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心善寺臉書 妙覺佛教空中大學
心善講堂基礎佛法教育學堂
首頁 心善講堂基礎佛法教育學堂

2022-04-28心善講堂初階課程二-淨土宗歷代祖師傳(19)淨土宗十一祖杭州梵天省庵大師

2022-05-02

 

省庵大師生平事蹟:

初期

實賢(1686年-1734年),字思齊,號省庵江蘇常熟人,清朝佛教高僧,淨土宗第十一祖。

長居杭州梵天寺,人稱「梵天省庵」

出生於世代書香之家,大師自小就不吃葷腥,少年時便有出塵的志向。

父親早亡,母親張氏知兒子宿具善根,便命其出家修道。(三歲看一生,行為是累世等持習氣而來)

七歲時,大師禮清涼庵僧容選為師。大師聰慧俊彥,經典過目不忘。(過去生已熏修久種善根)

十五歲剃度受戒,兼通世典,吟詩書法俱精,然並未頃刻忘懷生死大事。(不了生死,一切戲論)

有一天,大師到普仁寺,見一僧人仆地而死,大師瞿然悟世無常,修持益加精進,

嚴持戒律,不離衣缽,日止一食,脅不貼席,終生不懈。(從發菩提心文可以看出持戒在生活-觀察施主的苦,

觀察 發心跟行持 的偏正 闕圓等)

後雲遊參學,庚寅年(公元1710)二十四歲時依渠成法師與紹曇法師聽教,晝夜研窮方等經典,(淨土祖師沒有不學經教的)

越三年,三觀十乘之旨,性相之學,無不通貫。紹曇法師為授記莂,傳大師靈峰四世天台正宗。

甲午年(公元1714)二十八歲,叩靈鷲和尚於崇福,參「念佛是誰」話頭,功夫綿密,

凡歷四月,恍然契悟,說:「我夢醒矣!(禪法成就,提起能念佛的源頭,念念從心起念念歸自心,最後念念不離心)

自那以後,應機無礙,才辯縱橫,

開悟得道以後

靈鷲和尚欲付以衣拂,大師不受,辭去後於真寂寺閉關,(禪法成就 才閉關-很多祖師跟大德,問廣欽老和尚答四大就很大,閉關閉心,不會用心,外面的閉關只是虛晃 )

日閱三藏梵筴,夜夕持念阿彌陀佛名號。

三年期滿,寺眾恭請大師講《法華經》,大師陞座開演,辭義猶如河懸泉湧,沛然莫御。(成就了才開演法筵)

自此,化緣日盛。

己亥春(公元1719),詣四明阿育王山瞻禮舍利,先後五次燃指香供佛。(燃指 是為了發心供養,非表象,才真供養-法供養最)

每年佛涅槃日,講演《遺教經》與《佛說阿彌陀經》,開示是心是佛的奧旨。(心境一如,心外無法 法外無心)

三根普攝,法化洋溢。江浙一帶的四眾弟子,傾心歸仰,歷有十年,法筵之盛況,勝過諸方。(由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

大師受請住持諸寺院,每晉院模範一新,清規肅穆,日講《法華經》、《首楞嚴經》諸部,執經請益者雲集。(一通一切通如六祖惠能大師 能說法華涅槃)

後退隱杭城仙林寺,不出戶庭,力修淨業。(解如目,如同懂得看地圖,真的要到達目的地還是要行持民國禪宗巨擘 本煥大和尚 晚年持普賢行願品)

繼而受眾弟子請,住持鳳山梵天講寺,於是屏絕諸緣,純提淨土,(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持佛名號 不了生死皆是戲論)

結長期念佛會,嚴立規約,晝夜六時,互相策勵,人咸稱是永明大師再來。(因為禪淨法脈修行跟知見都達徹底)

先後住持古剎禪院十餘載,得度弟子甚眾。

往生淨土經過:

至癸丑(公元1733)佛成道日,大師對弟子說:「我於明年四月十四日長往矣。」

自此,掩關寸香齋,規定晝夜持念十萬聲佛號。(自我要求, 以能課念十萬聲為顯異惑眾 發心不同)

