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心善寺臉書 妙覺佛教空中大學
華嚴學堂
首頁 華嚴學堂

2024-02-29惠謙法師講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54)

2024-03-03

 

答:

依起信論云:

若修止者。 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

以一切法本來無想。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隨心,外念境界。

然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令歸正念。

常勤正念,唯心識觀,一 切魔境自然遠離。

凡夫初學邪正未分。魔網入心欺誑行者。又無師匠諮問莫憑。依四魔功將為正道。

日月經久邪見既深。設遇良緣終成難改。沈淪苦海出離無由。深自察 之無令暫替。

此義如起信論中說也。

- - - - - - - - - -

解:

上次 講完了 妄盡還原觀的修五止,也說明了 這個五個止 在止當中本有觀,而且這個修止的觀 已經很圓滿了,為什麼 除了修止 還要 起下面後面要說的 起六觀的觀?!

其實這個修五種止的觀法,對應到 海印三昧,起六觀  是對應到 華嚴三昧!

海印三昧 偏於止 的觀行,華嚴三昧 偏於 觀 的觀行;海印三昧 偏於 理事圓融,華嚴三昧 偏於 事事無礙法界!

既然 修五止 已經很圓融了,為何還要修觀?!

法藏大師舉 大乘起信論的論文 說:

修止 是偏於一切不住,也就是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的應無所住!

所以上說過:

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

以一切法本來無想。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隨心,外念境界。

然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令歸正念。

這種離心緣相,離言說相,超於一切 不就是 海印三昧的真空之止?!

雖然有真空,自然 不廢事相莞爾,由定發慧,由止起觀,由理成事!由 根本智 起後得智!

所以 常住此定此止, 不廢 事修觀,才有後面這句:

常勤正念,唯心識觀,一 切魔境自然遠離。

因為你有應無所住,才能而生其心,這個心 就是清淨心,清淨心能生智慧心 了然一切不離此心識所成,也就是 華嚴經所講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除了此一心能成一切妙用以外,別無他法可得,自然 不迷惑於一切此心所成的諸法,也就是但得本,何愁末,諸法都是此心所成,此心清淨 能生萬有,自然不為所成幻法所惑 故說 一切魔鏡自然遠離!

 

 

凡夫初學邪正未分。魔網入心欺誑行者。

又無師匠諮問莫憑。依四魔功將為正道。

日月經久邪見既深。設遇良緣終成難改。

沈淪苦海出離無由。深自察 之無令暫替。

這一段 是總結上面所講的止觀的道理,告訴我們為什麼要修止觀!

如果沒有正確的認識跟使用止觀,你在學佛的這條路上是很容易走錯路,很容易著魔!

例如:我們常看到很修行人,修到最後 都說他看到甚麼知道甚麼!

這都是著相,一著相 起了情執/愛染,認假為真,很容易入魔!

所以 楞嚴經上說: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楞嚴經上舉很多在修行中著魔的例子跟狀況,稱為五十陰魔 或是 五十陰境!

舉例來說其中一段:

又以此心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餘皆涉入,互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魄遞相離合,成就善種…

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修行人,本來一開始很認真 很謙虛的老實 的修行的,但是修到最後 說自己有甚麼神通,或是看到鬼神,或是 顯異惑眾 …,觀其言說 無不是世間一切相法之相!

如果是著了這些相,在楞嚴經 就是被魔所牽走了…入了五十陰魔當中

如果真的好好修這裡 妄盡還源觀的止觀 不著一切,應無所住,自然能如法的以般若義破一切魔相!

所以這裡修止 就是不為 一切六塵境界 所惑,正所謂:

若修止者。 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

以一切法本來無想。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隨心,外念境界。

自然會遠離不惑於一切魔境,即使得到有的沒有的境界,能得這種止定,看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自然不為一切境界所轉!

或是 自己親近善知識 也是一樣,能以般若 以這段話為照妖鏡,不為邪知識所講的一切境界所惑!

由這樣的止定之心,能起正觀,觀 就是 一個見 加一個觀,也就是學怎麼看事物!

觀 就是學習 如何去觀察事物的真相 事物的諸法實相是甚麼?!

因為有正定 就能客觀的看一切事法 的真相,這就是起正觀!

