約都是固定可以念多少聲佛號!
其實念佛計數 的重點:
不在於念了多少的數字,而是你要在專心念 阿彌陀佛 四字或六字佛號 字字清楚 字字不住,
專心 並不是作意緊張的注意,真正首楞嚴的念佛觀 是 狂心頓歇的注意!(後面會舉例說明 怎樣狂心頓歇又能專注一心的說明)
而是這個心 歇下 放下萬緣,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
就如同唐朝詩人 王維的<<終南別業>>這首詩所說的: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首詩的重點就在---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雖然這是 王維 的"白雲觀"(不要小看王維,王維所處的唐代出了很多高僧大德,王維本身是名流,他的禪觀也受過很多大師的教導,可以從詩當中可以透露出很多禪觀的義理):
此時正是,靜心坐下,平心靜氣,觀看人生的意義與目的,萬物的興衰道理,諸法實相最好時候。
因此王維,就在一塊石頭上禪坐,作 “白雲觀”。
觀雲彩,非有非無,相有體無。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其實「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不止是一幅山景,也是一種心境。
當行至困境時,眼前已無路可通,不要放棄,繼續前進,前景當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雲起是下雨的徵兆,水從天上降下來!
其實佛號的來來去去,不正也好像白雲來來去去一樣嗎?!
他來任他來,他去任他去,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你就是一直放鬆心情去注意,好像 雞孵蛋,他不是緊張的孵蛋,而是放鬆的坐在蛋上面,他才能坐得久坐得長!
你就只要像坐在一條河流上面放輕鬆專注的看著就好,一條河中不管他流過去了樹枝/枯葉/動物的屍體/家人的面孔/佛號的慢/佛號的快/佛號的大聲/佛號的小聲,都沒有歡喜也沒有憎愛,沒有取捨,沒有執著,就是平靜的看著!
大家都曾經有過放鬆心情坐在山頂上,無事一身輕的看著日出跟風景,念佛也是可以這麼輕鬆這麼沒有負擔的,在最輕鬆最沒有負擔 而心又不動,又可以清楚明白眼前的一切,本來面目的赤子之心就會現前!
念佛也是如此,你會發覺是這世間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事情了!
本然的心,就是 六祖惠能跟 惠明和尚講的:
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 明上座本來面目
就是這麼簡單,沒有那麼多的複雜的參究念頭在裡面...
六祖跟惠明和尚講的 是遇境界時能夠不動心的修行!
不是要你什麼都放得空空的放得光光的,那就落入了無記,就變成空心靜坐,入了斷滅!
觀念佛,可以避免你參究落入空亡禪的危險!
因為我們還是凡夫,凡夫只要一動念就還是有念,你不是跑到[有]的念,不然就會跑到斷滅的[空]念,因為無念心體只有佛才能證,其他的人念頭一定會有念,就不能還沒學會爬步就想要跑想要飛,面對這樣的我們--念佛正是最好的境界可以練!
除了念佛可以得到佛力的加持,同時也可以藉佛號來認識自己的本心!
其實靜心坐下,平心靜氣,觀看....
念佛的心所念的佛號,交融在一起,念念無間 一直無所住著下去,雖然無住 但是心不動 ,但是佛號歷歷在目 朗朗如鏡子的清楚
就能有些許的禪味在當中..
念佛 有事一心,也有理一心...
不管事一心 還是理一心,你都不要起分別!
因為 事即是理,理即是事;
因為華嚴的法界觀 就是這樣教導我們的....
我們念心經也念了N 遍,他不也都是已經告訴你,色事不異 空理,空理 不異於 色事?!
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號是色事,能了了清楚能念所念的交融是空理,空色本來是一家,事理本來就是一如,好比球的兩面,水乳交融哪裡可以起一念的分別?!
所以念佛的事本來都會跟空性相應!
進一步會跟和尚給我們講的華嚴宗的法界觀的 理事無礙觀 做銜接,其實念佛可深可淺,深觀的人可以頓入華嚴的理事無礙觀甚至可以進入事事無礙法界的周遍含容觀的佛觀:
這個時候 如果是事一心 了了分明,事遍於理/事能顯理/事能隱理/事非為理 可以做觀,
如果是理一心 萬緣放下 狂心頓歇 念念無住,則理遍於事/理能成事/理能奪事/理非為事 可以做觀;
不斷的滲透體驗到純熟,念佛也是可以入到法界觀當中,你就知道 法界觀不是 只是書本上看到的文字跟理論,而是真的可以在念佛的行門當中體驗到幾分禪味的!
念佛真的要放鬆 要放下萬緣,你才能站得久 念得長,心大休大歇 一站就是永遠,你就真的能體驗到佛在《四十二章經》第十八章<念等本空>所講的:
佛言:吾法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會者近爾,迷者遠乎。 言語道斷,非物所拘。差之毫釐,失之須臾
這句話的真義!
念佛也是如此,可以藉由念佛當中體驗到佛的止觀:觀照當下這念心,所謂「當體即是,動念乖真」
下次有同修覺得在念佛堂中念得很累很煩躁,那是因為沒有掌握住經教跟念佛中的平衡點跟契合點才會這樣,如果真的懂理再去行念佛的事,只會越念越快樂,越觀越無住!
應無所住,不是理論,是可以在佛號聲 能聽佛號的這個就是當中,去修!
能聽 的,能知道佛號的每個字都很清楚的,是我們的覺性,念佛要用覺性 去念(今心--知道佛號的字字清楚明白的當下的心,不想過去現在未來跟一切外緣境界),就這樣一直念下去,就會很受用的!
藕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念佛 就是 信願之有無 決定你是否往生,信願要靠平常聽經聞法:
聞法斷疑才能生信,
聞法 知道娑婆是苦 起出離心--自,產生對於娑婆眾生的苦 起同體大悲 無緣大慈才能發菩提心--他--自他不二的心 才能真發菩提心才能算真正的願生!
但是品位的高低,全由持名的深淺,那就要看你念佛中對於止觀跟與本心契悟的程度就有不同!