次年甲寅(公元1744)四月二日出關,十二日,告知大眾說:

「吾十日前見西方三聖降臨虛空,今再見矣,吾其生淨土乎。」(為後學修行 作證明,慈悲)

隨即交待寺院事務,遍辭城中諸護法居士,侍者請大師書偈,大師書云:

「身在華中佛現前,佛光來照紫金蓮,心隨諸佛往生去,無去來中事宛然。」(跟廣欽老和尚的無來無去)

書訖,說:「我十四日定往生矣,你們準備為我集眾念佛。」

十三日,斷飲食,斂目危坐,五更時沐浴更衣,面西趺坐。

至巳時,遠近道俗弟子集聚,涕淚膜拜說:「願師住世度人。」

大師復啟目說:「我去即來,生死事大,各自淨心念佛。」(法身不滅, 即是來,來即是去,於此中下而現滅度)

言訖,合掌稱佛名而寂。

一會兒,鼻筋下垂,面容顏色明潤,到封龕時,容色不變。(得道的相狀)

春秋四十九。眾弟子奉靈骨塔於琴川拂水岩之西。

乾隆七年二月十五日,鄮山諸緇素懷念大師道行,迎靈骨重建塔阿育王寺之右,其舊塔用以藏衣缽。

省庵大師的著作及思想:

大師撰有《淨土詩》、《西方發願文注》、《勸發菩提心文》、《續往生傳》等流佈於世。

著作主要思想的傳達:

省庵大師的淨土思想大多從真實修持處開發,其譔文與開示,語語結歸心地,不蹈空疏之談。茲將大師思想概述如次。

發菩提心,圓成淨業

大師將菩提心視為修行佛道,圓成淨業的根本條件。其《勸發菩提心文》,不僅理事圓融,知見透闢,而且至誠懇切,感人至深。

文中首陳發菩提心的功用云: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華嚴經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一參 發菩提心為首,無量壽經 三輩往生都有一個必要條件:發菩提心,然後才是一向專念,做任何願行之前,發心最重要楞嚴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迴,雖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行持之前要先動機,由動機要有願力計畫 才能有方向有智慧的去行)

由於十種因緣,菩提心得以發起:(前面五個 出自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的上報四重恩 施主恩 被獨立從眾生恩拉出來出家受供發菩提心的因上求佛道念報恩,下化眾生恩)

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師長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眾生恩故,

六者念死生苦故,七者尊重己靈故,八者懺悔業障故,九者求生淨土故,十者為念正法得久住故。(後五,是要用行為上去做到這些發心,才能真正的報答前面五恩-舉父母恩重難報經)

在詮釋第九種因緣時,大師開示發心與求生淨土的內在關係:云何求生淨土?(此生修行不能了生死作辦生死大事,一切皆是戲論,在所有的一生成就法門提最捷徑易成就)

謂在此土修行,其進道也難;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

易故一生可致,難故累劫未成;是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

末世修行,無越於此。然經稱少善不生,多福乃致。(末法時期 眾生根器越來越劣,五濁越濁心劣 故顯出的心的外面正依二報 越濁,心外無法 法外無心  更當懺悔發願)

言多福,則莫若執持名號;言多善,則莫若發廣大心。

是以暫持聖號,勝於佈施百年;一發大心,超過修行歷劫。

蓋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發,則雖念奚為?

發心原為修行,淨土不生,則雖發易退。是則下菩提種,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長;乘大願船,入於淨土之海,西方決定往生。(生死即是大苦海,彌陀即是大法船)

大師有見於發菩提心的重要性,故而苦口婆心勸勉淨業行人同發菩提心,未發者令發,已發者增長,已增長者念念相續。(真心願生 即是發菩提心,願生 要先發心看破放下)

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大師的見解與懇勸,深契念佛修持之心要。

痛斥狂禪,指歸淨土

大師洞悉末法眾生,根機鈍劣,略有二類:一愚,二狂。(大師深得禪法證量,看過無數禪和子的結果-末法根器業障深重)

愚者茫然無解,固不待論(-感應法門,有所求,著相);狂者妄意高遠,嘗欲踖等。(-執斷滅空相,不識真空 著非法相)