例如:我們是怎樣看 我們自己 看我們身邊的事物 看我們身邊的眷屬跟關係 看我們的世界跟依報的環境,如果你要得到 比較如意的在這世間,就要起 正確的觀察 正確的看事情的智慧跟態度,換句話說:

我們觀察我們身邊周遭的事物 你是用怎樣的情緒管理 用怎樣的態度跟思維還有智慧 去看的?!

這個就是觀!

所以這個止 就是 情緒管理,你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煞車得了自己的主觀意識,觀 就是 用客觀的智慧起怎樣的智觀 來看這世間的一切!

所以西方有很多的西方人,他很喜歡打坐,因為打坐 容易 降伏散亂心,能 起情緒管理的效果,如果你的脾氣很大,要怎樣修行!

止 就好像一盆水靜止,如果一盆水一直晃動,這盆水怎麼可能會像一面鏡子可以照見鏡外一切?!

凡夫初學邪正未分。

一般我們初學的凡夫 要怎樣辨別邪正呢?!

邪 就是以有所得心 去求一切事物;正 就是 無所得心 認識及成就一切事物!

如 般若心經上說: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換句話說:你想要追求無上道,想要 成就 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你的第一個發心 就是 以無所得心 去修菩薩道 才有可能成就!

或著說 我們要想人生能夠成功,第一個就要以無所得心 去做一切事情 比較容易,比較快樂!

例如:

大家都在升學班競爭,有競爭 有比較 有所得 有好勝心,錙銖計較跟別人比的有所得心,你活得很痛苦,但是如果你升學考試 都是平常心,都是跟自己比 看自己跟原來的自己是否有進步,這樣讀書就會很快樂!

即使 不小心 有時候 因為前一晚沒睡好 或是 因為意外 而變成成績不佳,以平常心了解,下次再努力就好,沒有得失心,這樣去讀書 給自己鼓勵下次改進就好,自然 讀書到最後變成 人生勝利組!

真正無敵的人,是他的心中沒有得失 心中都是沒有敵人!

所以 達摩二入四行觀所說的無所求行: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如果一個人 他的有所求心太多的話,有所求 就會是一種慾望,有所求越多的人 也就是慾望越多的人,通常不容易快樂!

為什麼?

因為慾望很難滿足,因為 慾望跟我們的本心本性的無所得的性質是相違背的,自然不會快樂!

欲望很難是滿足的,不管是男女的慾望 或是飲食的慾望 或是金錢的慾望,因為 你會起慾望就會起貪,由於貪 你的慾望如海溝一樣 永遠都填不滿 都滿足不了!

欲海難平,慾望像大海一樣 永遠都難填平,正所謂:貪心不足 蛇吞象,蛇很小隻 但是 卻想吃掉大象!

所以 知足常樂,因為 知足的心 是與無所得心相應 也就是順於本心本性,也就 華嚴十玄門講的:

唯心迴轉善成門!

順於涅槃之理 自然快樂 自然容易跟本心相應,逆於涅槃之理 自然苦海無邊 與本心背道而馳!

所以知足的人 容易隨遇而安,今天出太陽很溫暖很好,但是不可能 天天都出太陽,有時候 會像這幾天寒流來了 加上下雨,有時風雨 有時晴,都可以隨遇而安,自然不隨外境起心動念, 自然無苦;如果 被一下子高興 一下子難過 那就是無明,很難掌握這一切的境界,隨這些外境起舞,自然 增加自己無謂的煩惱 跟 得到苦海無邊!

例如:我們今年要去印度朝聖,朝聖前 旅行社 建議我們去看佛陀傳的影片,你好好的去看佛陀傳,佛陀的這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他在成佛跟度化眾生的這一路上,遇到多少風險,提婆達多跟提婆達多的眷屬的迫害跟陷害,婆羅門的設計陷害,琉璃王滅釋迦族的恩仇,或是 僧團發生事情,或是 弘法的路上也不是一帆風順,還有六群比丘的問題…,佛陀的一生 是關關難過,關關過,他是怎樣的隨遇而安,起智慧心去應對,去成就 弘法利生的這一生?!

福慧圓滿如佛陀,尚且都不是一帆風順,更何況我們,更不可能 也都一帆風順!重點是:我們從看佛陀傳這當中,學會了佛陀是怎樣 以無為 以慈悲喜捨 以智慧觀照 以無所得心 隨遇而安 去應對一切的這些智慧跟態度!