楞嚴經 十方顯見,當中有 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又說十二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最後又說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如念佛時,因耳而生,因耳為界;因聲為生,因耳為界;

但是如果只有耳,沒有動靜二相的差別聲,則耳根不能成知!

如果只有 動靜二相的差別聲,沒有耳根可以成知,那麼動靜二相成知也不能成!

如果耳界 跟 動靜二相的差別聲界,中間不起緣識認識的了知,則也不能成知 了知念佛聲!

如我們佛三當中,大家有耳聽,外面有工程敲敲打打的聲音,但是你專注在念佛聲,則敲敲打打聲也不能知!

就好像 根 塵 識 是三枝樹枝,三根具在一起,則可以樹隻站立不倒,如果抽掉其中一根,剩下其他兩根也會無法站立,馬上就倒!

所以你能說,念佛是甚麼相嗎?!是念念佛號聲的動相 還是念念不動覺知不動的靜相,其實是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不取執著,菩薩 跟 二乘的差別就在於二乘人 念佛覺知不動,念念歸自心, 他不取著佛號的生滅相,住著於 能知不動;也就是絕於生滅相的生死流!就會跑到真空涅槃,斷外面念佛塵境的生滅相!

但是 菩薩則是 念念歸自心不動,但是不廢 佛號聲生滅的緣起;因為不動心也是心,生滅佛號的也是心;都不離於心;

如同夢心,覺知夢是幻非真的也是夢心,夢中有種種能生萬法的生滅夢境相 也是心;這兩者都不離開夢心!

因為 生滅其實是夢心,不生滅覺知也是夢心,你否定了生滅的緣起,苟不念佛號的生滅的緣起,就是念其他九法界的緣起,例如:你執著不生不滅的知佛號生滅的不動心,就是 緣偏空涅槃的二乘法界!

但是菩薩不廢緣起;念佛的緣起才能往生淨土!