視此念佛法門不啻草芥,不肯自修。不知末法之世靠自力出離生死,罕聞有人。(業障凡夫 不識自己善根福德因緣幾兩重)

即若禪宗開悟之士,亦應往生淨土。(勸修禪人 也發願往生西方比較穩當)

悟達之士,雖有見地,不斷惑業,若生三界,一入胞胎,便有隔陰之迷;從前所悟,尋復忘失;(三生石的故事)

畢世功夫,一朝唐喪。如五祖戒禪師轉生為蘇東坡,草堂清禪師作曾魯公。(蘇東坡的三世,戒和尚,蘇東坡,袁宏道-藕益大師淨土十要西方合論禪氣盛)

次則海印信禪師為朱防禦女(受朱防禦將軍的豐富供養 投生他家女,一看圓照本和尚笑笑就死三生石),又次則雁蕩僧轉生為秦檜等。可作殷鑒。(地藏經前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的故事,地府中看到秦檜受報的前世是雁蕩僧因見惑思惑未能伏而生死未能了,下一生是為秦膾,地藏菩薩在命終時要救他,只要他地藏手上的字,就赦免他一切罪業。菩薩就化身為比丘去見他,說:你應該念念佛了,你現在這麼高的地位……他說:何必念呢?就是不說出一個字。 )

若生西方淨土,親近阿彌陀佛,一入聖階,便登佛地。(由上面的例子 因為沒有熏修念佛 真要念佛乘佛威力 超脫 也無緣可脫佛門雖大不度無緣之人)

故知不悟則已,悟則求生西方淨土,當更急切。如人得寶,須覓善地藏之,方得受用。

否則,終致散失,悟達之士求生淨土,亦復如是。

大師圓融禪淨,指歸淨土。《示禪者念佛偈》云:

「一句彌陀,頭則公案;無別商量,直下便判。(一句彌陀 當下即是,法即是心,心即是法,當下即是話頭,直下承擔,以念念不離心故)

如大火聚,觸之則燒;如太阿劍,攖之則爛。(如同全境是火 一接觸到火 當下成就燒;如大阿劍鋒利能斬斷一切定火水風珠)

八萬四千法藏,六字全收;一千七百公案,一刀斬斷。(千經萬指都是講心,心本不離念佛當下的境法,廣欽老和尚 六字佛號通念大藏經公案,所有禪宗公案參心,心不離境,如同 心經講的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任他佛不喜聞,我自心心憶念。請君不必多言,只要一心不亂。」(大梅禪師 心即是佛 梅子熟矣決定勝解成就)

剴切指陳,自行化他。

欣厭心切,拔除愛樁

大師深知娑婆眾生淨業難成的原因,主要是愛根難斷,故而,譔文開示,多在激發行人厭離娑婆欣求極樂處下手,

(念佛人千千萬萬 為何往生無幾?!皆因不達 斷除愛根,貪戀世間的一切廣欽:貪娑婆的一根草仍要輪迴)

其《勸修淨土詩》、《八苦詩》等,多有指陳。

茲錄一首:

「盡說厭欣為障道,誰知淨業善資成;厭離未切終難去,欣愛非深豈易生。

何處安居能徙宅,誰人無事肯登程,鐵圍山外蓮華國,掣斷情韁始放行。」

三界無安,不宜久住,大師勸人急求往生,唯此唯大。(額頭上安一個死字,念念憶念此事,如救頭燃,才能成就阿育王的兄弟故事)

大師對那些汲汲於世間善事而淡漠往生的行人,指陳利弊得失。(善事 修福 不等於 解脫超生死,六祖壇經:修福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苟不以生死大事為急,而孳孳為善,所作善事如須彌山,皆生死業緣,有何了日。

善事彌多,生死彌廣,一念愛心,萬劫纏縛,可不懼哉!

念佛心不專,何也?

或是名根未斷,或是愛念牽纏,於此二者宜加審察,(乾隆皇帝下江南,兩條船,法磬禪師說:「一條船為名,一條船為利!」)

苟不把家緣世事一刀斬斷,六字洪名盡力提起,冀欲出離娑婆世界,生到極樂淨土,難矣!(一但心中存名利 難離娑婆金碧峰禪師)

不生淨土而欲脫生死,不脫生死而欲免墮落,抑又難矣!