例如:琉璃王 滅釋迦族,不管 琉璃王跟釋迦族 有過去生的因果關係,還是這一生發生的一些事情的因果關係,即使佛陀在路上擋道兩次 以佛陀的威德也無法化解這當中的因果恩怨,除非兩者間 自己願意化除解冤釋結,否則 威德如佛陀也無可奈何!

同樣的我們身邊這麼多的人事物,種種的恩怨不如意,除非 我們自己心中放下,看破 看透,自己願意吃虧,你自己不願意吃虧 憑甚麼人家要吃虧?你自己不願意原諒別人,別人憑甚麼要原諒你?你自己不願跟別人解冤釋結,憑甚麼人家願意跟你解冤釋結?!正所謂:解鈴人還須繫鈴人,

有時候,別人怎樣對我們,有可能過去生 我們比別人更兇狠,才會造成今天別人這樣對我們的結果!

如同 達摩二入四行觀的 報冤行:

若受苦時,當自念言:
我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
多起冤憎,違害無限;
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
非天非人所能見與,
甘心甘受,都無冤訴。

經曰:逢苦不憂。

何以故?識達故。

此心生時,與理相應,體冤進道,故說言報冤行。

我們要想真的與理相應 ,就要產生這樣的智慧的觀察 去看冤業的不如意事,體冤進道 才能產生與理相應的快樂!

所以我們今天 會做這樣的工作,會面對這樣的家庭,會遇到這樣的人事物,這些都是有因緣果報的,都不是誰加給我們的,都是自己過去現在 造作的很多因緣造成這樣的結果,用這樣客觀智慧的心去看待,正所謂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都是自己的心造就出來這些因緣果報的狀態,就要自己去承受,自己去化解,自己去用智慧跟良善的態度去對待!

這才是 這裡所說要如何去看佛陀傳,要怎樣[凡夫初學邪正未分] 去去邪反正的方法!

這樣你才不會邪正不分,如果以有所求 有所得心去看事物,就會迷惑於外相的事物 覺得有誰 害你 有誰妨礙你,

這個就是 心外求法,就是觸事昏迷,舉心縛著,於平等法,起自他想,愛見為本,身口為緣,自然於諸有中,無罪不造!

起罪 就是起業,自然招感苦果!若是 無罪 無業,自然 苦盡!

正所謂:

境無好醜,好醜由心,心若不生,境自如如

自然 你認識了這個道理,與這個理相應 就會看破放下,放下 就是 以無所求 無所得心 去面對事物,那麼就會 生死境界的苦盡 而涅槃的樂就會現前!

如金剛經 最後的偈頌: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就是要我們對於一切事物的認識 要修如夢觀!

好比 我們作夢,你夢到有人要殺你 有老虎在追你,請問你夢中那個要殺你的那個人,要追你的那個老虎,是誰製造出來的?!

不就是你的夢心製造出來的,你在夢中會覺得 這個人好壞呀!要殺我,我又沒要做甚麼?為什麼他要殺我 要害我?!

其實 不過是自己的夢心 顯現出來的!

或是你的夢中 有一個人對你好好的,不也是你的夢心變現出來的,並沒有一個真正的人 對你好 或對你不好,其實都不過是自己的夢心顯現出來的境界而已,你要是知道夢心當中的這個人 如夢如幻 如影子 一般不實,都是 唯心識所現,有這個智慧,當下這個夢就破滅了 就解脫了 就破局了 就清醒了!

如果你能了解這個都是自己的夢心 唯心識所顯,這個就是正;如果不知道是自己的夢心 唯心所現 迷惑於當中 起違逆想的貪嗔 起自他想 就是 邪,邪就是搞錯誤了 就是顛倒了,故稱為邪!

因為我們凡夫剛剛學道 剛剛學法,仍常容易 心外求法,你很難搞清楚 甚麼是邪 甚麼是正!

例如:你打坐 突然 產生有佛 出現給你讚嘆,給你講話,給你預言,而且一開始都還很靈驗很準,你如何辨別邪正?!

這就是 初學凡夫的難處,你沒有善知識來幫你去蕪存青,去幫你辨別邪正 跟引導,我們是會很容易走錯路的!

所以你真正的懂得 妄盡還源觀的止觀,而且能真正的跟無所得心相應的時候,這時候就很容易走上正途;

但是你不懂得好好的修行止觀,容易以有所得心去修行,很容易走上邪路!