雖然 不廢緣起,但是 了了常知不動知道念念佛號的緣起 是幻,覺知周遍不動,又不著生滅心!

那麼就會理事無礙,入菩薩法界 進而入佛法界!

所以佛三練習,就是讓你知道 生滅而契不生滅,不生滅而不廢生滅;不生滅是覺心,生滅是念佛法;覺心 是理,念佛法是事;二締融通三昧印,念佛三昧就會現前,自然就可以了解 念佛的全事 即是 全部周遍了知不動的全理的理心;全部周遍了知不動的全立的理心,也不離開 念佛的全事;

那麼 雖然有念(佛的事) 而無念(周遍全知念念不動的心—心無喘相,心如壁觀不動),雖然 無念(周遍無動無著知而不動,如同無知) 而 念(念念在佛號)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如同 楞嚴經所講的:

知見立知 即無明本,知見無知斯即涅槃!

知見立知 就是 你念佛的時候在念佛的知見當中,念念染著 念念計著佛號的塵境中!

如我念佛時,哎呀 我念佛是求往生淨土,是為了成就道業,是為了避邪,是為了保佑家裡平安或是發大財;但是凡有所求的,必定是生滅 畢竟是苦,所以他是以生滅心 以無明心念佛!

這個知見無知,就是你念佛覺知到在念佛,但是你念佛心 無求,不起一念分別想,念念不動,念念對於佛號清楚明白,念念不起其他的第二念第三念的妄想分別跟情執!這才是知見無知!

這個無知 就是 不著染於生滅的六塵外境,歸到清楚了然但是不取著的無知!

這個才是跟本性相應的首楞嚴大定的念佛,生滅佛號了了常知,但是常知又心無喘相,心相周知不動,念念無住,自然心無念佛相!

很多人念佛,念個兩千聲三千聲,佛七念個一天兩天就累了,這是因為他的心沒有大歇不動,他的心隨著佛號的生滅在轉,隨著意識心轉來轉去,所以念沒兩天就累了!

如果 心大歇大休,心性不動,覺知不動,放歇常知,不管你念一千聲兩千聲,一萬聲十萬聲;念一天乃至一年兩年乃至念一輩子,都不會累!

會累得是因為你起了妄想 起了分別,一起心動念 馬上就累!心不動,不起分別,自然不累!

那麼 念佛 乍似字字佛號是有相,實則是無相!

因為你心不起故;雖然你心不起,那麼不用功就是大用功,無修即是大修!

雖然你心不起相,但也也不執著這個不起相,念念隨佛號順入佛法界的方便相,念念緣起順入佛法界,那麼就是 大用功的始覺 即順入 不用功的本覺海!

所以你的念佛心中, 佛的相呢?還是沒有佛的相呢?非色非空,即空即色,離四句絕百非一路用功下去,即是真無相!

在 華嚴經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當中,第一參就是要參文殊師利菩薩 學發菩提心,第二參才是跟德雲比丘學念佛廣大境界的,這給我們很重要的提示,在無量壽經上說往生西方三輩往生的第一條件就是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到了 第五十二參 參到等覺的彌勒菩薩 他也是講從初發心到成佛都是菩提心的相状,可見得念佛要先學發菩提心,菩提心才能滋生一切菩薩的功德!所以念佛首重菩提心念佛,也就是般若不動心念佛!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的念佛,清楚明白 六塵 但是不為所染 念念無住的念佛才是真菩提心念佛!

 

4.有學員向和尚請教:如何念佛成遍?

 

其實念佛成遍,就是念佛功夫成片,實修念佛的高手,有一個說法是一致的,念到一定程度後會發現,念佛的根本不是那個“我”——是自性在念佛!自性本身是周遍法界的,十八界全部都是念佛,也就是 楞嚴經所講的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但是能相繼多少,各人的功夫就不同,你可以一分鐘成片,還是兩分鐘成片,還是一支香成片...

