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心善寺臉書 妙覺佛教空中大學
華嚴學堂
首頁 華嚴學堂

2024-01-04惠謙法師講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49)

2024-01-06

 

四者.定光顯現無念止。

言定光者:

謂一乘教中白淨寶網。萬字輪王之寶珠。

謂此寶珠體性。明徹十方齊照。

無思成事

念者皆從

雖現奇功。心無念慮。

華 嚴經云:

譬如轉輪王成就勝七寶。來處不可得。業性亦如是。

若有眾生。入此大止妙 觀門中。無思無慮任運成事。

如彼寶珠遠近齊照。分明顯現廓徹虛空。不為二乘外道 塵霧煙雲之所障蔽。故曰定光顯現無念止也。

- - - - - - - - - -

解:

這是妄盡還原觀 第四個修止的方法,這是由修止起觀的方法!

上次將 定光顯現無念止 法藏大師的解釋的正文的論文講完,接下來 以 華嚴經 的經文來進一步解說!

 

華嚴經云:

譬如轉輪王成就勝七寶。來處不可得。業性亦如是。

若有眾生。入此大止妙 觀門中。無思無慮任運成事。

這一段是引用華嚴經的偈頌,他是舉轉輪王 所成就的七種寶,這七寶 就是:

《大寶積經》卷十四中說:“轉輪聖王生種姓家,七寶則現。何謂為七?

一日紫金輪,有千輻。

二曰白象,有六牙。

三曰紺色神馬,烏頭朱髦。

四曰明月化珠,有八角。

五曰玉女後,口優缽者,身旃檀香。

六曰主藏聖臣。

七曰主兵大將軍,御四域兵。

金輪寶

金輪寶是從一種古印度的武器演變而來的。相傳這種武器主要用於自衛,如鎧甲,但又可以做為抗敵的銳器。金輪寶是用金的千輻輪、軸心和外圈所組成的。民間傳說這種金輪是自然形成的,並非是鐵匠所造,故有征服和消滅敵人的作用。金輪寶的圖案、色彩、形狀,都與法輪相同。

白象

白象寶即白象,是印度古代戰爭中不可缺少的交通運輸工具,同時又是勇敢的鬥士。它既溫順又勇猛,且全身是寶。圖書中的白象寶,頭頂有金頂飾、背有火焰寶飾、尾椎有尾飾、項有項鍊飾,裝飾華麗。

紺馬寶

紺馬寶也稱馬王雲風。紺馬實不僅是為戰爭所用,而且是交通、運輸的最佳工具。紺馬寶的全身為藍色,頭為黑色,尾巴像柳條婀娜多姿,速度快如疾風。圖中的紺馬寶,頭頂有金寶頂,宗有彩絲飾,項有紅絲穗和花椒口小鈴,背有火焰寶和金鞍具,尾椎項有瓔格,尾巴挽吉祥結,體態健壯。

神珠寶

神珠寶亦稱如意寶珠,相傳來源於佛祖。 佛說佛的舍利放入大海,經過長時間存放之後變成了藍色的八角形 如意寶珠。把珠寶掛在幢上,無論何時何地都會放出無量的光輝, 把黑暗驅除,光亮猶如白天,給人世間帶來光 明,並能實現一切願望。

玉女

據《長阿含經》卷三:玉女寶即能忽然示現玉女,其相貌端正,全身毛孔皆有旃檀香,言語溫柔,舉止安詳。

主藏寶(居士寶)

大臣是決定國政興衰的關鍵人物, 因此,主藏寶必須具備恭敬國王,有膽有識、 深信業果、德才兼備的特點 才能完成國王的一切願望。

兵臣寶(將軍寶)

兵臣寶是英勇善戰、聰明伶俐、 具備無畏鎧甲,並能徹底消除敵人和協助治理國政的勇士。

供奉此輪王七珍,可促成轉輪王所擁有一切的緣起,豐衣足食,具足四德、萬事順意、吉祥圓滿。

此七寶有用、銀、銅、琺瑯製作,亦有用木雕的,為藏密常見之莊嚴具。

轉輪聖王 由於他的業力跟福報殊勝,所以一出生 自然感得到這七寶 隨身!

如<<無常經>>:下至轉輪王,七寶鎮隨身,千子常圍遶

換句話說:轉輪聖王有七寶則是指: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主藏寶、典兵寶等,這七寶的來處是從哪裡來的?!

實在找不到 他是怎麼來的!

換句話說,業 是找不到來處!

例如:我們這一世 做人,做人 身體好 身體不好 身相莊嚴還是不莊嚴,你要知道為什麼嗎?他是怎麼來的?!