譬如:在中論當中 龍樹菩薩 常常都會批判二乘,但是龍樹菩薩經常都在批判;雖然 二乘人已經出離了六道,但是在更高的佛道來講,他還是以有所得心 去求一個解脫 求一個涅槃,仍然不圓滿!

如果他還一直 沉溺於涅槃的境界,不願意出離 發菩提心,一直在他的空的境界,執著 他以為的無所得的境界時,仍然是邪,不是正!

所以 楞嚴經的五十陰魔 的識陰境界,仍把二乘人所偏空的法執 仍認定為走錯路,你看連二乘的聖人,都會走錯路 走到邪路,更何況我們凡夫初學者?!

所以 我們凡夫要一直聽經聞法,親近善知識,看看佛怎麼說/祖師大德怎麼說,而不是認為自己認為是怎麼樣,才不會走上邪路!

 

魔網入心欺誑行者。

所以 你一開始沒有止觀的很好的基礎,跟對於 無所得心 去修一切法的正確的認識,就容易誤入邪網 魔網,以前人說:

寧可破戒,不可破見!

見解錯了, 以邪知邪見 魔知魔見 來看事情,你的心 去看事物 看修行 看修行的方向,就自然都錯誤了, 拉都拉不回來!

古人說: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時著魔

因為 一著魔,就是 你的知見錯誤了,怎麼勸你 怎麼想挽回你,都很難挽回!

你一走錯路 就入了魔網,就會以為 自己的看法都是對的,以魔知魔見 欺騙了你對於菩提道的認識 那就麻煩了!

故稱為魔網入心欺誑行者!

 

又無師匠諮問莫憑。

又沒有碰到 善知識 給你點醒 給你指正,那更麻煩了!

師匠 就是指佛菩薩 就是指善知識,正所謂 欲知前行路 先問過來人,佛經典上 佛陀以過來的經驗告訴我們要如何修止觀 要如何辨別邪正,要怎樣發菩提心 怎樣憶念菩提心,這些都是師匠!

華嚴經上說:

忘失菩提心,修諸事業 皆是魔業!

你要看你的修行 是否邪正,端看你的發心,你是以無所求 無所得心 去修行 去看待事物?還是以 有所求心 有所得心 去修 去看待事物?

這個無所得心 就是一種菩提心 就是一種清淨心,你把這個發心 忘失了,不管怎麼修 都容易走錯路 繞遠路 易落魔業!

那要怎樣的心才是無所得心?!

你要有善知識給你引導,有同參道友給你指正,同參道友 善知識 就像我們的鏡子,我們不照鏡子的時候 是不容易看清楚自己的樣子,如果你要看清楚自己的樣子 哪裡化妝的不好 哪裡要修正,還是要透過外面的這個鏡子 來幫助我們察覺自己不圓滿的地方,同樣的 道場/善知識/同修道友 就像我們的一面鏡子,可以很容易 幫助我們看見自己不對的地方,不圓滿的地方,以便在修行這條路上 方便給我們修正的機緣跟環境!

那要怎樣識別善知識跟修法的環境?!

要用般若經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作為你的照妖鏡,或是 上面所講的論文,作為評判自己認定善知識的標準!

才不會 有把魔知識 當成善知識的問題!

因為金剛經上說:

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真正的善知識,他不著於一切相,如圓覺經上說: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

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藐三菩提。

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淨,乃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憍慢,況復摶財妻子眷屬

從這段經文,這就很清楚地能幫我們在末法時期找到善知識 跟認識所謂的善知識的標準了!

 

 

依四魔功將為正道。

若是 不依善知識的教導,就是 法不入心,不受教 自然容易落入魔道!

正所謂 不依法入心,自然就是煩惱入心!

因為這個依邪見而修,就如同 淨土經所說:

邪見業王未曾捨離, 常處輪迴而不自在。

輪迴會產生四魔,四魔 就是 五陰魔,煩惱魔,天魔,死魔!

五陰 就是 五陰熾盛,你的色受想行識 這五陰的運作,由不得你!身心熾盛 根本一剎那間都無法停下來,歇不下來,一歇下來就很難過!

譬如:你修禪定,要你打坐,腦海就東想西想,根本坐不住,或是在家裡待不住,太無聊了 就是想要出去走走 看看不一樣的,想要接受一些 感官上的刺激!

五陰魔 可以讓你 想要靜心定心下來時,身心都像在燒一樣,一刻都不能停下來!