縱一生兩生不失人身,濟得什麼事?!(修福 來世得富貴,由於富貴造業,下一生三惡道頂新企業的例子)

不以念佛為急,而以世間小善為急;不以生死大事為先,而以人天福報為先,是不知先後也。(下一生 重業先牽,再來是習業等流的習氣流

很重要,你是到寺院做義工的習氣等流強?還是念佛 念念想要超生死 念念迴向淨土 念念超越眼前的習氣 的等流習氣強? 婦人對丈夫晚上回叩門的故事 -地獄中習氣解脫)

大抵西方佛國,非悠悠散善所能致;萬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脫,無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為之早辦耶?

大師披肝瀝膽,其救焚拯溺之血誠,從字裡行間躍然而生。

精進修持,先求自度

大師於末法世,建精進幢,以身作則,廣行道化。

大師遵蓮池大師持戒念佛之遺風,一生以「行在梵網,志在西方」自勵。(袁宏道 跟他弟弟講的般若氣強,但不持重戒多落輪迴六道八部鬼神)

淨業堂規約,每日課堂,十時念佛,九時作觀,一時禮拜,且規定黑、白半月誦菩薩戒本

(一天二十四小時安排修行生活作息很重要,是否成就分分因分分果-20小時修行 4小時睡眠)

大師自修精進,如救頭然。

閉關梵天寺西院,其室名曰寸香齋。尊客相見,略敘道話數語,寸香之外念佛而已。

大師綿密用功,端在知見正確。茲錄大師念佛偈二首:

「念彌陀佛貴專精,念到功深念自純,念念圓明真性體,聲聲喚醒本來人。

嬰兒墮水頻呼母,蕩子還家始見親,卻話從前離別事,翻令嗚咽淚沾巾。」

「欲得工夫無間斷,直須精進始相應,暫時失念雲霾日,瞥爾生心蛾掩燈。

小水長流終貫石,沸湯停火亦成冰,往生作佛渾閑事,只在當人念力能。」

遇有學詩文的弟子,大師痛誡說:

「人命在呼吸間,哪有閑工夫學世諦文字,稍一錯過這個良機,便成隔世,再想出頭來,難呀!

大師專精念佛,先求往生,然後圓成菩提大願。

對於一些發願來生,生到中國,童真出家修道,廣度眾生的行人,大師斥之為愚執。

闡明求生西方,總攝一切菩提誓願,及十方三世一切佛法,無有遺餘。

以上從四個方面,略述省庵大師的淨土思想,深感字字從真實心中流出,

不談玄說妙,不堆砌名相,娓娓道來,全是家常平實話,亦是淨土明珠,值得吾人奉為指南。

精選省庵大師最著名的著作[勸發菩提心文]的道理 做精選介紹如下,可以看出大師重現實主義的念佛思想,

而非流於佛學理論的學派:

華嚴經:修行不發菩提心,猶如耕田不下種

淨土經典<<無量壽經>> 三輩往生,都必具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但是發菩提心,要如何檢視 自己所發的菩提心?

發菩提心的檢視,是有標準的,不是我說 我發菩提心 就是發菩提心

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詳概發菩提心的相狀跟標準:

可參考來觀察發菩提心文所講的內容:<<大悲心陀羅尼經:菩提心的相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

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

回上一頁
  • 886-3-487-1028
  • 886-3-497-0466
  • simjbou@gmail.com
  •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里埔頂路416號
  • 周一至周日:05:00 - 21:00
歡迎大家捐款護持正法道場
郵政劃撥
戶名:心善寺 劃撥帳號:50261384
銀行轉帳
台灣企銀新屋分行(050)
戶名:心善寺 匯款帳號:31512015576

此網站內容為心善寺所有,非許可禁止改作、抄襲,並用於商業用途。
轉載需註明為本站所有之出處,正法內容為佛教弟子所擁有共同追尋,正法資源請小心呵護使用,如護眼目。
Copyright © 心善寺 2024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