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心善寺臉書 妙覺佛教空中大學
淨土類相關文章
首頁 淨土類相關文章

念佛三昧寶王論大意(第18門三業供養真實表敬門)

2017-03-19

1180459992 l

本門的要旨:真正的供養是要用真實的事相上的去做的,以表明自己的心跡!不是只是空談就好!因為你的身口意三業的行為,是會產生因緣,佛法是講因緣法的!很多人說:心好就好,何必要吃素!或是要供養就供養心香一支就好,等到要他去供花他就說他只要供心花就好!在佛經中佛陀的時代的弟子中,佛在講這些聖弟子或者自己過去本生故事 或是說 現在過去諸佛 乃至替未來佛 受記的因緣,從來沒有一個紀錄是--供心香 禮心佛 供心花 就可以得到受記的!幾乎都是 又真實實質的供養的事實 才能改變因緣 受菩提記的!如果有人是空花水月 空中樓閣的做佛事,這其實是他自己懶惰或是沒有這個心意或是愆貪的煩惱,這也就是這一門飛錫大師所要講的弊病!

問題:三昧的觀行已聽聞了,也很殊勝!但是以身口意三業的供養來說,是佛陀還在世的時候供養的福較多?!還是佛滅度後,對著佛像塔廟起供養的福較多?!

回答:若是論供養,要以普賢菩薩所觀產生萬行去供養法界廣大如海會那麼多的佛,並且能於這些萬行當中清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名為真供養!

更何況有人於念念之間,以念佛如浪花一次次的衝向心中的真如之境,這豈不也是供養!

(如法供養是大供養,以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

以大乘理趣般若經所說觀一切法,若常若無常,不分別起念,了不可得,更何況如你所說在諸如來前,廣設供養不是說的更明白?!

<<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有記載喜見菩薩因為想要供養佛,用種種的莊嚴具供養來表達自己的誠心,又用花及雲及香做種種的供養如海一樣的無邊,去遍供微塵剎,都還覺得供養不夠!

於是用觀想的以須彌山為燈柱,以無邊的大海為燈油來供養,都還覺得還無法表達自己供養的殷重虔敬的心;於是燃燒自己的金色手臂獻於清淨光明的佛塔前;這樣都還覺得不夠,於是將自己全身的金色之身,以火燄之光明,洞照十方來供養十方的諸佛

以此為例,現今的人,什麼都不拿出來,把供養推給自心觀想供養,或是隨便遙指花樹,用心想就覺得自己已將此花供養諸佛,這些都是違背了供養的珍重之儀,豈不是顯得嚴重的輕慢之心?!

談供養,不能只靠心,然後什麼都不做!若真供養要用行為去表達心中的行!

(修供養講究實質的能捨真正的恭敬供養的心,不可執理廢事)

你問在佛滅度後佛還在世時獻供,那一個福較多?!我現在說給你聽:

中國古代二十四孝的孝子之一,有一個丁蘭刻木事親的故事

他把父母刻木像供養在大堂之上,晨昏問暖,如同健在,這個孝事的光芒名垂青史,到現在還被稱為真孝子也!

以此為例,如來在世時,身相是金光晃耀,莊嚴之相赤然而現,有誰看見到不能發起想要向道供養的心?!這時候要人獻花及發起誠懇的心都很容易!

但是我們現在,佛陀入滅隱晦不現,如同月亮隱藏在重山之中,現在只能見到佛講的法的貝葉經典及銅鐵木雕的佛像,若還能發起無上道意的心,想要乃至獻上一花來供養,這樣的心都是足夠可稱嘉獎鼓勵!因為這個時候,要起恭敬供養的心是很困難的!

由此可知這兩者之中,不容易做到的供養的心,福份比較大!

涅槃經這樣說:乃至獻於一花,則生不動國

所以一香,一花,一燈乃至任何的樂具,乃至飲食都要盡心樂於去供養奉獻,這些都是能生淨土很殊勝的因緣,乃至是成為聖人的元始,<sp333px; font-family: 'PingFang TC', sans-serif;">一花,一燈乃至任何的樂具,乃至飲食都要盡心樂於去供養奉獻,這些都是能生淨土很殊勝的因緣,怎麼可以輕看這個容易的事而不去遵從?!