打成一片換句話說就是你念佛的功夫 是否可以降伏你的妄想/昏沈/煩惱/執著有幾分的功夫,讓你的煩惱沒有機會可以浮進到在我們的心的察覺上!

有點像似 禪定把煩惱壓制住,你往生的時候,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這是你要平常念佛有這個禪定的功夫才能辦到的!

好比相似 我們的防護罩做得很好,煩惱/妄想/分別心等等都無法穿越掉這個防護罩一樣!那個就叫做 一片!

但是這個成片只能算是定的功夫而已,你還要有慧的功夫加進來,才能稱為定慧等持,才是真正正確的佛法所講的觀慧成就,才能消除煩惱,轉化凡心,增上你念佛的止觀的功夫,增上念佛的品位!

但是不能說這個成片只有單方面的有定而已,因為你念佛時除了定,他還有觀佛號的觀慧在裡面,功夫成片反而可以幫助你在定當中掃除一切干擾的障礙,更能看清楚你的心念跟煩惱等問題,煩惱起可以用佛號掃除掉煩惱心起的種種心念上的障礙!

 所以有人說:念佛是定風珠,定水珠,定火珠;我們的貪就是水,嗔就是火,愚痴妄想紛飛就像是心念像風一樣,一句佛號念得有慧 有定 有觀照 就有照破煩惱的智慧的能力!

念佛人難免 有過去生中阿賴耶識當中,有無量無邊雜染著貪嗔痴的種子,都用一句佛號的觀照的成片的清楚明白的觀慧,照破煩惱!有點像是禪宗的參話頭,參 起貪的誰?誰?貪就滅掉了,這就好像成片的功夫!

另外成片的功夫也有深淺,有人靜中念佛十分成片,到了動中磨練就只剩下一分;有人動中念佛十分,到了病中念佛只剩下一分;有人病中念佛十分,到了夢中只剩下一分;有人夢中念佛十分,但是臨命終時有很多外緣干擾阻礙之下只有一分....都是考驗你念佛的功力!

其實念佛的習慣養成之後,進入階段,就是提升專注力跟竭誠轉凡心,生死心切的程度也很重要。這個階段,就是要口念耳聽,念清楚,聽清楚。如果念佛的習慣沒有養成——沒有達到一定的量,一般不可能會有這個質!

另外 念佛不是只有成片,你還要有觀慧 清楚的了解自己的煩惱/心念/妄想/執著的事實是什麼?!要去掃除業識情執的障礙,那就要有平日熏修經教中我們對於佛的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的理解,要看破這些情執的結果是什麼?他的虛妄是什麼?你才能真正的看破放下!那更是重要!

師父在弘法的過程中,曾經結識過一個修念佛很多年的念佛班的班長,他帶領很多人念佛也到處有助念,他都很熱心去助念,結果有一次 他得了絕症,快要死了,天天都有人到他床前跟他念佛助念,念到最後,一天兩天就算了,就這樣一直這樣多天給他念,念到他煩惱心起了,跟床前的同修說:

不要再念了!

這就是最有名的親身經歷過的案例,念佛很多年,煩惱心一起,一切的努力都因為煩惱心而功虧一簣!你說處理掉煩惱問題,教育自己的心跟法相應,這是不是很重要?!

有很多人念佛都是著於聲音的塵境,而不是反聞聞自性;這樣長期在塵境的時間久了,心就不耐煩了,因為 著塵久了,聲塵就變成塵勞境界,好像 眼睛看一個東西久了,眼睛他會累,你就會厭倦他,會不舒服;念佛的目的是 念佛清清楚楚的這念 狂心頓歇的心,他放歇下來,不動心 歇心 本心是不會著塵境的,觀一切法如幻如化就會看破放下,不會發生上面這種 念佛很多年產生塵勞境界,心就會不耐煩,就會起煩惱的情景!