同樣父母出生的兄弟姊妹,有的一出生就體弱多病,有的強壯,有的聰明,有的愚笨,有的好動,有的安靜,你可以找得到 他的原因是甚麼呢?

只能 勉強說 是因為他的前世所帶來的業造成的!

這個過去 又有過去的過去 的這些因緣 造成,換句話說:你的過去,又有過去的過去,一直往前推求,想要找到 最開始的來處,這個一開始 就是第一因!

所有一切的業 的第一因,你真的要找出他的來處,是找不到的?!

譬如:基督教,說 一切都是上帝來的!那麼上帝又是怎麼來的呢?!

上帝 不可能是無中生有 而來的,他還是總有會產生他的原因而來的,不可能無中生有而來!

無中生有 是不可說的,因為如果說 既然 可以無中生有 產生上帝,那麼自然也可以無中生有 產生 中帝 或是下帝 乃至一切萬物!?

那樣的話,在理論上是無法說清的!

這也就是 很多宗教的爭論,有上帝是第一因,中國又說 上帝 是無中生有的,好像太極 是從無極而來的,那又多出一個無極老母….,一直追 各個都說 還有第一因 追下去 沒完沒了!

同樣的要找出會產生 各樣的人事物,可以追求 他的業性,是由 過去的業性而產生的,那麼過去的業 還有過去的過去的業,一直追你最開始的業 從哪來的?!是追不到最開始!

所以佛教說 一開始是無明業性,因為有情一念的妄動 才開始業的開始,那麼業又從哪裡來的呢?!是 虛妄而有,實際上本來無業可得!

好比你晚上作夢,夢是怎麼來的?!你的心沒有迷惑,沒有妄動,自然沒有夢;若是一動 就有夢境出來!

為什麼 本來不應該起夢的,但是你卻起夢?!因為你無明!你迷惑/無知,所以不知道為什麼就起夢了!

夢心 是如此,我們的人生 我們每一期生命 也都是這樣!都是自己的心 在迷產生的,本來 我們是無生,但是 卻虛妄起無量生死輪迴!

換句話說:就是 現象 找不到原因,找不到來處,就是本來就沒有來,本來無來自然無去!

 

譬如轉輪王成就勝七寶。來處不可得。業性亦如是。

就是告訴我們,轉輪王一出生就產生七寶,這個七寶 從哪裡來?!本來無來,你要找他的來處 從何而來,是找不到的!業 的本性 也是如此!

本來無來去,但隨眾生心想而生!

若眾生心 本來無想,自然 業感 業性 也不可得!

就跟夢心一樣,如果夢心無想,何來 夢境?!只因為 夢心一動 起想,才憑空 獨頭意識 亂起亂滅 所有的夢境!

如果 可以體會到 永嘉證道歌說的: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業性亦如是,業 從哪裡來?!也是 本不可得的,找不到真正的來處為何的!

 

若有眾生。入此大止妙觀門中。無思無慮任運成事。

業性 產生業感緣起,是不可思議的,找不到原因!

同樣的,諸佛的神通妙用,乃至 眾生真的修此 定光無為 的大止 的妙觀,他 不需要 靠思慮,自然任運顯一切 善妙不可思議的事成就 也是同樣的道理!

舉例來說:你很用功的念佛,突然有一天 突然 西方極樂世界種種的境界 就現前了,念佛的境界 所緣境界 是四字佛號 或是六字佛號,但是 他的業性 所產生的不思議果報所現前的 居然是 不管你怎麼想像/怎麼思維/怎樣推求 都想像不到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事法的世界境界出來!

是不是非常不可思議呢?!

同樣的 好好用功,沒有思 也沒有慮 就在所緣的境界用功,結果 最後生命中所有的事 一個一個成就!包括修行中的難關/修行中的魔障 也是一關一關的顯現 一關一關的過,真的好像 百花叢裡過 片葉不沾身,因為 這些都是修行當中 所顯現的華報,華報 就是 好像 曇花一現一樣,雖然好看,但終究只是一個過程中的幻相幻影而已!

換句話說:當你修定光顯現無念止,就是你在修學的過程中,除了所觀之境以外,不需要思慮任何的妄想!

好比 你在發心 你在做事,在這個過程中 專心好好的發心,不要想太多,即發即了 即做即放下,你在發心 在做的過程中,不要太計較 不要比較 產生無邊的煩惱!