若是離開這些事相上的行為,聽無稽之言,乃至是成為聖人的元始,怎麼可以輕看這個容易的事而不去遵從?!

若是離開這些事相上的行為,聽無稽之言,只要獻上心花點心燈或是焚心香禮心佛就好,這樣要求無上正覺,可異於以只要獻上心花點心燈或是焚心香禮心佛就好,這樣要求無上正覺,可異於以猿猴之巧詐想要用手去撈水中的月;或是望著梅林就以為可以真正的解渴,是很不實在的事情!

猿猴之巧詐想要用手去撈水中的月;或是望著梅林就以為可以真正的解渴,是很不實在的事情!

如果這樣的話天氣冷不給你穿衣你就穿心衣就好;肚子餓不給你飯如果這樣的話天氣冷不給你穿衣你就穿心衣就好;肚子餓不給你飯你就吃心飯就好,你覺得可以嗎?!

既然穿衣吃飯都不可以光靠觀想就好,何況六度萬行更需要落實去做你就吃心飯就好,你覺得可以嗎?!

既然穿衣吃飯都不可以光靠觀想就好,何況六度萬行,而不是光想就好,這是以心說空話,不得不慎!

更需要落實去做,而不是光想就好,這是以心說空話,不得不慎!

今舉法宣法師 針對此論此門 所寫的白話解釋:

三業供養真實表敬門第十八

今舉法宣法師 針對此論此門 所寫的白話解釋:

三業供養真實表敬門第十八

問曰:念佛三昧之觀門,已經聽聞不可思議之開示。而身口意三業之供養,佛陀在世、與佛陀滅度後,其供養之福何者為多?

問曰:念佛三昧之觀門,已經聽聞不可思議之開示。而身口意三業之供養,佛陀在世、與佛陀滅度後,其供養之福何者為多?

對曰:若是論及供養法界海眾者,在六度萬行之中,如果能夠清淨三業,皆稱之為供養也。

何況是普遍思惟於真實之境而不算供養呢?

對曰:若是論及供養法界海眾者,在六度萬行之中,如果能夠清淨三業,皆稱之為供養也。

何況是普遍思惟於真實之境而不算供養呢?

《理趣經》曰:「觀一切法,無論其是常或無常,皆不可得。」於諸如來,廣設種種供養,不也是很明瞭了嗎?

《理趣經》曰:「觀一切法,無論其是常或無常,皆不可得。」於諸如來,廣設種種供養,不也是很明瞭了嗎?

此外,如來在世的時候,莊嚴的供養以表示心中虔誠,皆說是眾華如雲、諸香如海,遍於微塵剎之廣大,猶恨其微少而不足供佛。

因此諸菩薩大士所以入於觀想,觀想如須彌山的燈炷,以大海為油盞,如是尚未能夠表示其心中之殷勤恭敬。

是故焚燒自己金色之臂,以奉獻供養日月淨明德佛之佛塔,以自己的金身作火燄,光明洞照於十方世界,則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即是其例子。

而如今之人,只是推說自心恭敬即可,或是遙指遠方的華草樹木,而以之作供養,違背了虔誠奉獻之禮儀,其慢心何其深重啊!

此外,如來在世的時候,莊嚴的供養以表示心中虔誠,皆說是眾華如雲、諸香如海,遍於微塵剎之廣大,猶恨其微少而不足供佛。

因此諸菩薩大士所以入於觀想,觀想如須彌山的燈炷,以大海為油盞,如是尚未能夠表示其心中之殷勤恭敬。

是故焚燒自己金色之臂,以奉獻供養日月淨明德佛之佛塔,以自己的金身作火燄,光明洞照於十方世界,則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即是其例子。

而如今

你問說佛陀在世、與佛滅度後,虔誠奉獻之福德,何者為多?

我試著為你說明之。

且如孝子丁蘭以木頭雕刻父母之像,而置之廳堂,對其溫言恭敬、如同父母健在,以此而美名流傳於青史之中,人們到了今日尚稱之為真正之孝子也。

若是釋迦如來在世之時,其金色身相,如同金山光明閃耀,莊嚴之相好、赫然明亮,有誰見了佛陀的金容,而不會發起菩提道心呢?

若是對其奉獻香華表示誠懇,這不是很容易嗎?