要知道很多人,到了往生那一刻 往生的最大的障礙就是 只有定 沒有慧,他雖然可以壓制住煩惱不起現行,但是很多人 還是很迷糊,在迷糊中 習性就起來了,即使功夫成片也生不起道心,因為心中還是貪戀世間的一切,才讓他還是看不破放不下,這個看不破放不下,就即使佛親自要來接你,但是因為情執還是變成你往生的障礙!

所以來到心善寺佛三佛四,師父還是要每日開示,平常也都要講法,說到底還是要解決觀慧跟煩惱的問題,才是構成往生障礙最釜底抽薪的方法,除了平日的念佛,也要多聽經聞法處理自己的習氣問題/煩惱問題/看破放不下的事物的問題,除了成片的定 觀慧也要成就,才能雙美!

所以念佛的目的 不是要功夫成片,而是要一心,一心不亂 可以斷煩惱,事一心可以證阿羅漢,證阿羅漢還是要有觀慧;所以,這個一心 就是要跟佛法所講的道理吻合,不是光只有定還要有慧,必須是定慧等持,才能達到一心,一心不亂就是不為一切境界所惑,一心念佛下去,只有正念沒有妄想煩惱執著!

 

4.很感謝這次能來參加佛三,剛好師父有上到淨業三福,我要檢討回去要好好孝順父母!

 

佛經上要我們孝親,是要有智慧觀照的了解真正孝親的意義的,如果父母因為正見不足,要我們造惡業,我們聽從他,反而讓他們產生幫忙造惡業,這個不叫做孝;又或是 要出家學道/行菩薩道回饋眾生回饋社會/或是來參加佛三修出世間法,將來可以往生淨土可以有倒駕慈航來渡他們可以出離生死,父母如果反對我們做這些有意義的事情,我們聽從是否是真正的孝呢?

如釋迦牟尼佛 出家,他的父母不同意他出家,很早就盡各種可能堵住他出家成佛的機會,但是佛還是逃家出家,這是不孝嗎?!但是最後,佛出家是對的,不僅造福無量眾生,了卻他成佛的宿願,同時他還到天上度母親,他的姨媽撫養他長大,他還讓他的姨媽可以出家證阿羅漢果,他的父親也證果,這個就是真正的盡大孝,而不是愚順的小孝!

所以 孝養父母,要用智慧心去盡孝!父母要我們要順的事,我們要看 能順得當然要盡力順從! 但是要看是否如法 作為標準!

 

5.這次是第二次參加心善寺佛三活動,但是身體不好,身體疼痛不舒服!

 

我們來參加佛三,主要是要來念佛的,不是來練腿功來練打坐的!

因為佛三期間,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有的人,像我們現場有70幾歲的師兄身體狀況好,他可以跟著大家坐香共修;但是有的人 才30幾/40幾/50幾歲,身體狀況就已經非常不好了,甚至連七八十歲的人都不如,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正報的業感都不同,能來參加念佛三日本身就是很殊勝的事了,就要把握,常住方面可以給方便,那就不要硬撐把身體搞壞,身體終究還是修行成就的工具,如果真的身體不好,也可以拿椅子來坐,坐著跟大家一起念佛就好,還是可以開方便的!

 

以上是這次佛三最後心得分享當中幾個比較精彩的部分的節錄跟整理,心善寺下一次的佛四活動將在4/2~4/5共四日的四永日舉辦!請寺院及妙覺佛教空中大學的學生同修們把握下次佛四活動的難得的因緣!

 

回上一頁
  • 886-3-487-1028
  • 886-3-497-0466
  • simjbou@gmail.com
  •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里埔頂路416號
  • 周一至周日:05:00 - 21:00
歡迎大家捐款護持正法道場
郵政劃撥
戶名:心善寺 劃撥帳號:50261384
銀行轉帳
台灣企銀新屋分行(050)
戶名:心善寺 匯款帳號:31512015576

此網站內容為心善寺所有,非許可禁止改作、抄襲,並用於商業用途。
轉載需註明為本站所有之出處,正法內容為佛教弟子所擁有共同追尋,正法資源請小心呵護使用,如護眼目。
Copyright © 心善寺 2024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