煩惱魔 來自 五陰魔,心中受到 念頭遷流不斷的影響,產生無量無邊的煩惱!

再來是死魔,我們一出生,無常生死無時無刻不催著要到來,眾生 不知 死亡如幻,對於 死亡產生恐懼,由於恐懼 產生無量無邊的煩惱!

如心經說的: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妄想!

因為 生死的恐懼,你就產生無窮無盡的妄想煩惱

天魔 就是 你真的想要好好的修行,就會有種種的業障現前,有種種的冤親債主來障礙你,當你發起道心要修行時,天魔會用種種的考驗來擾亂你!

所以 修行簡不簡單,你真心想修行,有拉你回到輪迴的四魔 的障礙 來擾亂你,當你想要解脫想要出離三界,就會有這麼多的自己內心的五陰魔 煩惱魔,外在的身體的死魔 跟 天魔 都來擾亂你,拉你回到三界輪迴生死中!

好像 飛蟲 掉進了 生死的蜘蛛網中,你沒有遇到善知識給你點醒,給你引導,你很容易誤入 生死輪迴當中的四魔陷阱當中的煙霧知見當中,還以為自己悟入了正道!

 

日月經久邪見既深。設遇良緣終成難改。

就這樣經過這樣 日月長時間的自以為是的邪見,即使遇到好的善知識 或解脫道的善緣,也很難改除這些障礙跟邪見知見!

最簡單的例子,當我們煩惱亂心,自己執著自己的困境或是想法時,即使善知識或師長父母來勸導我們,我們也只是當耳邊風,聽不進去!

一般的這個時候,我們尚且如此,更何況 要出離三界輪迴 菩提涅槃?!只因為邪見已經很強 三毒已經很深了,難以拔療!

所以 最重要的是 如同古人說:

寧可千年不悟,卻不可一日著魔

著魔 就是 自以為是,不聽經/不聞法 盲修瞎練,或是 因為不讀經典端正知見,無法分辨 是善知識還是邪知識,跟隨到邪知識 以一盲引眾盲,就此產生了邪知見 從此沉淪!

我們要如何辨別是善知識 還是邪知識呢?!

很簡單,以一部金剛經為照妖鏡,金剛經上說: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邪知識 大都是住於色聲香味觸法的知見跟境界的,或是說 他看見佛菩薩,或是 他有甚麼神通 知道甚麼甚麼…等等,或是 違背戒律 說四眾過,自讚毀他…,每一樣 不都是 著於 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跟 一實相的般若性空之義相違背!

雖然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是所說的俗締的道理 也不違背俗締的因緣果報莞爾召然的道理!

所以 我們在娑婆國土 的環境,尤其是這個末法時期 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要想有良緣遇到好的善知識並不容易,要好好把握善知識的因緣!

即使 遇到善知識,因為 我們的邪見太深了,對於一件事 一個立場 產生了執著跟定見,要想改變 是很困難的!

如同 孟母三遷,環境跟接觸到的人 都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樣的因緣環境條件 會塑造這樣環境條件的人!

所以今天我們在娑婆國土 我們要交朋友/選道場環境很重要,因為 環境跟 同修道友會影響很深,要審慎選擇!

 

沈淪苦海出離無由。深自察之無令暫替。

由於 邪見業王 未曾捨離,造成的結果 必定是 永遠都沉淪於苦海,要想出離這些三界環境都很困難!

所以 要深自審察 不要有絲毫的放鬆跟替換!

 

 

此義如起信論中說也。

這一段主要就是 告訴我們 止觀雙運的重要性,除了修止 還要修觀,止觀一如 止觀雙運 必然比較不會走錯路 繞遠路!

下次開始 進入 妄盡還源觀的最後一個主題 起六觀!

回上一頁
  • 886-3-487-1028
  • 886-3-497-0466
  • simjbou@gmail.com
  •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里埔頂路416號
  • 周一至周日:05:00 - 21:00
歡迎大家捐款護持正法道場
郵政劃撥
戶名:心善寺 劃撥帳號:50261384
銀行轉帳
台灣企銀新屋分行(050)
戶名:心善寺 匯款帳號:31512015576

此網站內容為心善寺所有,非許可禁止改作、抄襲,並用於商業用途。
轉載需註明為本站所有之出處,正法內容為佛教弟子所擁有共同追尋,正法資源請小心呵護使用,如護眼目。
Copyright © 心善寺 2024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