等到世尊滅度而隱晦其形跡,如同明月隱藏於重重山巒之後,不能面奉佛陀真形儀容,只能流傳貝葉佛經。能夠面對著佛陀遺留之形像,發起無上的菩提心,乃至能夠獻上一朵華,此種志向、此種心意,實在是可以令人讚歎推崇,能於佛滅度後如是行者,你問說佛陀在世、與佛滅度後,虔誠奉獻之福德,何者為多?

我試著為你說明之。

且如孝子丁蘭以木頭雕刻父母之像,而置之廳堂,對其溫言恭敬、如同父母健在,以此而美名流傳於青史之中,人們到了今日尚稱之為真正之孝子也。

若是釋迦如來在世之時,其金色身相,如同金山光明閃耀,莊嚴之相好、赫然明亮,有誰見了佛陀的金容,而不會發起菩提道心呢?

若是對其奉獻香華表示誠懇,這不是很容易嗎?

《涅槃經》云:「乃至能夠奉獻一朵華,則能生於不動國土。」

等到世尊滅度而隱晦其形跡,如同明月隱藏於重重山巒之後,不能面奉佛陀真形儀容,只能流傳貝葉佛經。能夠面對著佛陀遺留之形像,發起無上的菩提心,乃至能夠獻上一朵華,此種志向、此種心意,實在是可以令人讚歎推崇,能於佛滅度後如是行者,不是非常困難嗎?

如是則一柱香,一朵華,一盞燈,一曲樂,及以種種飲食之物,竭盡心力樂於奉獻供養三世諸佛者,即是往生淨土之妙因,成賢成聖之開端起始。

怎麼可以輕視、簡略其事相,而不遵從之呢?

《涅槃經》云:「乃至能夠奉獻一朵華,則能生於不動國土。」

如是則一柱香,一朵華,一盞燈,一曲樂,及以種種飲食之物,竭盡心力樂於奉獻供養三世諸佛者,即是往生淨土之妙因,成賢成聖之開端起始。

怎麼可以輕視、簡略其事相,而不遵從之呢?

若是離於此恭敬供養之行,而聽從那些無稽之言:

教人奉獻心中之華,點心燈、焚心香、禮拜心中之佛。

而想要求得無上正覺者。這又何異於馳騁如猿猴愚癡工巧,而想要取得水中之月;

若是離於此恭敬供養之行,而聽從那些無稽之言:

教人奉獻心中之華,點心燈、焚心香、禮拜心中之佛。

心中自我安慰而守於梅林之止渴期望呢?

等到要叫這些人穿著心中之衣,吃心中之飯,則一定困擾排拒不已。

至於六度萬行之種種事相,怎麼可以用自心具足之空見、而排斥不行呢?

指著自己的妄心,而期望證得畢竟空之言論,其過失就是如此,不可以不謹慎也。

而想要求得無上正覺者。這又何異於馳騁如猿猴愚癡工巧,而想要取得水中之月;

心中自我安慰而守於梅林之止渴期望呢?

等到要叫這些人穿著心中之衣,吃心中之飯,則一定困擾排拒不已。

至於六度萬行之種種事相,怎麼可以用自心具足之空見、而排斥不行呢?

指著自己的妄心,而期望證得畢竟空之言論,其過失就是如此,不可以不謹慎也。

在佛的真言門之中,瑜伽的觀行,也是要以事門來表示心意之相,並不是一向推於自心也。

是故應當常常恭敬奉獻香華供養,二六時中不廢事相也。

在佛的真言門之中,瑜伽的觀行,也是要以事門來表示心意之相,並不是一向推於自心也。

是故應當常常恭敬奉獻香華供養,二六時中不廢事相也。

回上一頁
  • 886-3-487-1028
  • 886-3-497-0466
  • simjbou@gmail.com
  •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里埔頂路416號
  • 周一至周日:05:00 - 21:00
歡迎大家捐款護持正法道場
郵政劃撥
戶名:心善寺 劃撥帳號:50261384
銀行轉帳
台灣企銀新屋分行(050)
戶名:心善寺 匯款帳號:31512015576

此網站內容為心善寺所有,非許可禁止改作、抄襲,並用於商業用途。
轉載需註明為本站所有之出處,正法內容為佛教弟子所擁有共同追尋,正法資源請小心呵護使用,如護眼目。
Copyright © 心善寺 2024 All right reserved.