無思無慮 就是該你好好的謀劃 你要好好的謀劃,除了發心 謀劃種種的法會以外,不要想太多,不要擔心 法會會來幾個人,法會的開銷的錢夠不夠….,就隨順因緣 好好發心就好!

大家看過上次的論文:

無思成事。

念者皆從

無思既然可以成事,但不是要你 連該做的 該規劃的都不做,那就入了斷滅 入了無想的死湖同!

後面的 念者皆從,就是 他平常無思,但是隨著無思當中的因緣顯現,該起 智慧的念頭 就要起念頭!

智慧 就是 擇法覺支,他會揀擇 該動念去發心做自利利它的菩薩道的事情的時候,他就有智慧 懂得如何去善用方便智去 動念去成就這個自利利它的菩薩行,做了以後 就放下 回到無思的本來面目中;雖然處於 無念無思的本來面目中,但能善觀察諸法相 諸因緣 該起智慧的作用的時候 就會 起身去起智慧的作用!

這個就是禪,就是這段話的精髓!

如<<六祖壇經>>的臥輪禪師的公案:

臥輪禪師是:

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他碰到六祖惠能大師時,六祖慧能大師說:

惠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這個惠能無伎倆,就是 無思,惠能雖然無思,但是不會 斷思,當他的思起的時候,她有智慧 有擇法覺支,知道 念頭如幻,知道要用四正勤,讓已生的善法令增長,讓未生的善法 令速生;同樣的 面對到惡念 他也可以 讓已生的惡法 慢慢失去對他的影響的作用,未生的惡法 也永不起心動念!

對境界 不起憎愛,就是對境心不起,如 信心銘說: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最怕的就是 起心動念產生 對境 產生了憎愛,雖然沒有憎愛 但是對於一切現前境界 洞然了然!

例如:

心善寺中午午齋用齋的時候,大寮菩薩煮給大家用齋的齋飯,菜色 湯 是甚麼味道?!太鹹 太甜 還是 酸甜苦辣 ,飯煮得太硬太軟,都吃得清楚了然,洞然無遺,但是 不於當中起 任何憎愛!

就跟 夏丏尊 有一次 午齋送飯菜供養 弘一大師,並且跟著弘一大師一起用齋,其中有一道菜 太鹹了,他就跟弘一大師說:

這菜太鹹了,我給你換掉!

弘一大師說:

不用換掉,鹹也有鹹的滋味!

大師 就是顯現 他能如實的體驗 很鹹的菜的當下的現量境界,但是 不起憎愛想!

但莫憎愛 就是於這個齋菜 不起煩惱 無思,但是 他無思 卻對於齋菜的很鹹 洞然明白 了然於心,由於 能夠有智慧,自然境界都是 念者皆從的!

這個想是無思的想 跟我們凡夫的想不同,我們凡夫的想都是建立在 人 我 眾生 壽者相上面去計較 去想,但是 得到的結果 就是苦果;這個想 是 隨看破放下的智慧心 去隨緣建立一切 大坐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 的想!

我們眾生的思考 是落在 得失 /成敗 /計較上面,但是 諸佛菩薩的念  都是從真俗二締的觀察智慧上面 去看見諸法實相上面!

又 阿彌陀佛 在因地當中 建立了 四十八大願,這些願都是從哪裡來的?!他一定有經過 看到世自在王如來給他顯示無量世界的狀態 跟 他的因果等狀態,經過 思考/思維 整理的過程,才會出來四十八大願的,可見得 不是沒有念頭/沒有思考/ 沒有思維,但是他的思考 跟 眾生的思考的基本條件不同, 我們眾生的思考都是從我人眾生壽者相出來的,因為 我人眾生壽者相的思考 永遠都脫離不了 苦 跟煩惱的結果,因為 單單有[我]就已經是煩惱的根本了!

因為有[我]就一定會有得失,有得失 就必定會有苦!

譬如:你為什麼賺錢,你賺錢是要賺給誰的?!當然是自己,因為有我的想法,錢少了 不足以養活自己就會起煩惱,錢多了 害怕不夠多 想要未雨綢繆 又起煩惱!都是以[我]為中心,自然都是苦果!

可能有人會說,賺很多錢的時候,很快樂 很開心!哪有苦!?

其實,那個樂 只是表面的刺激,但是他的根 還是自己沒錢的苦 支撐起來的!表示那個樂 只是假象而已!

而佛菩薩則不同,佛菩薩 的思維 是沒有 我人的對立,所以 他 才能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因為 你還有分 [我]跟對立的[人]的分別,那麼他起慈心給予時就還是有善惡緣的有為關係,如果沒有[我][人]界線的分別時 他自然 三輪體空,那麼給予的慈心 是無緣的,是不分有緣無緣的,故稱為無緣大慈;為什麼無緣大慈,因為他覺悟到了 自己跟一切眾生都是同一體性,既然都是同一體,眾生有苦 有少 有失去 就如同自己有苦 有少 有失去,所以 就要拔除他的苦,稱為同體大悲!

就因為 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他就成了無為法 成了功德,功德之感招,不需要經過思,自然功德就可以發動 成就一切事的能力,隨其心念 隨眾生心一動 馬上應所知量,無思成事 無思無慮 任運成事!

菩薩 雖然沒有我人分別 沒有情執對立,但是產生的功德 就有慈悲 智慧 利他的事業,都能任運成就!

就好像 轉輪聖王 他不需要思維 不需要想要怎樣去經營去賺 包括車馬象軍隊等等也不用刻意去訓練 去謀劃,自然有 自然的七寶 顯現供他運用!

 

如彼寶珠遠近齊照。分明顯現廓徹虛空。

不為二乘外道 塵霧煙雲之所障蔽。故曰定光顯現無念止也。

 

最後 用之前講過的 白淨寶網,萬字輪王之寶珠,之前有說過 這裡不再綴述!

他講到這裡 用這個萬字輪王寶珠的特性,來說明這種 無思無慮 任運成事 的境界的不可思議,就像甚麼呢?!

就像這個萬字寶珠一樣,他不是刻意的動 刻意的想要 收攝外面的影像 或把光明照射出去,而是他的寶珠的光性 本來如此,寶珠不動 自然可以把 寶網上包括一切外境的影像 都可以不分別其 是遠還是近,都可以光明照射 或收攝影像進入寶珠當中,洞然清楚!

這個寶珠 本有普照十方的光性的本能,所以 不分遠近 他都有光性 不分大小遠近 分齊的去照射,雖然 平等普照 不分遠近大小,但是 所有的遠近大小 都能分明不亂的在他的定光的寶珠中顯現無障礙!

廓徹虛空 就是整個虛空法界 一切的現象都能清清楚楚,好比 心善寺的大殿中 只要燈一開,所有大殿當中的東西都清清楚楚,反過來 如果 大殿中 漆黑,那麼 大殿中有任何東西 都一個也看不清楚!

同樣的 定光止 的光明,就是 你在定當中 顯現的觀察 觀照 普照一切的智慧,都可以盡虛空遍法界 都是分明清楚毫無遺漏!

如果你有禪定光明 整個法界 都可以清楚明白 如大殿中的光明可以看清楚大殿中一切一清二楚!

這種 一乘一真法界的禪定的光明,是在一乘教法顯現的禪定光明,他不能落在 二乘 外道的分別心當中,如果 他是落在 二乘 外道 的執著分別心中,那麼一乘禪定的光明 就無法顯示!

因為 二乘 外道的分別 還是不是落入 空 不然就是 落入到有,如果 有二乘 外道的分別想 分別念,那麼 一乘的光明 就好像有了 塵霧煙雲,會遮蔽本然的一乘一真法界的真心的光明!

好比 空中有 陽光 可以無分別照射著大地,給大地無區別的光明照射的利益,如果當中有 雲霧煙雲,那麼光明無法 普遍,變成烏雲黯淡!

又好像 舞台有光明 可以看得到 舞台上所有的表演,如果 舞台上放了煙霧 或是 有乾冰噴起,那麼 舞台上煙霧瀰漫,你怎麼看得到 舞台上所有的表演的狀態?!

所以 一乘定光的止空,不能被落入了二乘外道的執有執空的分別,因為你一落入這兩種分別,你所有的一乘定光的無立場 普遍無私的周遍 的觀察 都會偏頗!

 

 

故曰定光顯現無念止也

若能明白這個道理,故稱為 定光顯現 無念止 的第四門 修止的道理!

回上一頁
  • 886-3-487-1028
  • 886-3-497-0466
  • simjbou@gmail.com
  •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里埔頂路416號
  • 周一至周日:05:00 - 21:00
歡迎大家捐款護持正法道場
郵政劃撥
戶名:心善寺 劃撥帳號:50261384
銀行轉帳
台灣企銀新屋分行(050)
戶名:心善寺 匯款帳號:31512015576

此網站內容為心善寺所有,非許可禁止改作、抄襲,並用於商業用途。
轉載需註明為本站所有之出處,正法內容為佛教弟子所擁有共同追尋,正法資源請小心呵護使用,如護眼目。
Copyright © 心善寺 2024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